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浅聊歼35
首先叠个甲,聊这个话题不可避免引起地域话题,真正的话题其实是老国企的转型问题,与地域无关。举个例子,同样在成都的成发,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挺拉跨,完全不能与同城的飞机所相提并论。
1 南北两个厂所之间微妙的竞争关系
众所周知北所一直是老大哥,但是倚老卖老,失去了10号的竞标。但是尽管失败,不仅收获了8III这个二代改大单,而且拿下了仿27这个更大的蛋糕。三代时代南北可谓皆大欢喜。而四代时代情况就不同了,南所竞标成功后,北所一旦27系列停产就面临生死问题了。北所因为没有外贸能力,只能靠国内分蛋糕续命。从大的视角,南所一家独大是不利整体生态的,而其他厂所一时无法形成有力的挑战,洪都搞个三代水准的教练机都搞不利索。从小的视角,维持一个这么级别的大国企对于地方也是意义巨大的。各种因素叠加,给北所输血续命是必然的选择。和三代时期类似,首先是既有型号15,16给了很大的订单,维持了现金流。其次是海军型号这块蛋糕完全给了北所。无论三代还是四代,都没有经过真正的竞标,南所也很识趣没有真正参与。最后,就是这个骨头鹰,今天的型号35。话虽如此,输血仅能给北所一个低保,能不能大发展还得靠内功。首飞十几年了,至今还未批量列装。
2 中四的必然选择
除了美帝的肥胖闪电,你会发现无论实物还是ppt各个国家的四代方案都长得差不多。基本都是F22的缩小版。其实F35也是F22的单发缩小版。这是因为这个气动方案是最简单,门槛最低的。同时发展中推的难度也远小于大推,从外部获取的难度也不高。虽然这个方案技术上槽点多多,但对于没有完整航空工业体系的国家几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了。
对于我国而言,有大推的体系,而北所的31/35方案避开了大推选择了中推原因有二。一是给国内的中推生态找一个出口,中推在国内属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因为无人机的需求,不能没有,但是没有批产的战机型号,发展受到诸多掣肘。二是,北所在发动机上被同城的歌星厂坑得太惨,从8III到27系列经历太惨。如果单大推搞中四,十年前太行还在喷零件,风险太大。而RD93虽然性能拉跨,好歹是个成熟型号,国内也能保证供应。
3 未来发展
应该说北所的35发展之路是务实的,也是正确的选择,目前看起来也收获了预期的成果。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南所不下场搞单大推中四,和20上舰的前提下(想象一下南所把搞航天飞机的精力用来搞中四)。涡扇15现在已经成功批产,无论是用小涵道比型号搞纯空优机还是像F135一样搞一个大涵道比型号发展多用途机,将来势必都会进行探索。而即使是传说中的先进中推,也是就是EJ200的水准。整体上还是落后半代到一代的。更先进的中推型号相信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上马。留给北所的时间窗口并不算很长。是像歼7III那样草草收场还是成为一代名机还有很大的未知数。
而另一方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歼35是唯一能出口的四代机。歼35不高的配置导致敏感性不高,这反而是出口的优势。这对北所是个巨大的历史机遇。能不能雄起就看北所自己争不争气了。
--
FROM 106.39.42.*
理论上,南所可以不厚道地自筹资金,搞一架验证机嘛,进度性能成熟度很可能都吊打北所。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南所杨被人问过,20可不可以上舰。
: 杨的回答是,只要国家需要它上舰,那就很快就能上舰。
: 所以,目前只是国家统筹的问题。
: ...................
--来自微微水木3.5.15
--
FROM 1.202.52.*
给南所续命性质的是歼7III,如果如当时宣称的搞1000架,历史地位可以比肩歼8II了。历史有意思的是,南所这个型号玩砸了,但是反而逆袭了更大的新歼项目。
要改变南北两所,一个吃肉一个喝汤,轮流坐庄的局面。一是指望洪都逆袭,二是探讨再次引进外部力量。但是洪都再无陆孝彭,唯一有实力的外部力量,苏霍伊现在也拉垮的厉害。
当初争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说骨头鹰能不能逆袭我不知道,今后十年成为国产战机最热话题是没问题的,如今看来可以再续十年。
【 在 smthxes 的大作中提到: 】
: 必须得,老祖宗的驭人之术,要不然当初国家就不可能把机会给成飞
:
: 【 在 flukeox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微微水木3.5.15
--
FROM 1.202.52.*
一切都是时间窗口,如果歼7III能早几年搞出来,且成熟可靠,装备数量肯定超百,以后的各种出口和改型也会基于这个平台。上霹雳8,改双三角翼,装pd雷达,甚至bvr都会有的。错过了历史的节点,那就都错过了。
枭龙也是如此,如果01架那个状态能早5年出来,国际市场肯定大卖,空军买一些也不是不可能。即使611接手后04架上了各种新科技,现在也就是卖给了巴铁。其余的外销是零星的。
今天的歼35也是这样,如果5年前就能拿出今天这个状态的飞机,现在恐怕已经装备百架,外销也过百了。
都拿歼35对标F35,F35的验证型X35,2000年首飞,生产型F35,2006年首飞。fc31首飞晚了12年,歼35晚得更多。
【 在 glycine75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说说歼七III,记得当年某期航空知识上登过简氏防务周刊的评价,好像说是比出口的装甲厚重但电子设备落后,咱们空军内部的评价不清楚,不过从产量上来说应该是不招待见。有不需保密的多介绍介绍。
: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 给南所续命性质的是歼7III,如果如当时宣称的搞1000架,历史地位可以比肩歼8II了。历史有意思的是,南所这个型号玩砸了,但是反而逆袭了更大的新歼项目。
: ...................
--来自微微水木3.5.15
--
FROM 106.39.42.*
7III如果能成,取代的只是出口的7g,7p。这玩意的竞品不是战机,是鹰,L15这类高教机。穷国解决空军有无问题。歼7再落后好歹是正经战机,比教练机挂导弹还是强不少的。斯里兰卡的歼7还有实战记录,打下过猛虎组织的小飞机。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那么乐观。
: 第一,J7无论怎么改,也都是二代的底子,而那时国际上三代机已经飞不少年了。
: 第二,国际市场上很少有中国飞机的位置。
: ...................
--来自微微水木3.5.15
--
FROM 106.39.42.*
是这样,新的定位下小头的歼7II底子已足够。只是如果历史可以架空的话,大头的7III,航电会更好,生命周期会更长一点。而且兴许能打进米格-21MФ的升级魔改市场。
进一步架空的话,更bt的歼7fs,二代半水准的超7,如果能早几年出来都有改变历史的机会。
历史的机遇窗口期很短,拼时间才能抓住。北所这个骨头鹰剩下的机遇期不多了。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国穷国的保有量很有限,而且更新率很低,没有跳跃式进步,一般很难达到重新更新的意愿。而之前双三角翼J7版本也已经很足够满足那些出口需求了。国内也更不可能压缩自己的技术进步需求。
: J8也是基于J7的改进,已经很跳跃了,国内属于被硬塞,国外属于完全不感兴趣。
: 7iii的立项属于和当初J12的立项一样,出发点就已经崩了的那种,属于跟不上形势的产物。
: ...................
--来自微微水木3.5.15
--
FROM 1.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