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轨道卫星主要是延迟小,信号衰减小,如果遥感的话,分辨率也高。
主要就是轨道维持的问题,所以这种长期维持轨道需要(或比较适合)用吸气式电推,就是用稀薄大气做工质,取代用气体罐做工质的电推。
如果用吸气式电推,可能轨道高度继续降到180到200公里好过200到300公里,具体等后续试验星做多了根据试验情况确定。
目前国内报道的有两家超低轨道卫星,一个民营,一个航天科工的那个通遥一体星座。后者的军事意味比较浓。
吸气电推是欧洲做得比较早,国内中科系和北理工有做的。
星链据我所知目前没有300多公里的轨道计划,它的新卫星也降轨道了,降了几十公里的样子。
另外我更正下我前边的错误: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有个数据是近地点383.7公里,远地点高度393.7公里,略低于400公里,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略高于400公里,400零几的样子。
【 在 missinfaile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搜索网络上关于“千帆”星座低轨轨道高度200~300公里,当然目前的实验卫星没有这么低,整个计划包含多种轨道,但是数量最多的还是这种很低的低轨卫星。包括星链也是这样,大量的卫星其实是300多公里轨道高度。
: 目前这些计划使用这么低的轨道,主要是减少通信距离,从而降低延迟,以及每个小区覆盖的用户有限,通过大量卫星,获得很大的用户数量。低轨卫星发射也容易。当然,代价是这种卫星轨道维持代价很大。
: 不过反过来想,其实更安全,因为这些卫星一旦失效,很快会落入大气层中,实际会减少太空垃圾数量
: ...................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3.*
FROM 125.3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