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公开的新闻的话,那就不用猜了。
你说的这个说法,可能只算传言。或许涉及各方也会有自己不同的利益和意向,放出口风来。或许有几个人互相印证的传言,都是一个来源放出来的口风。
看后续第三组动向吧。
至于格思航天、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乃至八院、中科系强弱问题,从前边的DRO A/B(远征上面级)到现在的千帆01组07星问题,总体看大家都仍需努力。02组故障只是待证实公布归因。格思队伍新倒是事实。反正激进/保守与可靠/不可靠也只能尽量力争两头都好,但不能两头都追求极致。目前能证实的是远征上面级故障比较频繁(远征1S,远征3)。这跟单位新老关系似乎也不是必然。
另外有个细节,你说:“我觉得这么个单机经过测试不大可能出这么大问题,最可能是姿控的复杂逻辑,使得平板卫星翻转了(当然这很容易结合轨道变化规律看是不是)。”--你这句说得太笼统我不太理解。(当然姿控复杂逻辑可能造成问题前边版友也说过,有可能都是有消息铺垫?)
因为从02组轨道参数看,事实是:轨道高度有非正态分布,分布宽约50公里。倾角与原始倾角一致,偏心度似乎也没多大偏差。其他轨道几何参数没看到值。
事实上,这个数据只能说有02组各星之间 有 (推力*开机时间) 总值,的差异,或者说是 推力的时间积分值 的差异。数据只能看出电推开机时间是从 0 到某个 t值。因为推力小,持续工作圈数多,体现不出开关机相位的差别。
轨道高度分布的非正态性,只是说明那个轨道高度的差异不是随机误差累积造成的。
轨道倾角的一致性,可能说明调轨过程中,在以圈计的时间尺度上,不存在不受控的随机方向推力角度显著偏差。
所以我猜测只能是,02组星有些电推开机了一段时间停了,有些基本没开过(或者没能开启)。
我就想知道,这个轨道数据怎么能看出卫星姿态是否翻转的?
你说的翻转如何造成这样的轨道参数(变化)?能否说明较详细过程和机理。
【 在 seasa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不用印证,就是公开的新闻,第一组卫星验证是成功的(先忽略那一颗),那第三组和第一组是一样的,必然会继续,不用怀疑。
: 第二组是格思航天的,格思航天在这里和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有竞争关系,格思航天水平弱很多,甚至在想办法从对方和其他各种公司挖人,队伍才组建很短时间。平板卫星的姿控系统或轨控系统任一出故障,都会是这样的结局,电推算轨控系统的,我觉得这么个单机经过测试不大可能出这么大问题,最可能是姿控的复杂逻辑,使得平板卫星翻转了(当然这很容易结合轨道变化规律看是不是)。
: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6.*
FROM 221.2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