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天链二号04星发射成功
天基测控不错,大星座调度和避碰很有用,本来建议千帆搞个天基X波段雷达之类的东西。
【 在 pktmk 的大作中提到: 】
: 3月26日23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
FROM 125.33.207.*
可以高轨道只做中继,较低的轨道面层测量。
高轨道直接测控也是个方案,有3颗以上基本无盲区。
误差问题,轨道中的绝大部分物体都是固定轨道可预测的,可以代入原有的轨道数据库知识拟合。或者增加卫星颗数,弄成MIMO雷达那样的。
雷达本身也有各种模式的,用相控阵雷达,重点对象也可以小波束模式重点细测。
【 在 kent61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轨道的天基测控也主要是控吧,测距测速都不大准,就能看个大概。另外星间组网比较难,距离太远,比如要覆盖到对面还得靠船中继一下
--
FROM 125.33.207.*
因为版上有人说天基测控,顺便把这个帖子顶起来。
看了下,目前是测的部分由航天器自身带的定位终端,依靠北斗定位系统来实现。然后被测控的航天器主动把位置信息发给天链星。天链负责只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数据通信中继。
这个可能是北斗通导遥天地一体化计划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只能测有自主定位和星间通信设计的航天器,不能用于非合作在轨对象的轨道参数监控。
理想的情况,还是应该设置天基雷达,对所有在轨对象的轨道进行实时监控,用于测控和避碰。
这样可以及时应对太空中的突发事件。另外,这种方案也可以简化航天器端的设计。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高轨道只做中继,较低的轨道面层测量。
: 高轨道直接测控也是个方案,有3颗以上基本无盲区。
: 误差问题,轨道中的绝大部分物体都是固定轨道可预测的,可以代入原有的轨道数据库知识拟合。或者增加卫星颗数,弄成MIMO雷达那样的。
: ...................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7.*
FROM 125.3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