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在太空建立ai超算如何
如果电力够不怕能耗高的话,用一级或两级热泵(包括半导体制冷装置)提高散热端的温度,辐射功率可以提高很多(约与绝对温度4次方成正比)。
不过这提高的倍数还要被热泵本身的功耗再消耗回去点,这部分可以占到总散热功率的25%(1级热泵)到1半以上(2级热泵)。
但是,热泵也很难实现1个数量级的散热功率提升。
在有无热泵的热管理方案中,最有效的散热功率提升方式都是提高发热源的温度,也就是发热元件的耐热性。
【 在 T0OLD 的大作中提到: 】
: 超算本身是发热大户,和太阳照射没关系。
: 地面上有对流,散热效率极高。
: 太空真空环境散热全靠辐射,效率超低,根本无法有效支撑超算所需。
: ...................
--
FROM 221.216.146.*
你说的这种液体流动传导就是液冷散热管或者热管之类的。
热管可以不用液体传输动设备,但容易饱和导致热端烧干。
更激进主动的方法是用热泵。
最简单的被动办法是增大散热面积。不过这种散热功率的增大只随面积增大线性增长。好处是可以用柔性可展开的结构。
【 在 qg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功率是假设物体为黑体时用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算出来的,而黑体对太阳辐射的接收功率要比这个功率大一倍,也就是说在阳面正对太阳的时候这个表面会给服务器加热。
: 如果表面是接近全反射的镀金薄膜,那么它的表面热辐射功率会远小于这个数,因此镀金薄膜经常用于给航天器保温。
: 也许可以用液体把热量传到辐射板上,这个板子一面镀金另一面是黑的,然后让镀金面永远对着太阳?感觉工程难度不小但收益很小,每套服务器都要维护一套独立的太阳能发电、液冷、辐射散热装置,没有规模效应,效率和成本会远不如地球上的大型装置,而且地球上的省了辐射散热,太空中的出了故障还几乎无法维修,想不出比起放在地球上有什么太大的好处。
: ...................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6.*
FROM 221.216.146.*
按目前的万卡运算功耗看是够呛,除非运算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发展。
不过,弄个冗余数据服务器,当关键数据灾备中心似乎能稍好点,吞吐量别太高应该就能把热散出去。非常差异化、特质化算是它的一个优点和卖点。
【 在 anisotropic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就是天上的固定资产难更换,而且太空垃圾太多了。
: 算力芯片每年都出新版本,而天上飞的是多年前的旧版本
:
--
FROM 221.2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