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吉利挖人挺猛啊,挖合资有经验的都是50万起了。
NVH这么值钱呀。感觉也不是很难。
【 在 agui099 (agui)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十年左右工作经验,汽车行业已经不错了,现在互联网行业这种工资的也就那几家大户,汽车行业需要顶尖人才的数量有限,前一阵听说国内现在NVH方面的专家薪酬范围在3百~5百万,可惜很难挖来人才。
--
FROM 175.160.125.154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反话。
不过除了发动机的NVH,其他的就是这些工作了。
其实是个汽车厂就会,只不过只给高端车用,不给低端车用而已。
【 在 ncsy (Lolicon·偽)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不难
: 无非就是贴点阻尼板塞点吸音棉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125.154
FROM 175.160.125.154
反正低端车原厂贴的止震片都很吝啬,只在关键的地方贴一小片。
用的隔音棉也很吝啬,估计都是定做的,市场上根本找不到那么薄的隔音棉。
【 在 chenyx (光阴的故事) 的大作中提到: 】
: 汽车零部件行业其实是这样:做三五个原理样机容易,家家都会;但是几十上百万件大规模生产,还能保持很高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了,对研发、生产、采购、工艺都是很大的考验,这种经验只能在不断的摸索中积累。
: 【 在 FLYBBS (空手套白狼) 的大作中提到: 】
: --
: ...................
--
FROM 175.160.125.154
所以我感觉低端车的NVH好做,反正也不想做好。。。
或者说做不好,也问题不大。。。
【 在 ncsy (Lolicon·偽)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本压力很大的,降成本首先被砍的就是NVH
--
FROM 175.160.125.154
我拆过一辆本田,发现一模一样的塑料卡扣有的有海绵垫,有的卡扣没有海绵垫。
后来我总结到,好像那个卡扣的洞是通向外部的,就有海绵垫用来密闭隔音。
那么薄,指甲大的海绵垫才多少钱。也得抠。
【 在 xijiangyue (西江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玩意成本才多少点儿,这也要抠
--
FROM 175.160.125.154
看来耳朵也需要经验。不过设备很贵吗?
一直开着设备不就结了.
【 在 pcwuyufan (墨云斜雨柳抚帆) 的大作中提到: 】
: 分人,分情况
: 如果只是原理,测试,出方案,这些都是按流程走的,稍微有点经验都能做,不行就找咨询公司出方案
: 但主观评价那一块,非常吃经验,有一次新设计,一个8000HZ左右的驾驶座A柱whistle,一车四个人轮着开,愣是只有我们老大一个人听出来,然后上设备,结果真的有....
: ...................
--
FROM 175.169.42.222
前排主要是发动机噪音和风噪透过前挡玻璃,后排主要是后轮和后备箱噪音。
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就是贴/刷一块沥青状的止震片。
不过位置很讲究,就那么一个位置一小块。
真不知道是经过反复试验,只需要在那个位置贴那么一小块就足够了。
还是预算有限,只能贴那么一小块,所以位置要选准。
感觉那种沥青状的东西应该很便宜,稍微多点面积,
或者分成间隔的两块效果就会好很多,但车厂就是不做。
不知道是成本原因,做不了那么好;还是产品定位原因,就没想做那么好?
【 在 pcwuyufan (墨云斜雨柳抚帆) 的大作中提到: 】
: 设备包含前端,麦克,加速度传感器之类的,不便宜但也没贵到离谱,主要平时不会没事就上,因为固定安装布线什么的很费时间
: 而且更重要的,设备测数据是客观评价,数据是纯理性纯客观的,但乘客的感受是主观的评价,和数据能表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 举例来说,总overall level都是差不多分贝值,一种方案是500hz~700HZ频率范围内数值高,总分贝值稍微高一分贝,另一种方案是800~1000hz数值高,总分贝值却稍微低一分贝,如果按照总分贝值,那么第二种方案更优,但Target组那边过来的要求有可能会希望800~1000hz区间要尽
: ...................
--
FROM 175.169.42.222
原理很简单,但是在哪个位置要加强结构效果最好,倒是需要试验。
沥青应该是成本最低的吧。
发动机的NVH应该要复杂。
车身的NVH就那么几招,加强结构,上吸音棉。
【 在 ncsy (Lolicon·偽)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你想的这么简单,沥青板只是NVH里最简单的措施
--
FROM 175.169.42.222
还有哪?
【 在 ncsy (Lolicon·偽) 的大作中提到: 】
: NVH又不是除了车身发动机就没别的了
--
FROM 175.169.4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