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马斯克透露星舰第六飞的推力高达7500吨
主要是星舰二级拉跨。一级很强悍的。
星舰二级的设计,有效载荷不会高。
【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推力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出。
: 星舰使用33台猛禽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推力在海平米上50.7万磅,简单乘起来换算成吨就行了。
: 另,推力数据比较虚,实在的是火箭的运力数据,目前wiki上给的星舰的leo运力是100-150吨,取中间值125吨计算,是猎鹰重型的2倍(63.8吨),长五的5倍(25吨), 和土星五相当。
: ...................
--
FROM 112.66.21.*
Ctrl+F 星舰 => 猎鹰九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说先保证入轨和在轨输送再回收是不是也可以说很正常?
: 要说任务优先和时间紧迫性,也是合同里的东西更优先。
: 先能用再降成本不是更应该吗?
: ...................
--
FROM 112.66.21.*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你怎么理解的简单。他回收成功的那次星舰助推复用了?且因此降低了试验成本或者加快了试验进度?
因为还没到稳定版本,到稳定版本就会复用了。
试验成本和试验进度都很快,除了六飞为了稳健,唯一一次没有比上一次改进的回收。其他都达到预想目的。
: 他有那么多时间和流动资金?可以指望用复用的星舰一级和二级来可靠地完成登月和传说中的登火任务吗?
有钱就是大晒,星链回本,还有发射一堆黑星的钱,还有赚老外的钱。
就目前来说,星舰系统一级已经可以做稳定版本了。但是马斯克的志向不这么小。还在继续改进,毕竟,他招的都是超级厉害的工程师
--
FROM 112.66.21.*
失重模式下的上面级点火确实是难点,但是做一步能想多步的天才工程师们不就为此而生么
根据马斯克现在的团队,星舰系统的一级已经不存在技术难题了。虽然一级还在修改,这只是相当于现在正常公司的研发。
二级才是冒险的地方。
也就是二级的设计才是将来我们要摸石头的时候会有和马斯克不一样的更多设计。
星舰六飞,上面级点火两秒,这已经是验证了已经成功。
即使复用打折扣,但也只是部分成功而已。换成多个子型号复用也是没什么难事
即使现在技术难题解决不了。星舰去火星的二级也可以拆分为几种
1 油罐,二级火箭+调姿火箭,不复用
2 地火轨道 不需要回收,需要和油罐对接
3 火星起降 这个技术才最难,实验麻烦
4 地球起降 复用隔热瓦。大不了改成龙飞船。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恐怖吗?一直在吹指标多边形拉满的发动机,其实用“超频”指标宣传的成分不少。
: 有次说如果加了配重载荷就不会因泄氧而爆,为了护一个问题的脸暴露了另一个问题:无载荷配重取巧。
: 很多指标是冲突的,尤其是室压拉满的时候,他狂吹的复用就打大折了。
: ...................
--
FROM 112.66.21.*
1 星舰性能很强悍,代价是运载效率低下,需要后面优化,当初梅林发动机也是这个路子
2 在轨输送任务是 NASA 的重点,不是马斯克的重点。
3 总体设计原则。多个子系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快速迭代。
其他子系统解决好的时候,在轨输送任务也能解决好。
刚入轨成功的时候,马斯克就说过在轨输送是难题。
至于星舰要怎么样,看2025年的实验吧。
26年 才会出稳定版本。出来的稳定版本就是v3。再此之前应该还会用来丢星链。
六飞的高度比之前少了一大截。这是主要做二级回收测试。
也就是相对一次保守的实验。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FROM 112.6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