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来了,允许我灌个水啊~~~
企业对于学术文章的利用,目前看来是很少很不够的,这里说的不仅包括大企业,也包括小企业。在解释为什么企业不用学术界文章之前,在这里有必要做一个界定:本文的出发点是企业;写作的主旨,是帮助企业从学术文章中鼓捣出一些价值来。
企业为什么需要学术界的文章?或者说,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学术界的文章?我想有这么几种情况:
1、 需要的某些信息在其它渠道难以获得、不完整或者根本没有;
2、 希望找涉及范围大,受过考验的模型或方法论;
3、 希望快速切入新的领域,找到发展路线中隐藏的陷阱(剔除错误的路线,而不是找到正确的路线);
4、 希望跟踪竞争对手/同行的做法或想法
从上面几条,可以看到什么样的文章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了:
1类:提供大量真实、有条理、完整且相关的信息的文章;
2类:拥有严谨和经受考验的模型或方法论的文章;
3类:详细描述新领域的事实,并总结经验教训的文章;
4类:详细描述某项技术做法的文章(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如果我们再把眼界放宽些,将文章归结到行业,将对文章的喜好放到行业内竞争环境来看的话,就不难理解以下几个现状:
 1类和4类是实验数据类文章以及新技术文章的典型卖点,国外公司通常会限制自己人写这类文章,但同时却会鼓励其他国家和其他公司的人写这类文章(-_-)b;
 2类几乎没有资质限制,但对于逻辑性要求很高;
 3类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并且有可能影响到一些中小公司的发展,写作的人通常行业资历比较深厚
然而实际情况中,企业通常能够得到一些文章,它们隶属于上述4个类型,但质量却没有达到希望的水平,这时候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是一些无责任猜想:
1类:验证成本比较高,因此只摘录那些其它地方找不到的数据;
2类:对于某些强调方法/模型的公司,可以参考行业内的专家写的此类文章;
3类:只考虑很少的、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作者写的文章,在行业分析或者进入新行业有保留地使用;
4类:在分析竞争对手时有保留地使用,当然文章必须是相关人士写出来的才行
可以发现,企业对于文章的取舍标准中,“作者是谁”是一个核心问题。
多说一句,上述的情况,反过来就是企业对于学术文章的要求:
 如果是1类就强调数据真实、系统、完整;
 如果是2类就需要保证逻辑严密计算无差错;
 如果是3类,需要强调叙事有层次,有亮点,最好找业内人士帮忙看一下;
 如果是4类…4型的问题通常是写不到位,或者写得太到位,请牛人和领导把关吧。
--
FROM 133.25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