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全是,可以把太空中的海量数据AI就地处理浓缩以后再发下来。对于准实时目标识别具有较大的意义。
通常太空中可以有比较可靠的星间激光高速链路,而星地激光链路则可能受天气窗口的影响,有可能全天候的链路还是无线电链路,数据吞吐量有限。
(长光那个星地激光链路地面站和地面移动车载站只能部分解决这个问题,当初我还考虑过用平流层航空器承载星地链路中的一部分,最后一段再到地面相对好处理一点)
所以遥感卫星的数据可以先发给超算中心浓缩,然后再发给地面站。
但是,如果纯粹要堆算力来取代地面上的超算中心,很早以前的讨论帖子里就说过了,散热功率是个大问题。即使用最激进的主动散热措施,目前散热功率也难以有数量级的提升。
【 在 coolidge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就换了个地方吧?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0.*
FROM 125.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