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各位了解并评论“液压配气机构”的专利
现在的趋势好像是取消凸轮轴,改成电子气门
【 在 tzfangj (无为) 的大作中提到: 】
: 由于传统的凸轮传动的配气机构是按凸轮的渐开曲线打开气门,使进、排气量不能达到最大值,导致发动机功率不能有效发挥。另外,凸轮是将扭转力分解产生少量的径向力推动气门作垂直运动,较大部分动力损耗在凸轮轴的的运转上,既增加了发动机功率的内耗,也加快了凸轮轴的
: 希望各位专业人士能指出存在问题及将这一技术合作开发、产业化的方法。
--
FROM 210.72.133.*
建议你看看国外的文献,现在的趋势是camless,好像是这么拼写吧:)
还有一种叫什么可变相位凸轮轴,没看过,不好评价
【 在 tzfangj (无为) 的大作中提到: 】
: 相位是不可以通过转阀外的阀套可以无级调整的(只可调气门重叠角),只要加上电控闭环.
: 电子气门我只看到过:清华发动机实验室的网页上称正在研究电磁气门,但没有结果.我想电磁气门的难点是:1.所需的吸力较大,电磁线圈就要大,体积就会过大.还可能造成气门磁化,影响密封. 2.气门对气门座的冲击难以解决,不象液压的能放方便解决缓冲问题.
--
FROM 210.72.133.*
我对这个气门的问题也不太懂,如果真的好用的话,可以找清华汽车系的老师谈谈
【 在 tzfangj (无为) 的大作中提到: 】
: 目前气门结构的问题及现有停在纸上相关技术(专利)的缺陷:
: 1。按凸轮曲线缓慢打开,降低进排气率。调节气门正时要用高低速二个凸轮,控制复杂。
: 2。运动时受力大,工作环境不佳。
: ...................
--
FROM 210.72.133.*
如果你想引起老师和行家的注意,还是不要在BBS上面浪费时间了,直接去
清华汽车系和吉林大学汽车系看看吧
【 在 tzfangj (无为)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了证明实际上的可行性,犹其是液压驱动在高速时的液压原件即时反应速度,我已在摩托车
: 的单缸机上用外接压力油作了原理性的样机,但在调节气门重叠角的微调上受加工另件的简易性限制,不能微调。尽管如此,在发动后还是比较理想的,在反应速度上也已过关,动力的进排气比原来用的凸轮的要改善许多,这只是从油门与排气管的感性现象中得出的,具体数据还有等于
: 我也想在此论谈上引起汽车、动力系的老师与行家的注意,分析出是否能领先现有技术,能否在这个基本结构上再经进控制方面的完善,从而进入应用上的研发,并超过丰田的现行VVT-I。不知这些专家如何能联系上,如有人将此论谈推荐,并请他们评论,不胜感谢。详见:
: ...................
--
FROM 210.7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