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后面想的那些,是把问题理智化。理智化本身是有帮助的,但如果作为回避情绪的手段,就不是高级防御,而还是低级的否认回避。
你以为抱怨的人不会思考你说的这些解决方法吗,只有你知道?抱怨的人比你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伤口,更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罢了。承认自己不被爱,承认自己因此怨恨,当然很痛苦。承认过去许多事无法挽回,未来许多事无法改变,也让人体会到脆弱无助。但这都是无法回避的人生真相,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把注意力放在负面情绪上,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改变。因为坏的原生家庭,最大问题就是不重视孩子的感受,要求孩子压抑负面情绪,不允许释放攻击性。
你所谓不要抱怨,徒增烦恼,三十岁之后不能再怪原生家庭,这何尝不是继承了原生家庭的驯化,继续自我驯化和驯化别人,打压人的真实感受呢?没有关注就没有爱,你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事物上,说明不接纳不关爱脆弱痛苦的那部分自己。
【 在 ilikesun 的大作中提到: 】
: 笑死
: 不放注意力,不代表不拿起放下,跟情感隔离没半毛线关系
: 重心不一样
: ...................
--
FROM 117.12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