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93是螺旋桨发动机的精品,比上一代桨扇发动机噪音小了、涵道比更大、推力更高、更节油,只是没有对新螺旋桨飞机的需求,可惜了精品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看了点NK93的介绍,这个挂在IL76翅膀下面的大扇子原来是库兹涅佐夫局向米帝卖了几十台火箭发动机,拿着这个钱抢救出了一架IL76,才弄出试飞平台,然后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试飞效果不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型号的历程某种程度上是冷战后大毛航空工业的一个缩影。借这个型号,闲聊几句大毛的航空工业。
:
: 要聊大毛的航空工业首先得说一下苏联航空工业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以NK93这种桨扇发动机为例,虽然冷战后留下来的成果诞生了D27和NK93两个实物上天的型号。其实西方在这个技术路径下的探索一点比不苏联少,只不过实验后发现商业上还是不如涡扇。D27和NK93虽然看起来挺野,核心机都是挺旧的。总体而言,西方技术底子更好,型号更扎实,路子更保守。苏联基础差,一直是落后的追赶者,为了弯道超车经常玩一些非常野的路子。
:
: 冷战后,大毛的航空工业基本上就在干两件事。一是各个设计局和工厂各显神通,各自抓自己的稻草续命。二是,通过考古等手段,再生产苏联时期的型号,修补因为厂所被划分到其他前苏联国家导致的体系缺陷。效果嘛,经过这次克兰危机的检验,都看到了。
:
: 个人觉得,冷战后大毛航空工业的发展有两点没弄明白导致了现在的局面。一是航空工业的整体定位。本来苏联时期就是靠体制的效率,在经济和工业基础并不牢的条件下,强行打鸡血出来的全面大体系。冷战后继续维系这样的大体系显然不现实。像NK93这样的型号,对于库局自己是合理的,对于国家是完全没必要存在的。这种配套下一代大运的新概念发动机,在下一代大运完全没影的条件下是根本不需要的。西欧的基础全面优于大毛,审时度势的放弃了军机,主攻民机。靠全球卖客机实现了良性发展。有空客那么多客机平台的情况下,预警机仍然买老掉牙707改装的E3。这种取舍比大毛高明多了。
:
: 二是,航空工业的整合。现在飞机越造越大越造越复杂,单个企业早就玩不转了,欧美通过企业兼并实现了国家层面的整合。而毛子在基础弱得多的情况下,依然是各自为战。客机有图204,雅克局又弄出个MC21。连一个苏27系列,还得照顾三个厂,弄出三个型号分别卖。不得不说,真正的整合得靠新型号牵引,是要真金白银投入的。毛子是缺钱,摊子还铺的大,搞得分散,真正形成良性循环的冷战后新型号其实一个没搞出来。(SSJ100如果国产化成功的话可以算一个。)而整合最成功的例子是米帝的F35,拿着别人的钱,搞自己的型号,不仅自我整合,还把盟友都收编了。型号的技术水平可能不行,但是整合是非常成功的。
:
: 值得欣慰的是东大这两点上做的都可以,上型号比较克制,搞了商飞商发摆平了厂所之间的竞争。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fuck smth mgc」
--
FROM 14.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