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怎么可能跟欧洲国家比。有些东西买不到的。
他们放弃什么,什么就很可能被卡脖子。
现在看来,幸亏当初热乎+自头脑发热的时候,没有自废武功太多,还能有自己的体系和护身符。
看来他们现实的选择是跟东大背靠背。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看了点NK93的介绍,这个挂在IL76翅膀下面的大扇子原来是库兹涅佐夫局向米帝卖了几十台火箭发动机,拿着这个钱抢救出了一架IL76,才弄出试飞平台,然后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试飞效果不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型号的历程某种程度上是冷战后大毛航空工业的一个缩影。借这个型号,闲聊几句大毛的航空工业。
: 要聊大毛的航空工业首先得说一下苏联航空工业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以NK93这种桨扇发动机为例,虽然冷战后留下来的成果诞生了D27和NK93两个实物上天的型号。其实西方在这个技术路径下的探索一点比不苏联少,只不过实验后发现商业上还是不如涡扇。D27和NK93虽然看起来挺野,核心机都是挺旧的。总体而言,西方技术底子更好,型号更扎实,路子更保守。苏联基础差,一直是落后的追赶者,为了弯道超车经常玩一些非常野的路子。
: 冷战后,大毛的航空工业基本上就在干两件事。一是各个设计局和工厂各显神通,各自抓自己的稻草续命。二是,通过考古等手段,再生产苏联时期的型号,修补因为厂所被划分到其他前苏联国家导致的体系缺陷。效果嘛,经过这次克兰危机的检验,都看到了。
: ...................
--
FROM 125.3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