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周六晚上的出摊记录(3代管夜视仪的效果太震撼了,和之前的2.5
导星精度拼的啥啊 导星相机的像元密度?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夜视仪太牛了。
: 我自从换了290mini后,连导星镜都达到了0.4”的精度,之前224mc精度在1”上下波动。
--
FROM 159.226.171.*
按说guider视场大 里面亮星足够多 可以通过solve plate给出相当高的指向精度 对pixel size不那么敏感 倒是偏置导星如果只是通过fit某颗亮星的profile获得指向信息 那对seeing和pixel size确实有一定的依赖
【 在 miller (人在旅途) 的大作中提到: 】
: 导星镜焦距,相机像素大小,灵敏度等等。
:
: 【 在 ABARTH (困) 的大作中提到: 】
: : 导星精度拼的啥啊 导星相机的像元密度?
--
FROM 159.226.171.*
我知道导星是防止长曝光的时候拖尾 补偿镜子跟踪误差的时候 需要知道guider的精确指向 也就是guider的指向精度决定了你导星的精度
至于2Hz的频率 是不是太高了 每次动mount都存在望远镜指向精度误差 而高频修正的误差是会叠加的 倒不如把极轴好好调调 三星校准做细致些 跟个30s、一分钟的再往回拉一次 这样的误差是由跟踪精度决定的
【 在 passwordo2 的大作中提到: 】
: 导星精度不是goto精度,民用导星设备就是个树莓派,导星修正频率2Hz左右的话算力根本不够。
: 导星的目的是实时消除赤道仪的盲跟误差,确保长曝光时不因为赤道仪跟踪精度不够导致星点拉线
--
FROM 159.226.171.*
有是有
【 在 iampa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Con!
: 乍一看看成了seeing达到了0.4",还在想国内有这么好观测条件的台址?
--
FROM 159.226.171.*
比如说asa ddm200这样的mount,跟踪精度是~0.25arcsec within 5mins 而指向精度则是优于8arcsec
其实镜子的指向模型做好了 一般不用导星跟个300s不是太大问题
【 在 miller (人在旅途)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对极轴和多星校准都是软件做,都可以很准了。导星如果30s回调一次应该会增大误差。这30s可能偏移过几次了。
:
: 【 在 ABARTH (困)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知道导星是防止长曝光的时候拖尾 补偿镜子跟踪误差的时候 需要知道guider的精确指向 也就是guider的指向精度决定了你导星的精度
--
FROM 36.112.198.*
真正做观测的话 不只是mount本身 还有镜筒的重力弯沉 热胀冷缩等 都会影响跟踪精度 所以如果想在成像上push to the limit 一年起码要做两次指向模型
【 在 miller (人在旅途) 的大作中提到: 】
: 业余的应该没那么好,asa ddm200是业余的几十倍价格了。
:
: 【 在 ABARTH (困) 的大作中提到: 】
: : 比如说asa ddm200这样的mount,跟踪精度是~0.25arcsec within 5mins 而指向精度则是优于8arcsec
--
FROM 159.226.171.*
其实也简单 就是不同高度、方位角的几十颗星按照某个顺序拍一个遍 这样每颗星都有理论位置和望远镜真实位置两个量 然后通过算法把这些改正量在全天方向插值 输入mount的控制软件 这样在跟踪的时候 mount就会根据不同的位置自动修正ra dec 提高跟踪精度
【 在 miller (人在旅途)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解释一下指向模型不?稍微搜了一下,大型望远镜要做这个,似乎和业余爱好者关系不大啊。
: 【 在 AB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 真正做观测的话 不只是mount本身 还有镜筒的重力弯沉 热胀冷缩等 都会影响跟踪精度 所以如果想在成像上push to the limit 一年起码要做两次指向模型
: : --
--
FROM 159.226.171.*
关系还是挺密切的 常用的三星校准就是建立了一个最简单的指向模型 大多数业余爱好者只是没怎么听说过这个名词而已
【 在 miller (人在旅途)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解释一下指向模型不?稍微搜了一下,大型望远镜要做这个,似乎和业余爱好者关系不大啊。
: 【 在 AB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 真正做观测的话 不只是mount本身 还有镜筒的重力弯沉 热胀冷缩等 都会影响跟踪精度 所以如果想在成像上push to the limit 一年起码要做两次指向模型
: : --
--
FROM 159.226.171.*
一个是预先修正 一个是偏了之后再改
【 在 miller (人在旅途)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在我也是这么做的,多星较正。
: 后来plate solve由软件控制了就简单多了。
:
: 【 在 ABARTH (困)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59.226.171.*
扛着跑的肯定不用做啊 每次换地儿都要重新做 半宿就扔进去了 哈哈哈
【 在 miller (人在旅途) 的大作中提到: 】
: 象我这种扛着设备跑的人只能每次修正。极轴也得每次调。我现在单凭眼睛通过极轴镜调整误差可以控制在1.5角分左右。
: 【 在 AB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一个是预先修正 一个是偏了之后再改
: : --
--
FROM 159.22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