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二级要不回收。200吨,9发,二级全回收。经济上应该是最佳组合。
另外,30发并联在现代工程学上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多核CPU,几十个核心,每个核心几千万个晶体管,连续满载跑几年都不会死机。30发每个跑90%最大功率,和9发跑满功率,肯定是9发更可能出问题。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贝秃的思路和马一龙不一样,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保守版的星舰。猎9的成功给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山寨或参考对象。猎9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并联发动机解决回收时候推力节流的难题。直接点说就是小推力很难做,那就把发动机做小(假设能把发动机做得特别大的话)。猎9用了9台梅林,实际上平衡点可以进一步做到7台。
: 传统的思路是系统越简化越好,因此最好是一台发动机。而马一龙的星舰走上了很激进的路线,一股脑并联了30+。虽然推力上去了,系统复杂度也上去了。而且星舰2级,承载了过多的想法。贝秃的思路是在满足回收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发动机。通过提高发动机推力,把火箭做大。
: 尽管国内的各种山寨猎9即将捅破窗户纸,应该看到猎9实际上面对更重的新一代互联网卫星,已不满足需要。作为后来者,现在的各种山寨猎9注定是过渡产品。纯粹大批量打卫星而言,新格伦这个构型比星舰更简洁可靠。无论民营还是gjd,东大的200吨级甲烷机也快出来了,二级不回收的7发构型可能才是未来打卫星的主力。
--
FROM 125.3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