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2022.4.4打野拍的M51
减背景很tricky
【 在 passwordo2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左边是原始图像,里面有大量的背景噪声,还有相机传感器结构导致的绿噪,同时细节反差很低,周边星系晕几乎不可见,左边是做了初步背景校准和降噪,但是星系核过曝,悬臂中的细节结构不足,右边是最终效果,色差、细节,噪声都要好一些。
: 我的水平还很渣,大佬做的处理会比我这张好得多。。。
: ...................
--
FROM 159.226.171.*
数据处理是苦逼活儿 拍个源也就个把晚上的时间 处理起来个把月都用可能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我粗浅的理解中,拍照能获得更多的细节,拍照能保存下来,拍照更容易让新手保持兴趣。而对老手来说,一二点是成立的,第三点似乎不是问题。当你看深空天体,或者拍摄深空天体,同样的目标,你是否会因为多看到些细节而兴奋。我有点点兴奋,所以我首选拍照,目视辅助。
: 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在目视中,是否有必要追求更大口径,有了8寸就想升级12寸,有了12寸的想升级16寸。我在论坛上有人说他一直在用8寸道布森,已经记录观测了9000多个深空天体。这个数目已经是一个普通天文爱好者花几十年才能看完的。对于8和12来说,看到的还是那些天体,增
: 加的是一些细节。从这个角度来说,追求大口径也不是必要的。你是目视大佬,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 ...................
--
FROM 159.226.171.*
那是人眼动态响应宽的原因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在外观星很多次,半夜借着星光我不需要头灯就可以看见路。但试着用手机拍周围环境,如果不用闪光灯,什么都拍不下来。太暗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159.226.171.*
蒙板是啥@@
【 在 passwordo2 的大作中提到: 】
: 4级光害一晚上两个目标还是太勉强了,高频信噪比好处理,8-16尺度的噪声降噪时会把目标本身细节也拉低,蒙板太多套蒙版的时候套错了,做完才发现背景上有不均匀团块,懒得重新搞了就直接摆烂压背景。。。。
--
FROM 159.226.171.*
拍星团干啥 自己画HR diagram么 吼吼
【 在 miracle123 (没有可以吗?)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眼的适应能力宽容度都远非相机可比。举两个例子,
: 1.在好环境用大口径目视m42,适应好眼睛后你肉眼能看到边缘暗一些的云气范围并不比曝光几小时十几小时云气范围差,虽然看到的云气是要比照片淡一些,但细节和范围并不输给照片。而且这时不做hdr处理的照片四合星(六合星)是过曝的,完全没细节。但你肉眼却能清晰的辨认四合星和旁边一丝丝的云气。
: 2.你看到的星点,特别是星团中的星点亮暗关系非常丰富,所以你可以从中看到由不同亮度星点组成的各种图案,而摄影拍出来却完全不能展现出来,这也是目视爱好者很多喜欢目视星团,而摄影爱好者几乎不会去拍星团。
: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221.221.97.*
天文中的恒星颜色定义就是不同波段之间的星等差
比如B-V g-r g-i之类的 既然是每幅都是单色曝光 也就无所谓白平衡啦
【 在 miracle123 (没有可以吗?)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主意不错,或许让我拍摄玩这些可能我兴趣更大一些,至少比单纯得出一张漂亮的照片兴趣大。
: 假星团各星离我们距离接近,亮度展示他们真实光度。
: 靠颜色来画温度,可以直接靠照片信息得到温度吗?不懂拍摄,白平衡会不会影响判断准确性?
: 【 在 AB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11.19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