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巡天望远镜的口径变小了
这玩意当初最大的新意是伴飞太空站,易于维护但不会受到空间站振动的干扰。
但是现在太空站的轨道高度下,观测视野很容易受到星链和其他LEO卫星的遮挡和污染,这可能是最鸡肋的部分。
还有避碰问题以后可能也会比较突出。
【 在 l234567890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得原来是3米,现在变成2米了,保守了
: #发自zSMTH@22041216C
--
FROM 125.33.203.*
伴飞就是通常在空间站附近。那么大的东西那么大幅度变轨,别说有没有那燃料量那推力,如果长期在高轨道,那就不叫伴飞了。
维护可以机械臂抓到空间站桁架上固定,或者航天员飘过去。就是舱外操作。跟哈勃望远镜维修差不多的。
【 在 missinfailed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些LEO主要都在空间站轨道之下
: 其实由于它是独立运行,实际上是可以运行到更高的轨道之上的。只是每次维护变轨到空间站轨道需要消耗一定燃料。但是我们空间站应该是可以通过对接给望远镜补充燃料的。
: 我比较好奇,这个望远镜是不是内部还有加压的空间?可以让宇航员不用太空行走就过去维护么?
: ...................
--
FROM 125.33.203.*
没办法啊,现在只能大家都去挤,挤到问题突出的时候,才能大家商议限制。
就跟挤电梯一样,如果别人不自我限制,那我方最好在超重报警前尽可能多塞自己的货进去,然后大家再讲道理吧。
【 在 jingjm 的大作中提到: 】
: 星链挺流氓的
:
--
FROM 125.33.203.*
对了,我回头才发现你这个贴有个不显眼的大毛病。“那些LEO主要都在空间站轨道之下”,这个不对。
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才400公里多点点,星链早期的轨道面层是540,550公里高度,后边的星链星轨道高度降了几十公里到500以内。
所以,如果巡天望远镜要摆脱星链的影响,轨道可能得从400出头升到500-550以上。这个来回机动范围似乎过大了。伴飞的话,拉开30公里(我随口说)这样就行了吧?
你说的对接加燃料这些就是最初的维护设计,但是有时需要腾挪周转前向对接口,且如果那个空间站组合体长时间对接,对接口承受的应力过大。
这也是太空站组合体因增加其他段变得庞大的时候要担心的问题。所以后期有计划说要加外桁架,增加整个系统的刚度。另外桁架理论上可以当维修泊位用。
实际的损坏维修工作,多半需要舱外进行。需要CSST漂到太空站附近,然后对接或者机械臂抓到泊位上固定,然后航天员站用机械臂或系绳舱外操作。
但是后续这个桁架和外泊位具体是否落实下来我就不知道了。
【 在 missinfailed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些LEO主要都在空间站轨道之下
: 其实由于它是独立运行,实际上是可以运行到更高的轨道之上的。只是每次维护变轨到空间站轨道需要消耗一定燃料。但是我们空间站应该是可以通过对接给望远镜补充燃料的。
: 我比较好奇,这个望远镜是不是内部还有加压的空间?可以让宇航员不用太空行走就过去维护么?
: ...................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3.*
FROM 125.33.203.*
那么重的东西,发到L2点有点难。以后没准。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后星链和其他类似太空垃圾多了以后碰撞风险也更大。都得发L2去。
: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125.33.203.*
短期看,减重到1/3到1/2可能还可以努一努。现在这重量发LEO已经属于重载范畴了。
【 在 oBigeyes 的大作中提到: 】
: L2没法维护了
: 会有的,但是不是这一个
:
--
FROM 125.33.203.*
那时候星链卫星的轨道比空间站高100多公里,不过有可能是爬轨过程中。
【 在 baobdbaobd 的大作中提到: 】
: 应该星恋和空间站的高度差不太多
: 以前报道过,星链卫星突然变轨冲着空间站去
: 空间站紧急躲避
--
FROM 125.33.203.*
星链那个电推慢慢升,就是蜗牛爬了。
【 在 oBigeyes 的大作中提到: 】
: 升轨
:
--
FROM 125.33.203.*
超低轨道卫星主要是延迟小,信号衰减小,如果遥感的话,分辨率也高。
主要就是轨道维持的问题,所以这种长期维持轨道需要(或比较适合)用吸气式电推,就是用稀薄大气做工质,取代用气体罐做工质的电推。
如果用吸气式电推,可能轨道高度继续降到180到200公里好过200到300公里,具体等后续试验星做多了根据试验情况确定。
目前国内报道的有两家超低轨道卫星,一个民营,一个航天科工的那个通遥一体星座。后者的军事意味比较浓。
吸气电推是欧洲做得比较早,国内中科系和北理工有做的。
星链据我所知目前没有300多公里的轨道计划,它的新卫星也降轨道了,降了几十公里的样子。
另外我更正下我前边的错误: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有个数据是近地点383.7公里,远地点高度393.7公里,略低于400公里,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略高于400公里,400零几的样子。
【 在 missinfaile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搜索网络上关于“千帆”星座低轨轨道高度200~300公里,当然目前的实验卫星没有这么低,整个计划包含多种轨道,但是数量最多的还是这种很低的低轨卫星。包括星链也是这样,大量的卫星其实是300多公里轨道高度。
: 目前这些计划使用这么低的轨道,主要是减少通信距离,从而降低延迟,以及每个小区覆盖的用户有限,通过大量卫星,获得很大的用户数量。低轨卫星发射也容易。当然,代价是这种卫星轨道维持代价很大。
: 不过反过来想,其实更安全,因为这些卫星一旦失效,很快会落入大气层中,实际会减少太空垃圾数量
: ...................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3.*
FROM 125.3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