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认真且专业地回复了那么多——这才是往日水木常见的讨论风格:-)
浏览了下你给的那篇文章,也一并看了下FAST官网,大致有如下结论,有不对之处欢迎再指正:
和我料想的一样,FAST确实也有“星图”或说是成像照片——那篇文章里面以及官网新闻(比如
https://fast.bao.ac.cn/cms/article/113/)都有。只不过都是“豆腐干”那样的一小块,而这大概率还是观测时间还不够长、未能覆盖足够的空域、而只是扫了很有限的若干方向的缘故。当然也如你所说,即便是已有的很少“束”或“簇”的数据也已是海量,处理也要时间。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的FAST有“星图”为什么不发布呢?我的判断是:
1)中国科研一贯透明性不足。虽然FAST已很公开化很国际化,但其成果的公布依然带有严重的滞后性,连官网的信息还都是一两年前的……
2)中国科研与公众的互动严重不够,很多科研机构还只习惯于闭门造车,不像国外那么积极地开着群众性科普活动。而这原因则是FAST这样的研究机构都是国家拨款,其只需对上级、对国家负责。而国外的公立研究机构若要议会持续拨款,就必须通过要审核、要投票表决。所以没有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行不通的,纳税人是不允许自己的钱被花了而没有交代的。而和公众沟通,即便对方是有一定知识的天文爱好者,也不能直接让他们看论文,所以从来都很有效也很必要的方式就是图形化展示,以非常直观可见的方式将你的研究成果传达出去。
当然FAST最终也是要走这条路的。我相信FAST或早或晚也会公开发布其所摄的脉冲星星图的。
总而言之,和我最初料想的差不多,FAST有图不放,只能说火候未到吧~
另外,我虽然不是搞天文的,但也知道这其中科研是很不简单的。我也从未说过“看到张图就完事儿了”——相反地,我可以肯定地说:只要还没看到图,FAST这事就没完,就说明它远未完成巡天的工作;-)
再次感谢~
【 在 AB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s://fast.bao.ac.cn/static/uploadfiles/FastPaper/Forecast%20for%20FAST%20from%20galaxies%20survey%20to%20intensity%20mapping.pdf: 建议你可以先看看这个 科研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看到张图就完事儿了
: 从设立科学目标到制定观测计划 再到观测的海量数据处理 早期内部释放 最后是定期公开释放 这是个长周期和极大工作量的事情 你可以看看Arecibo从上世纪60年代投入运行到它的银河系L-band survey(GALFA)2011年dr1释放 2018年dr2释放用了多久 而且这只是50%的数据 也就是到它报废 数据释放还没完成 况且数据释放也只是整个科研工作的开始而已 一堆等着fast HI mapping数据吃饭的人比你还急呢
: ...................
--
FROM 101.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