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昏遥眺鄱阳湖·夜宿牯岭(江汉游 4)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十四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游罢这片景区,旋即准备赶往牯岭。离开此地的那一瞬,忽回过头去,恰恰看见那有名的五老峰,正处在倏然钻出云缝的夕阳照射之下,景象颇觉震撼。因而喝彩不知高低,且是脱口吟哦道:“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尔后车登重叠山岭。暮色中,远眺群峰黑沉,而鄱阳湖一带,岸滩蜿蜒,水光微明,渔火星星点点,个中意趣,亦只吾辈文人墨客方能深感于心。既至牯岭,见其花花绿绿灯火辉映中,街市成熟而人气兴旺,果然非是新开发之地可予比拟。及至被安排到一个三星级宾馆内,又见一应设施齐全,食物亦不算贵且十分可口,真是使人满意。当时便有着一点感想:这花费点钱,由人家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也还是挺好。回想那次彻底“自由行”,昏夜去到舟山群岛上,两眼一抹黑的情景罢!所以看来事情都果是具有双面性的。想到并与荆妻议谈着这些,小酌微醺,回至客房。彼时窗外人声已绝而夜雨淅沥,端可称是情味盎然。念及在此潇潇春雨中,夜宿庐山牯岭,亦真是人生值得回味之事,乃如常又在手机里记下了几段文字,以备日后追忆核实。根据这一段感受,游事归来,整理得几帧画图:《回瞻五老暮云中》、《暝昏登牯岭》、《遥天微见鄱阳湖》、《彭蠡湖畔 点点渔火若星微》、《蠡湖远在暮云间》与《夜宿牯岭“飞来石”》,此随文发布。末后一帧,所谓“飞来石”者,亦即当晚所宿旅店之名。略需说明:这宿处周遭的景象,却是次日一早起身,才见得清晰的。至于画作详情,仍可于随附之“适时手记”中得见。
……当时观罢瀑区,乘车离去,忽转身于车窗后方见那大名鼎鼎的“五老峰”,恰恰处在一时钻出云缝间的夕照内,宛若一道巨屏,高峻且复雄壮,兼之光影明显,色调深沉,煞是可觉入画。因而乃有斯题。然兹似亦须作说明:一瞥而过之视象,如何可得画面必须之细节;此画也,确乎亦于事后参照斟酌相关之网络图片为之。
忆及当日乘车去牯岭途中及夜宿这牯岭事,草拟画稿有五:《暝昏登牯岭》、《遥天微见鄱阳湖》、《彭蠡湖畔 点点渔火若星微》、《蠡湖远在暮云间》与《夜宿牯岭“飞来石”》,依序具体表现。其一,设定方离“三叠泉”瀑区,特地将其压于画之一隅,而画中大片面积则铺开暮色中之山野。作画之际忽然发现这有一问题,便是山形不甚好把握。如传统山水画那般令其呈“仙山”状,固然非吾所取了。则此行一段之现实山景,以“缩地法”而为,却实在又无力“神跃高天而俯视之”,因此略感有其“概念化”倾向,以致生动性明显不够。咳,堪叹那“谷歌地球”,今已不可用了!否则斯事有何难哉:小小寰球,地表所有形态,端是俱可被咱家“玩弄于指掌之间”也。然此亦属个人无可奈何之事。所言之第二、三、四这几幅画,乃可通归之为“变体”范畴,盖其俱为一时之观感生发开来。当时车至岭梁之上,暝暮之间,视野骤觉开阔;遥天之下,隐微可见波光幽暗,渔火散碎如星,缀于水滨。同行之人,言此即为鄱阳湖。心大感而预作推敲兹数题。今实为之,每画略取其异,俱注重渲染效果而突出不同之“湖山暮色”情味,亦颇感得以抒发当时蕴积之游趣。看来,早年自家所惯用的那种“大染”手法,合适之际,还得一用。所曰之最末一画,取自当晚到得牯岭后寄宿之感受。所谓“飞来石”,彼宾馆之名也。记得上山之后,车先是行于暗黑中;忽灯光晶灿,乃至已被打造得花花绿绿之牯岭街道。后七弯八拐的,也不知怎的,便落脚于此了,直到次日一早,才真看清这个所在是何模样。此画便根据这整个现实体验而为,着意突出一种山中雨霁之夜清润、瑰奇之感觉。今观驻笔之画,自觉颇得表达如此这般情致。另附志一点:盖因明日起,吾兄妹们又相邀外出小游,故尔这两日赶了些工,方将诸画尽数完成,甚至于连腰背都弯得个酸软不堪。呵呵。
附记游之词——
凤来朝·夜向牯岭遥眺鄱阳湖
雨后残霞暗,
麓林深、
雉声短暂。
倚车窗纵目、
星辉闪,
极远外、
水光泛。
似觉名湖潋滟,
只当时、
钓灯惨淡。
且一瞬、
犹消减,
寂岭内、
夜如绀。
(总 1102 篇之第 1074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
FROM 106.8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