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能力依托于电功率和天线面积,这两个基本上和重量成正比,所以用重量做一个简单评估没什么问题。
低轨星座完成高可靠的全球实时覆盖以后,在这个基础上是增强单星能力还是加多星座数量各有好处。是一个设计选择问题,不能只靠数量评价优劣。
目前所有大型星座都选了5xxkm的高度,这个轨道球面积大约是 6e8 km2。按照仰角大于45°计算,每个地面终端能连接的范围是朝向天顶的一个锥角90°的圆锥的范围,这个圆锥和上面轨道球面相交面积大约8e5 km2。为了保证可靠性,减少可能的遮挡等等情况,需要这个区域同时有多颗卫星存在,先拍脑袋认为8颗能保证可靠覆盖。假设卫星在6e8 km2球面均匀分布(虽然不是,但是不影响估计),按照这几个数字算出来全球覆盖需要6k颗。
上边的5k是对全球实时覆盖数量做一个粗略估算,量级应该没问题。
【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 重量根本不应该是一个衡量标准吧。
: 通讯能力依赖于天线的面积和功率,功率依赖于太阳能电池板。只要天线越大,电池板越大,通讯能力就越强。
: 重量只是天线和电池板面积增加的后果而已。
: ...................
--
FROM 123.12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