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安徽籍巨星陨落!
光明网
2021/12/27 13:27
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流体力学专家杨基明逝世,享年62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教授杨基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2月21日11时逝世,享年62岁。
杨基明教授。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公开资料显示,杨基明教授1959年10月8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获本校流体力学博士学位。1992-1995年赴日本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工作。返校后任教至今。
杨基明教授是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流体力学专家。他长期从事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高速气流中的燃烧与爆轰、仿生力学、流体力学实验设备与测量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历任近代力学系副主任、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曾任国家重大专项气动专家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力学学会理事长。曾任中日大学群合作项目能源与交通领域首席专家,第27-32届国际激波学术会议顾问委员会成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方面介绍:杨基明教授曾获“全国青年科技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著名雷达技术专家张守宏逝世,曾参与我国首部舰载远程预警雷达研制
记者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雷达技术专家、原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副主任、电子工程研究所原副所长张守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2月20日在西安高新医院逝世,享年84岁。
公开资料显示,张守宏于1938年6月出生于安徽六安,1959年8月参加工作,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8月至2008年7月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系、电子工程研究所、电子工程学院学习工作;历任学员、教员、讲师、副教授、副所长、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因工作成绩突出,张守宏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原机械电子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校先进工作者、优秀博士生导师等称号,为我国雷达技术的进步和学校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守宏一生致力于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学术造诣深厚,曾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二等奖4次。
他勇于开拓创新,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国内首次将自适应旁瓣相消、杂波抑制、自适应频率捷变等信号处理领域的新概念、新技术用于工程实际,为我国雷达技术进步和性能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外辐射源雷达等相关理论研究,并持续推动创新理论的应用转化,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新体制雷达;他较早开展数字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研究,主持研制了多型预警雷达信号处理机,推动了我国预警雷达发展;他主持研制了多型弹载雷达信号处理机,参与我国首部舰载远程预警雷达研制,解决了大量导引头雷达研制中的工程技术难题。
《西安日报》2016年9月曾刊文《张守宏:小兴趣引领出50载雷达人生》介绍:说起科研历程,从早期的阵列雷达、无源雷达,到后期的杂波抑制,张守宏说他最爱的还是阵列雷达。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SIAR)是张守宏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我这一生的科研主要是阵列雷达,从最开始搞理论研究到最后实现,前后大概有二十年。直到现在,我的学生们依然还在继续做。”
“我喜欢做硬件,和军工厂合作比较多。国家要做雷达,就必须有人去做最基础的东西,做理论,做实验。总装分派任务、下拨经费,电子所最初就负责做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实验和调试,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有了大量实验数据支撑后,然后交由合作单位争取型号研制。”张守宏简单地描述着他一辈子做的事情。
“我身边的人做科研,都是一做就是几十年,做一个方向,就要做到底,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做这一件事,这才是科研。你今天做个东西,明天就实现了,这不叫做科研,这叫小发明、小创造。”张守宏是这样理解科研,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综合:新安晚报、澎湃新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会
来源:安徽交通广播
--
FROM 124.22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