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过于先进不宜展示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到底是个啥
仿真软件有bug,被国防科大找出来了。唉。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大的折了主要因为没有超高音速风洞,全靠仿真。
--
FROM 180.158.119.*
也不知道老美是真懂仿真,还是真不懂。。。
【 在 oBigeye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仿真软件有bug,被国防科大找出来了。唉。
--
FROM 175.160.192.204
那个弹容易烧毁的地方,不用吹风洞就能知道。就是耐热不好做。
说美国没有高速风洞是个误解。
美国风洞最高可以到28马赫。10多马赫的很早就有。那个AGM-183A最初吹的是10马赫,其实才5马赫的样子。
其实兔子也就是近几年才建成了JF-22激波风洞。之前的JF-12也够多数大气层内高超声速弹用了。
这种弹本来就细小,战斗部不大点,不能太依靠烧蚀,就是靠耐热材料和技术比较多些。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大的折了主要因为没有超高音速风洞,全靠仿真。
:
--
FROM 125.33.203.*
西大不是早就有气溶胶材料了吗?
不过兔子把这个白菜化了。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弹容易烧毁的地方,不用吹风洞就能知道。就是耐热不好做。
: 说美国没有高速风洞是个误解。
: 美国风洞最高可以到28马赫。10多马赫的很早就有。那个AGM-183A最初吹的是10马赫,其实才5马赫的样子。
: ...................
--
FROM 175.160.192.204
气溶胶那个是第二层甚至第三层的隔热,最外边那层耐热贴片是最难弄的。
气溶胶用在弹上也不能太多,那玩意轻但厚,用多了弹头粗一大圈,阻力大不少。
多10厘米厚度的话,5米的火箭粗20CM,跟70cm的整流罩粗20公分,完全不同的变化量级。
所以细小的弹耐热更难做,本质上本身的热容小,它的尺寸也小更容易被“烧透”。不能上太多疏松隔热材料,也不能指望烧蚀材料。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大不是早就有气溶胶材料了吗?
: 不过兔子把这个白菜化了。
: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3.*
FROM 125.33.203.*
最外那层是陶瓷吧?感觉应该是氮化硼。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气溶胶那个是第二层甚至第三层的隔热,最外边那层耐热贴片是最难弄的。
: 气溶胶用在弹上也不能太多,那玩意轻但厚,用多了弹头粗一大圈,阻力大不少。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192.204
FROM 175.160.192.204
所有的仿真只能事后去逼近。
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对的。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不知道老美是真懂仿真,还是真不懂。。。
--
FROM 124.64.16.*
有碳陶的。然后,怎么把它结实地粘到气溶胶那层应该也是挺难的。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外那层是陶瓷吧?感觉应该是氮化硼。
:
--
FROM 125.33.203.*
真空天飞机与假空天飞机是不同的.
真空天飞机是水平起飞入轨的,假空天飞机是靠火箭发射上天的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来嘛,我觉得这个东西挺清楚的,差不多就是跟X-37类似的无人航天飞机。
: 不过现在又有点糊涂了。
: 这几天都在说那个昊天,这东西跟那个空天飞机到底有啥异同,需要重复立项吗?
: ...................
--
FROM 223.166.102.*
这个一级二级分开的,没有水平起飞的一级之前用火箭发射上去。
带翅膀一级背二级的那个PPT很多人早就看过了。
目前为止,还没有自带一级自己直接飞到太空的吧?
以后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有可能做到,然而,也可能是分两级。
原因简单,不分不合算。飞出去费劲,再入也麻烦。
【 在 ds9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空天飞机与假空天飞机是不同的.
: 真空天飞机是水平起飞入轨的,假空天飞机是靠火箭发射上天的
:
--
FROM 125.3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