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九百七十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在乡下时,另有一较为深刻之印象,那便是对遍布于各社队的学校的。当然,细分起来,那乡村学校,社之校,一般都为“完小”,甚至于还带有“戴帽初中”;而队之校,则基本只有小学阶段的中低年级,习惯上即被人称之为“村小”。知青在乡下时多有在各级学校代课者。咱的情况多少有点儿特殊:虽是后来被当地所谓“区高完中”弄去代课,最后还正式“入编”了,可在此之前,却无论在社在队,那是都没有过份儿的。不过听说本大队情况似乎也与它处不大一样:或许是当地领导格外看重“教书育人”(也可能仅是“教书领薪”)之神圣权利罢,反正,说是自来就没有过知青进校代课的。而这所说的“校”,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啊!据自己先后从旁对好些所这种乡村微型学校的了解,发现其实情况大致都差不多的。多年之后,在《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中,自己曾有过一首径直名之曰《村小》的七言律诗,特地对那学校作过描述。现不妨就将其录附于后,以作为对这儿所出示的同名之画的大体注解。当然,诗与画毕竟是不可能一一完全对应的,就姑且让二者彼此都为对方提供或拓展让咱人想象的空间罢。相信这一点,也毋须在下再对读者诸君多说什么了。
村小
黄泥院坝宽三丈,
四面皆空哪用墙。
一处歪斜炊爨屋,
几间伧陋读书堂。
师尊或作夫妻店,
学子多排兄弟行。
却乃人文滥觞地,
滋毫发墨逸幽香。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纯粹为远忆当年所见乡村“学堂”最基本的面貌与作用。而至于说到每个时期那“学堂”所贯彻的“教育方针”为何,以及教育实效怎样,则显然都不该是可由这样的文图得能议及的了。
(总 1096 篇之第 970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
FROM 183.6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