- 主题:天文学家对中国首批“千帆”星座卫星亮度发出警告
中国8月发射的首组18颗互联网卫星星座“千帆”的卫星比已有的卫星亮度高得多,这对天文学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9月30日,一组天文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报告了对千帆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发现,卫星的亮度范围从低空时的 8 等到接近头顶时的 4 等。这使得卫星在较高的海拔高度且足够明亮的地方可以肉眼看到(在黑暗的天空中可以看到低至 6 等的物体),并且远高于专业天文学家推荐的 7 等阈值,以减轻对主要地面天文台的干扰。
论文中还提到,“SpaceX 对其 Starlink 卫星的设计进行了更改,因为早期的观测表明,他们的第一代航天器将对天文学产生影响。这就是我们为千帆报导早期结果的动机。”
--
FROM 222.67.200.*
劳资要爆关键词了。
这个时候,知道天文观测的干扰了?!
【 在 larryx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8月发射的首组18颗互联网卫星星座“千帆”的卫星比已有的卫星亮度高得多,这对天文学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9月30日,一组天文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报告了对千帆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发现,卫星的亮度范围从低空时的 8 等到接近头顶时的 4 等。这使得卫星在较高的海拔
: 叨惹易愎幻髁恋牡胤娇梢匀庋劭吹(在黑暗的天空中可以看到低至 6 等的物体),并且远高于专业天文学家推荐的 7 等阈值,以减轻对主要地面天文台的干扰。
: 论文中还提到,“SpaceX 对其 Starlink 卫星的设计进行了更改,因为早期的观测表明,他们的第一代航天器将对天文学产生影响。这就是我们为千帆报导早期结果的动机。”
: ...................
--
FROM 101.6.42.*
估计后续也会考虑有点降亮度的措施吧。这东西应该不难。
感觉这玩意有点像挤电梯,在报警之前尽可能多塞点自己的东西进去,然后大家一起限制后续。
现在是亮度,以后会是太空碰撞的危险。别人不约束自己,那我们就也去挤到大家商议约束。
【 在 larryx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8月发射的首组18颗互联网卫星星座“千帆”的卫星比已有的卫星亮度高得多,这对天文学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9月30日,一组天文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报告了对千帆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发现,卫星的亮度范围从低空时的 8 等到接近头顶时的 4 等。这使得卫星在较高的海拔高度且足够明亮的地方可以肉眼看到(在黑暗的天空中可以看到低至 6 等的物体),并且远高于专业天文学家推荐的 7 等阈值,以减轻对主要地面天文台的干扰。
: 论文中还提到,“SpaceX 对其 Starlink 卫星的设计进行了更改,因为早期的观测表明,他们的第一代航天器将对天文学产生影响。这就是我们为千帆报导早期结果的动机。”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3.*
FROM 125.33.203.*
马斯克的星也不是全都暗或者持续变暗的趋势,据说直连手机的那批卫星比原来的亮5倍,可能主要是反射面积增加了吧。
到时有人抱怨的时候,可以拿马斯克做标准挡抢。
【 在 larryx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8月发射的首组18颗互联网卫星星座“千帆”的卫星比已有的卫星亮度高得多,这对天文学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9月30日,一组天文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报告了对千帆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发现,卫星的亮度范围从低空时的 8 等到接近头顶时的 4 等。这使得卫星在较高的海拔高度且足够明亮的地方可以肉眼看到(在黑暗的天空中可以看到低至 6 等的物体),并且远高于专业天文学家推荐的 7 等阈值,以减轻对主要地面天文台的干扰。
: 论文中还提到,“SpaceX 对其 Starlink 卫星的设计进行了更改,因为早期的观测表明,他们的第一代航天器将对天文学产生影响。这就是我们为千帆报导早期结果的动机。”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3.*
FROM 125.33.203.*
看不懂
【 在 larryx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8月发射的首组18颗互联网卫星星座“千帆”的卫星比已有的卫星亮度高得多,这对天文学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9月30日,一组天文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报告了对千帆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发现,卫星的亮度范围从低空时的 8 等到接近头顶时的 4 等。这使得卫星在较高的海拔高度且足够明亮的地方可以肉眼看到(在黑暗的天空中可以看到低至 6 等的物体),并且远高于专业天文学家推荐的 7 等阈值,以减轻对主要地面天文台的干扰。
:
: 论文中还提到,“SpaceX 对其 Starlink 卫星的设计进行了更改,因为早期的观测表明,他们的第一代航天器将对天文学产生影响。这就是我们为千帆报导早期结果的动机。”
--
FROM 36.61.130.*
其实应该没那么玄妙吧,多半是那个金色或银色的反辐射层导致闪闪地反光,亮度高。
如果全暗色的话,卫星的热管理需要有较大的变化。
马斯克改的也是改这个,降低反射率,同时要应对热管理的变化。
但是如果卫星尺寸大了,要继续再降亮度就再难点,可能容易的措施前边都先用了。但这方面我们要做到跟马斯克同一水平应该不难,只有工程技术,投入与成本,没有魔术。
【 在 jhtcm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不懂
--
FROM 125.33.203.*
大家都尽量用太空望远镜?
--
FROM 14.154.48.*
大家一起废除密集卫星即可
--
FROM 60.1.13.*
八等星肉眼是完全看不见的,就算到头顶变成四等星肉眼也是看不见的,这种只影响仪器观测,
马斯克的星链我不知道有多亮,查了一下也查不到数据。我看过iss过境,那个很亮,大概是-1~-2等。
星链主要是太多了,而且是一排一排过去。他现在有一两千。你要是拍摄的话,一会儿就有一排过来,很难避开。
千帆现在就18颗影响应该不大。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估计后续也会考虑有点降亮度的措施吧。这东西应该不难。
: 感觉这玩意有点像挤电梯,在报警之前尽可能多塞点自己的东西进去,然后大家一起限制后续。
: 现在是亮度,以后会是太空碰撞的危险。别人不约束自己,那我们就也去挤到大家商议约束。
--
FROM 222.67.200.*
一组天文学家?
什么野鸡天文学家,要用一组?
难道是星链卫星,人均天文学家?
【 在 larryx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8月发射的首组18颗互联网卫星星座“千帆”的卫星比已有的卫星亮度高得多,这对天文学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9月30日,一组天文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报告了对千帆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发现,卫星的亮度范围从低空时的 8 等到接近头顶时的 4 等。这使得卫星在较高的海拔高度且足够明亮的地方可以肉眼看到(在黑暗的天空中可以看到低至 6 等的物体),并且远高于专业天文学家推荐的 7 等阈值,以减轻对主要地面天文台的干扰。
:
: 论文中还提到,“SpaceX 对其 Starlink 卫星的设计进行了更改,因为早期的观测表明,他们的第一代航天器将对天文学产生影响。这就是我们为千帆报导早期结果的动机。”
: ...................
--来自微水木3.5.10
--
FROM 36.24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