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登机口到跑道--关车滑行的梦想
出港滑行还有可能,落地后滑行难搞,飞机本来有速度,再找地方停下来跟拖车结合,费时费地,效率很难提高,除非滑着滑着就直接上拖车了。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解释一下飞行员在无需改变飞机硬件的情况下怎么控制拖车。
: 1. 拖车把前起落架抱起拖行,所以前起落架的转向操作,拖车是能感知的,可以直接用来控制拖车拐弯。
: 2. 拖车只提供动力,飞行员通过刹车控制速度:不刹车就会加速行驶,刹车就会减速。我估计拖车的传感器能感知飞机刹车导致的阻力,从而可以自动控制降低动力输出,不至于和飞机过分较劲。
: ...................
--
FROM 111.194.4.*
改飞机设计那是想也别想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想法好。逆向思维,与其让拖车拖,不如拖个电源车。
: 不过已经考虑过更好的办法,就是使用apu发电,在前轮里安装驱动。缺点是功率不够,滑行速度慢,而且增加死重。用电源车,增加死重这条逃不过。
--
FROM 111.194.4.*
就是有电,电怎么转化成飞机的动力?飞机还得加电动机?
【 在 ntstar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外挂充电宝了,增加点死重问题不大,功率够就行,再说了充电宝机场统一调配,可以在电价低谷时段充电,成本不至于很高
--
FROM 111.194.4.*
你俩都是懂行人,只谈技术大家都爱看,说别的反而让人看笑话了。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是在前一贴里错的太多说不下去了,自己另开个贴自说自话。这样转进就可以永远不输?
: 这么低级的知识水平,就别老是忍不住要抖落的欲望,这只是现眼,外加暴露人格执念。
: 鉴于你总是这么低级地被我指点、提醒、提高,然后还不知道感谢,却总是找一切机会挑衅,所以我给你机会思考下你自己的低级,就这么低级而自我感觉良好地呆会吧。其实前面的帖子里已有回答的线索,你听不懂而已。
: ...................
--
FROM 111.194.4.*
你俩都是懂行人,只谈技术大家都爱看,说别的反而让人看笑话了。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来又臭又长毫无营养的输出。
: 我一开始就指出拖车滑行的两个主要问题:速度(制动力不足导致的)和回程路径问题。看了业内大聪明们的实验,果然他们在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速度问题已经通过(飞)机(拖)车合一的办法解决,剩下的是路径问题。
: 顺便给你科普一下,这个拖车到跑道的,唯一在运行的,就是你们看不起的印度航空,两年运行了1000次,平均每天使用1-2次拖行。到现在6年了,也没见到推广,我猜路径问题没法解决。
: ...................
--
FROM 111.194.4.*
抱歉,是我多嘴了。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选择性看笑话,他那么多次出来自作聪明,结果错了不认,你们这些人好像没人来看笑话。
: 别装了。你要谈技术就说点有见识的,我爱看。拉偏架叨叨,只能让人觉得你们这帮这类人无知又可笑了。
--
FROM 111.194.4.*
技术上4分钟,管理时间又得加几分钟。就像本来两城市之间只需飞行1小时,飞机设计制造费了很大功夫才实现,突然一个命令来说值机截止时间由30分钟提前到40分钟,飞机技术上增加的效率都白费了。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挂钩需要3分钟,加上减速加速时间,不超过4分钟。
: 如果拖车滑行可行,这个时间是值得的。
--
FROM 111.194.4.*
另外,一个繁忙跑道落地间隔要远小于4分钟,所以挂钩还需要专门设置缓冲区域停几个飞机,不能在快滑出口出去停下慢慢挂。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挂钩需要3分钟,加上减速加速时间,不超过4分钟。
: 如果拖车滑行可行,这个时间是值得的。
--
FROM 111.194.4.*
滑行太长是具体机场飞行区布局设计的问题,改为牵引滑行是全行业运行规则改变的问题,解决难度和影响范围大不相同。让国内外所有航司各不相同型号的飞机让机场高速牵引,是天翻地覆的变革。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过,我补充下,我最初的抱怨是说PEK T3那动辄半小时走走停停的滑行。
: 某种程度上,我同意有个版友说的,这个首先是机场规划和调度方面的问题。如果平均滑行5分钟,那牵引滑行方案的经济动力就会相对弱了。
--
FROM 111.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