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主要的是科研风格,对待新生产品的沉默成本在中国可能是一堆科研专家团队的一生,所以在有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升级改造,风险和成本都变得可控是符合申报、审批机制的。一款飞机的立项研发到最终的装备是几十年,所以能借鉴或者说借鉴多少就仁者见仁了,更多的是政治最优,成本最优,风险最优的权衡利弊。一个孩子可以不顾一切的追求性能参数,一个老人追求的是可靠性,一个中年人追求的是性价比,一堆领导追求的是安全性。我们这些键盘专家追求的是内心舒爽!?
【 在 Liuhuz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肯定部分认同。
: 空气动力学这块,另一个可以适度比较的是,类似f1的车型设计,每年都有适度的改款、7-8个车队差异也不小。
: 原意我的意思还是可以争取有部分的创新和升华,即便是在外形上。
: ...................
--
FROM 123.12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