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没太关心过。
我拍脑袋分析下。
谷歌那个wifi气球如果有星链作为骨干网支持应该可行性会高很多。
但当时他们没有星链这样的天基骨干网,它只能自组网。
我不是很确定那个wifi气球是不是在平流层,如果不是在平流层那在大气内的自由空间光通信(FSO)并不是很靠谱,更别提在2个飘忽不定的热气球上进行FSO了。所以它这个mesh网络大概率得依赖微波或者毫米波。那么我是觉得这个项目天花板并不高,系统容量可能很快会撞到天花板。
而且我是觉得气球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案。首先气球这玩意就很贵,你总不能用氢气吧,大概率用氦气。
氦气是单原子分子,太小了很难密封。一般是用金属密封,但气球你总不能用金属外壳吧...所以它能免维护维持多久我觉得是个很大的挑战。氦气很贵是小事,主要是氦气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泄漏到大气之后直接逃逸到宇宙的。成规模使用这玩意我是觉得成本会爆炸的。大概类似于用黄金造火箭一发一发往太空射的感觉吧。就算你现在负担得起,未来也一定负担不起。此外我记得wifi气球的目标和星链差不多,也是考虑偏远地区的覆盖。但气球的覆盖面积和卫星的覆盖面积还是差太远了,它还得堆数量来补足。几个问题加起来跟星链比,在单位覆盖面积的成本上可能差距巨大。具体我就不计算了,我感觉搞不好会差出几个数量级来。
其次气球它会到处乱飘,不容易控制。谷歌当年搞这个项目的时候纯电领域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从太阳能到电池到电机都不像现在这样有大量高度成熟的配套。所以他们选择了气球方案,更容易做出demo,但也就止步于此了。其实纯电无人机方案还更简单一些。就我前面贴的那个纯电无人机Phasa-35,设计目标是免维护飞1年,刚做了在平流层飞24小时的实验。另一个QinetiQ Zephyr则是飞了64天后因为遇到了高空气流坠毁。
如果有星链作为天基骨干网,平流层无人机只负责末端relay,那造无人机这事情可就简单多了,我查了下大疆2014年卖了40万台无人机。而中国的4G基站数量大概有500万个。就按照一个基站一架平流层无人机算好了,爆个500万架产能也不是啥大问题。只要解决好空域和调度问题就行。这也是为啥无人机比气球好的原因。大量的气球实在是太不可控了...
【 在 tgfbeta 的大作中提到: 】
: 谷歌那个气球为啥黄了?
--
修改:lvsoft FROM 180.102.55.*
FROM 180.1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