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到随补充下,另外,前边那些实践也验证了可调推力技术。但是可调推力的燃烧稳定性我觉得还是需要再观察。
我预计国内在24年就能出现第一次实际发射任务垂直回收,然后经过仔细的健康监测,尝试复用火箭发射。就看官司跟民司哪个抢先了。
继续狂想,其实那个气动滑翔式返回可以跟最后的反冲软着陆结合,到10米高度抬头拉个尾冲垂直反冲着陆,应该很好看。希望这个水平滑翔返回的路线能有人玩好,这个应该更好看。不过这也就是能节省一点点制动燃料而已,可能抵销不了滑翔死重多消耗的燃料,而燃料也确实可以很便宜。
目前国内一级滑翔返回的就是亚轨道飞行器,这个可能死重更大,而且推力灵活性要差点。要加大推力只有绑助推火箭,助推火箭还不能回收。火箭级的滑翔回收毛子有人搞过,国内没人弄。亚轨道飞行器如果能带助推返回,且助推是可按需配置的,那应该比较有优势,这样实际上就把回收器和火箭在逻辑上独立开了。
从公布的资料看,亚轨道飞行器更像航天飞机,只是活动范围大致在一级火箭工作范围,滑翔返回火箭更像巡飞弹。如果有个可控回收滑翔体,上边可以绑可配置的助推火箭,可以带助推火箭返回,应该是个挺好玩的方案。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有关键词,贴图凑合看吧。图片显示不全就戳一下看图。
: 我预计国内在24年就能出现第一次实际发射任务垂直回收,然后经过仔细的健康监测,尝试复用火箭发射。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4.*
FROM 221.21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