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算法工程师也会遇到35岁这道坎么?
当然会啊!互联网行业的屠刀饶过谁?
看到许多大佬在两三年前的回答,感觉很有前瞻性和建设性。
结合当前的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谈谈互联网行业就业形势和现状:
一、大环境
国内就业环境现在越来越差,相信很多同业小伙伴都能感受得到,新人倍出,各行各业都处在严重内卷阶段。
而内卷就意味着内耗。
互联网行业不像传统行业和体制内那样,过度依赖资历、经验,能吃老本。计算机从业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储备,若是中断学习摆烂,就会逐渐被行业抛弃。
计算机相关岗位基本都会有35岁危机,很少有例外。算法工程师看上去门槛要比普通程序员高,但它同样会有35岁这道坎儿。而且随着技术发展,现成的模型、框架、代码越来越多,入门的门槛会进一步降低(搜索推荐等几个有核心竞争力的算法岗位门槛仍相对较高)。
算法相关从业人员多了,不可避免的是内卷程度越来越高,红利越来越少,个体淘汰率越来越高。若要想往上走不被淘汰,就要不断地学习前沿知识,拼命卷自己,拼命卷别人。
举个例子。
计算机视觉(CV)领域相关理论研究几十年了,工业应用也有一二十年了,有大量现成的算法和代码。CV入门其实并不难,很多人做的创新工作其实就是“调参”。
看近几年的CVPR可以发现,不少国内顶尖高校的本科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或独立)已经成为顶会的常见嘉宾,做到了许多博士都做不到的程度(你说有多卷)。
还有一部分喜欢做项目的学生,能够独立检索文献资料手撸代发做项目,依靠各种框架做出不少像样(孵化投产)的东西。
今日不同往昔。现在的大学生水平越来越高,动手能力越来越强,能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资源越来越多。对比从业十多年,学习能力逐渐到了瓶颈期的CV工程师(35岁上下),有过之而无不及。
或许一开始老员工还能靠经验取胜,但工作一年后,效率对比显然易见了。
人终究不是机器,老人很难卷过年轻人。
企业始终是效率为王,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企业家最喜欢做的事情(也是最经济有效的做法是),开除卷不动的老员工,用他的工资请两个甚至更多便宜好用的应届生继续卷。能成功留到最后往往只有少数人,大部分企业的现实是非升即走。
要想留在这个战场,就要有把自己卷成大佬觉悟。这就要求个人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加强学习,不仅要懂算法,还要懂业务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
我的两个搞算法的朋友,都是深度学习最火的时候杀入市场的。一个毕业后在研究所里面卷,后来卷不动去读博了;另一个在大厂卷了两年,后来他觉得他搞的那个方向没啥出路,上面也不打算烧钱了,就找了个机会内部转到开发岗去了(他代码能力还不错)。
二、提前规划和职业建议(转开发)
能在算法岗位上一直坚持的,都不是一般人。如果感觉自己在算法岗位上后劲不足,完全可以提前规划,从算法行业内卷的环境中挣脱出来,趁着自己还有学习的精力,拓宽自己的技术面,提前规划,转开发岗。
有人会说,开发岗不也是一样内卷,从一个内卷行业转到另一个内卷行业,有必要吗?
有必要,非常有必要!
因为程序开发是有下沉市场的,就业市场的适应性更强、灵活性更高。而算法则是两个极端,要么在头部互联网企业做到极致,要么在传统企业借它山之石。
举个例子:两年前,推搜算法搞得好,大厂互联网随便跳;推搜做不好,不仅掉头发,还容易面临被淘汰/转岗的局面,推搜算法工程师卷不动了,想要往传统企业央企国企银行走,却发现人家基本不做算法,更别提推搜了……
此外,软件开发岗位市场需求量巨大,即便现在就业形势不好,但各行各业仍然需要软开人才。掌握这项技能的人不用太担心自己失业找不到下家的问题。
而且国企、银行这类稳定的单位对大厂退居二线的程序员持欢迎态度。
--
FROM 112.91.148.*
shafa 这个词好久没看到了吧
【 在 zsu088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会啊!互联网行业的屠刀饶过谁?
: 看到许多大佬在两三年前的回答,感觉很有前瞻性和建设性。
: 结合当前的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谈谈互联网行业就业形势和现状:
: ...................
--
FROM 114.249.21.*
在中国,35岁是绝大多数人的坎。
--
FROM 219.14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