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针对starlink有没有什么破坏方法
别扯了, 我和其他人一直在说的,并不是说星链作为通信链路设备的意义,而是它的其他功能,是已经计划,甚至已经实施的部分,有资料可查。
而你15楼显然是信口雌黄,然后17楼显然是转移,以星链搭载监测设备无法全能覆盖来否定它,现在又说卫生纸用途,看来你就是无法客观地承认它可以以适当的成本实现相应的应用价值,因为为了掩盖你的错误和无知你得撑下去。
斗嘴和辩解的话和讨论套路,大概小学生都可以熟练掌握打滚。还是请你贡献多数人不知道的知识和自己的见解,不然就闭嘴。
【 在 yxr 的大作中提到: 】
: 星链不是侦察卫星,只是个通信的路由器而已。印巴空战中,星链一直都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预警机和雷达,星链的作用跟一卷卫生纸差不多。
: 一卷卫生纸当然也有它的用处,但是没必要对它大惊小怪如临大敌。
: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0.*
FROM 125.33.200.*
你不知道星链计划或者已经搭载其他载荷的事,如此而已。
遥感也不光是雷达,虽然SAR星是个选择,光学遥感更成熟,相对不成熟的还有利用通讯波束的RF成像呢。
【 在 yxr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把这些路由器全部换成大功率雷达,确实很强大很可怕。
: 先等美帝做到了再聊吧。
:
--
FROM 125.33.200.*
如果用定点凝视模式,相机镜头可以前后30度(比方说)的角度摆动,盯着一个点。前后的卫星可以接力。这样就可以实现定点视频直播。
如果加上运动跟踪的话,可以接力盯动目标,比方盯着F-22,实际上也不是特别难,大家都看到过长光卫星的F-22飞行视频,这个就看地面控制是不是要接力跟踪。
那位就是缺乏常识和脑力,就凭着腾挪耍嘴皮子来坚持嘴硬而已。
【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 简单算一下,500公里的卫星,绕地球一圈90分钟,同一轨道上90颗卫星就可以做到每分钟过顶一次,每分钟卫星偏转角度4度,一分钟内可以对同一地点持续拍摄。
:
--
FROM 125.33.200.*
你是啥都不知道,就凭着意志在强撑嘴硬。
去查查啥叫GMTI、AMTI,这个我去年还是千年就在版上讨论过。
这些都可以作为二代星链载荷里,当然我方也可以这么做。
【 在 yxr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能追踪舰船,不能追踪飞机导弹无人机。想替代预警机,还差得太远。
:
: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125.33.200.*
事实上,兔米两国都有开地图的能力,但是双方性能其实差距没有卫星数量差距那么大,兔子的资金效率可以很高。几百颗星的星座就可以入门,然后再增加星,边际费效比逐渐会降低。
如果说要互相杀伤的阶段的话,其实到了那个下定决心卫星大毁灭阶段,就像10000颗核弹头跟1000颗核弹头的区别。大家都别玩卫星了。这种情况下俄的实力也不容小视。
【 在 redwolf 的大作中提到: 】
: 开对方的地图,打烂对方的瓶瓶罐罐
--
FROM 125.33.200.*
你一个什么都不知道,就信口雌黄大放厥词,然后为了护脸靠嘴硬支撑的人,自己心里没点数,觉得别人看不透你的怯?掩耳盗铃吧?
你说的什么“替代”,全是你自己杜撰栽上来的,我说的是星链式的卫星搭载军事载荷用途非常大,你听不懂非要胡扯我说谁替代谁?
国内外计划干什么,已经干了什么,可能要干什么,你一无所知,全是嘴硬。所以你就只是跟其他典型的老板油一样,充分展示自己的嘴硬狡辩的品性而已。果然水木很堕落,无法挑选人的水平和品性,不管啥人大家一起狗斗。
【 在 yx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不一样,你是用信仰在支撑。
: 卫星替代不了预警机,卫星的性能和指标不如预警机,对你来说就像触犯了信仰一样不可接受,连“可以”这种词汇都用出来了。
: 以前和现在都不做,是因为没钱,还是没技术?如果不计成本,我相信连预警机的雷达都能发射到天上去,但这么干有什么意义?
: ...................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0.*
FROM 125.33.200.*
你的观点全是妄言臆断,涉及技术的部分,就是边学习对手教给你的东西,边玩口舌嘴硬。要学习就谦虚点,别嘴硬式受教。
你说可能的时候,就把一切你不知道的全当做虚无的可能,你都不知道自己去考察下两边已经计划了什么,做过了什么,可能在做什么。
【 在 yxr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就是说:星链现在还没做出这些功能;你的底气,来自于星链以后“可以”做出来。
: 哪怕把现在的星链全部换成预警机的大功率雷达,在理论上也是“可以”的,用途也非常大。但是需要花费多少钱?一个项目是否可行,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因素。M国真的那么有钱吗?
: 星链和卫星当然有它们的用处,但并非无所不能,更谈不上什么无时不刻的监视、地图全开。在现阶段的海空作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预警机和防空雷达。这样的观点,很难接受吗?
: ...................
--
FROM 125.33.200.*
你这样说只是暴露了你信息来源的匮乏和无知。
【 在 yx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知道你看了什么PPT,总之,对于那些只是在理论上可行的PPT,要谨慎,不要笃信。这种PPT太好做了,我一天就可以给你搞出一堆来,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实现不了的。
: 实现不了的原因,技术只是一小部分,最主要的往往是钱。
:
--
FROM 125.33.200.*
实际轨道不是那么布置的,你可以参考长光吉林一号星座的计划,他们最早的规划是138颗卫星就达到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内重访一次。不过后来他们加了视频星之类的,没全部按原计划的推扫卫星参数。后边还有各种高清星和宽幅星之类的,没注意过最近他们说的重访时间多少。
所以200颗低轨星达到10分钟内重访任意地点可不是杜撰的。
而作为星链这样的星座,它搭载的军事载荷不一定每颗星都有,把有军事用途的星藏在一堆民用的星里让难辨别是个自然的选择。空叉跟国防部的合同里有200颗星就可以达到我说的监测水平。
【 在 Krisnk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只能监测轨道那一条线上的目标。不在轨道上的不就抓瞎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0.*
FROM 125.33.200.*
那就是SAR星座做AMTI的方案了,去年还是前年我提到过这个。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面追踪关闭应答器的飞行器
--
FROM 125.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