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社区手机版
首页
|版面-大龄男女(Age)|
新版wap站已上线
返回
1/1
|
转到
主题:关于生存的遐想
楼主
|
espinas
|
2021-01-03 20:45:48
|
展开
1.在北京,想要维持一个有小孩家庭的相对体面的生活,成本确实太高了。
2.在北京生存成本最低的生活方式大约是两个人合租一个2500左右的主卧,也就是个人的居住成本压缩在1200左右。但是一旦有小孩,居住成本需要翻两到三倍,再加上上学的问题,老人带小孩的问题,即使不买房,难度都是成几何倍数上升的。
3.中国社会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仍然存在大量的成本极低但其实基础质量很高的生活方式,由于人口优势,即使是县城也有足够的人口维持整个服务业的运转,再加上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网络,也就是说,在很多地方,可以以相对低的生活成本维持较为舒适的生活。
4.从这个角度讲,其实中国当下是对普通人最友好的社会。只不过眼前的浮躁使得许多人眼高于顶,只瞄准那种奢侈的生活和所谓的核心资产。也许若干年后,人们才会怀念有着遍地廉价资产和服务的时代。这就好比中国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廉价但便利,而在美国,就必须自己买车,这就意味着欲觅低成本的生活而不可得。
5.低成本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对于肯积累的人,可以尽量的压缩生活成本进行原始积累,实现阶层跃迁。而高成本的社会只能维持生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仍然是阶层流动最强的社会,而像香港,美国这种手停口停的地方则相对固化。
6.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为什么现阶段中国一线城市对年轻人仍然有吸引力。年轻人在没有家庭负担的情况下,可以极度压缩生活成本,假如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可以实现更快的资本积累。而需要成家时,迅速攀升的生活成本就不利于积累了,不如离开,这就是干电池的由来。这也是为什么大城市天然就是绝育机器,因为建立家庭的成本太高。
7.因此,一线城市哪些年轻人有前途也是一望可知的,当然不是被繁华蒙蔽的消费主义者月光族,而是极度压缩生活成本的有明确目标的衣衫褴褛的野心家。
--
修改:espinas FROM 223.104.42.*
FROM 223.104.42.*
2楼
|
espinas
|
2021-01-03 21:33:37
|
展开
我举的是男女朋友合住的例子,极端的话还可以再低。
仔细想想,一对男女如果工作都不错,不生孩子一起生活是积累最快的组合方式。
【 在 muia 的大作中提到: 】
: 极力压缩生活成本的积累太慢了
: 一个月2500可以住单间,1200就要和人共享,一年也只能省1万多块
:
--
FROM 223.104.42.*
4楼
|
espinas
|
2021-01-03 21:50:59
|
展开
对,非二代只有这样才能在一线生存
男女都得比较强,而且有合作积累意愿
这种可能是未来一线年轻人的主流生存模式
【 在 muia 的大作中提到: 】
: 男女朋友为了省钱合住的好像是挺多
: 我的双码农同学基本都是靠自己买房的,还有已经换二套的,积累确实快
:
--
FROM 223.104.42.*
5楼
|
espinas
|
2021-01-03 22:01:40
|
展开
我有时想,这种组合必然带来的是女权主义的崛起
而女权主义必然带来两性吸引力的减弱,最终还是会降低生育率
都可以看做繁殖对生存的妥协
这可能就是人类社会对于人口爆炸的自我调节方式
【 在 muia 的大作中提到: 】
: 男女朋友为了省钱合住的好像是挺多
: 我的双码农同学基本都是靠自己买房的,还有已经换二套的,积累确实快
:
--
FROM 223.104.42.*
7楼
|
espinas
|
2021-01-03 22:29:14
|
展开
我刚好在看这个新闻
中国似乎是个放大的韩国
韩国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中国核心区域算300万吧,大约30倍
人口大约也是三十倍
韩国5000万人口一半在首都圈,2600万
这么看中国以后可能有30个类似首尔的大城市
我怀疑北京的2500万人口上限就是这么来的
【 在 muia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城市主要还是生存压力太大了
: 今天看新闻说韩国死亡率已经超过生育率了,再过若干年过年估计也是这样
--
FROM 223.104.42.*
8楼
|
espinas
|
2021-01-03 22:35:30
|
展开
韩国这个样子似乎可以看做中国一个省的缩影,30个韩国合起来就是中国10年后的样子
【 在 muia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城市主要还是生存压力太大了
: 今天看新闻说韩国死亡率已经超过生育率了,再过若干年过年估计也是这样
--
FROM 223.104.42.*
1/1
|
转到
选择讨论区
首页
|
分区
|
热推
BYR-Team
©
2010.
KBS Dev-Team
©
2011
登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