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View 讨论区 】
发信人: i3721pp (你让世界从此不同), 信区: MilitaryView
标 题: 雷诺电动车商业间谍案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Feb 6 21:49:52 2011), 站内
* 安全专家表示,政府与企业联手进行的窃密案将增加
* 在西方世界中,法国率先作此想
* 一些专家怀疑中国涉及雷诺商业间谍案
* 如果中国确实牵连在内,可能意味着改变策略
记者 Helen Massy-Beresford/Peter Apps/William Maclean 编译 沈以文/程琳/洪曦
路透巴黎1月28日电---雷诺汽车执行长戈恩(Carlos Ghosn)去年9月登上巴黎汽车展舞台,推介电动概念车Zoe的时候,公司内部也正就一宗企图窃取商业机密的案子展开调查.
展台上的巨型数位屏幕倒数到零、音乐达到高潮、一辆白色小车从门後闪现,这就是该公司未演先轰动,准备明年上市销售的电动车.
雷诺汽车由法国政府持股15%,本月稍早该公司开除三名年资加起来超过50年的高阶经理人,公开表明它的怀疑.雷诺汽车并正式提出诉讼,控告"不明人士"进行有组织的窃密活动、严重违反信托原则而且将情报传送给外国政府.随着法国检察人员开始调查政府消息人士称之为"中国关联"的线索,案子很快就扯上了政治.中国激烈否认涉案,三名雷诺主管也表示未从事过任何不端行为.
不论雷诺事件会如何发展,情报和安全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与政府相关的商业间谍和窃取情资的事件将会增加.他们表示,在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政府和企业没有明确分野、再加上数位科技的帮助使窃取大量资料易如反掌,都增加了企业面对的风险.法国已成立经济战争学院,像雷诺这样的企业可能多年前就已预见到会发生这类事件.法国工业部长贝松(Eric Besson)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宣称法国是"经济战"的受害者,强调了政府重视该案的程度.
企业互相盗取机密司空见惯.车商和其他制造商固定从对手购买新产品,藉以研究技术发展,这种手法称为逆向工程.有时候企业会更进一步,透过挖角或者说服员工提供重要机密、向第三方购买商业情报或者甚至在对手公司里安插眼线.大部分的窃密案都不为人知,被害公司也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糗事.但安全谘询机构化险咨询(Control Risks)北美主管Dane Chamorro表示,商业间谍事件"比一般人想像来得普遍".
安全专家表示,西方企业面临来自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威胁尤甚.这些西方企业有些长期以来也从事窃取商业机密,或与国家情报机构过从甚密.很多欧美公司经常遇到网络攻击或其他搜集情资的事件,其中不少似乎都来源于中国.专家表示,不是每一宗攻击或渗透案子都与政府有关,但有些人相信,这些威胁已足以促使西方企业向本国政府寻求保护,使得双方的较量进一步升级.
政治风险咨询公司Eurasia Group总裁Ian Bremmer称:"这是结构性问题,我们还会听到更多此类消息.最容易被窃取知识产权(IP)的跨国企业将加强与本国政府的合作."
这就是雷诺案如此重要的原因所在.该公司正联手日本合作夥伴日产汽车(7201.T: 行情)向电动汽车投资约40亿欧元(55亿美元).雷诺称,已发现不利于公司"战略资产、技术资产和知识资产"的不当行为.若法国检方证实间谍活动确实存在,并能够确定外国政府牵扯其中,则这场"经济战争"就将变得更加严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法国官员对路透称,该案在法国国内引起共鸣,因为"大家知道雷诺对于安保问题极其严肃.他们对于工业间谍问题不会故作恐慌或者摆出夸张的姿态."
**匿名举报**
当去年8月巴黎一如既往几乎处于全民休假状态时,雷诺合规委员会收到一个匿名的"道德警告".首席执行官戈恩称自己很快就得知这一消息.戈恩同时也是日产汽车的董事长暨执行长.其中一名被告人的律师称,这封匿名信举报两名高层收受贿赂.在随後进行的内部调查中,该律师代理的客户--涉嫌此案的第三人也浮出水面.
从外表来看,高端工程部的高级副总裁Michel Balthazard及其副手Matthieu Tenenbaum,以及电动车计划副主管Matthieu Tenenbaum都像是公司的忠臣,而不是公司的叛徒.现年56岁的Balthazard从1980年就进入雷诺,现年50岁的Rochette也已经在雷诺工作了22年.
33岁的Tenenbaum是雷诺正在升起的新星.他在商务社交网站LinkedIn的个人主页显示,2007年涉足这项电动车计划前,他曾在雷诺、日产汽车北美分部和韩国分部担任工程师.电动车似乎让他的职业生涯风生水起.他发现自己走到了Twizy汽车的开发前沿,这种外观带有未来风格的微型两座汽车专为城市设计,与Fluence小轿车、Kangoo小面包车和Zoe四座轿车一样都是雷诺电动车计划的一部分."接受这个挑战是我做过的最佳决定."他在LinkedIn网站写到自己进入该计划时称.
据一名熟悉雷诺安全机制的前宪兵军官,此案最令人深感意外的地方是被告的资历之深.特别是Balthazard身为"管理委员会"的一员,日子过得不错,人们也信任他--难以理解他会出卖公司机密.一般来讲,像他这个级别的人都不会背叛公司,通常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容易被大笔金钱收买.但是在雷诺这样的企业中,高管人员不会那麽做,他们都忠于公司.
**身陷梦魇**
在雷诺收到匿名举报後,该公司自己的安保小组展开了一项内部调查.该小组的成员包括前宪兵.法国媒体报导称,雷诺还雇佣了一名私家侦探.此人或已因为窃听这些被告的电话及入侵其银行账户而触犯法律.雷诺拒绝证实或否认这些报导,但是戈恩曾表示,雷诺在调查期间的行为"在法律方面是无可指责的".三名被告均选择对雷诺诉诸法律行动,或控告其诽谤,或控告其恶意中伤--这类指控在法国法律中处罚较重.
在1月初,法国国内情报机构DCRI开始了初步调查,并等待雷诺正式提出控告.
1月11日下午,三名被告分别被传唤到雷诺总部.有人朝他们宣读了简短的声明.为了合乎法国法律要求,雷诺在会面48小时後把解雇信送达被告,里面提出一连串指控,包括泄漏信息和接受贿赂.发给Rochette的信中称:"事实表明...你收受了国外机构的大量金钱,并以提供公司的战略信息作为回报.由于你在对于公司未来而言意义重大的一项领域担负责任,这构成犯罪."Rochette的律师表示,他的客户被控威胁到重要的国家经济利益.
信中称:"这些极端严重的行为,显示出伤害公司的企图,公然严重违反了公司道德规范所规定的保密和忠诚职责."
这些被告称,他们仍对自己所面临的指控感到震惊."我就像一袋垃圾一样被抛出了这家公司的大门.在那里,我曾和那些出色的同事们一道共事,我想他们都是尊重我,信任我的."Rochette在1月24日于巴黎召开的记者会上这样表示."我愿再次确认,我从未拥有过瑞士银行账户,也没有收受过任何金钱.我对公司始终保持忠诚.我决定在这件事情上绝不做替罪羊."Rochette有三个小孩.
三位被控高管的律师表示,雷诺到现在仍拒绝详细说明诉状中的指控,包括无名氏告密的内容、贿赂情况以及哪些资料外泄.戈恩对TF1电视台表示,这宗间谍案的目的似乎是刺探雷诺的电动车投资模式,而不是为了抄袭相关技术.
Rochette说他感觉被"出卖",还在等指控他的证据.他说他和雷诺的调查人员共同前往瑞士,想要证明自己在那里没有银行帐户,但是行程突然中断了."三个星期过去了,他们还没有给我解聘我的实质根据或理由,"他在记者会上说.
雷诺的技术研发中心位于巴黎郊区,戒备森严,这三位高层主管原来就在此地上班.访客必须有人全程陪同,员工除了自己的工作区域,也不能随意走动.雷诺经常提醒员工其经手资料的敏感性,以及向他人泄露资料的後果.雷诺员工表示,三名高阶主管的职位均已补齐.其中一名消息人士形容,"生活还要继续".任职研发中心其他部门的另一位员工表示,"我没有认真议论过此事."这两名员工无权就此案公开发表意见,因此不愿具名.
**与中国有牵连?**
DCRI的初步调查可能需耗时六个月.这段期间法国外交人士和高阶政府官员则面临烫手山芋:如何处理所谓的中国关联.法国总统萨科齐2008年会晤dalai喇嘛之後,中法关系跌入谷底,但随後法国政府努力促进双边贸易.萨科齐仰赖中国支持,才能扮演好20国集团(G20)主席国的角色.
目前为止,法国政府在涉及此宗丑闻时没有公开提及中国.工业部长贝松1月7日被France Info电台问及此案是否与中国有关时,贝松说,"我没有权力就这件案子发表任何评论".十天后贝松在法国电视二台(France 2)再次被问到类似问题,他说,"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我会很小心不刻意指明谁,尤其是我们和所论及的这个国家有很密切的经贸往来."
雷诺执行长戈恩也很谨慎."雷诺和这些假设毫无关联,"他对路透财经电视(Reuters Insider)表示."我会非常小心,因为并非由我们去调查谁是幕後黑手,"他并补充称会"耐心"等待法务体系做出结论.
与此同时,法国官员在不具名的情况下将矛头指向中国.由于官方调查才刚展开,发表这类评论具有相当的风险."我对此很讶异,如果属实,影响会非常强烈,"欧洲外交关系协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Francois Godement表示."如果并不属实,反应过于轻率...那就犯了错而且会伤害中法关系."
欧美汽车大厂早已批评中国公司总是抄袭设计并侵犯它们的智慧财产权.据政治风险谘询机构Stratfor统计,去年在美国一共提起了11宗与中国相关的企业间谍案,包括商业秘密,如陶氏化学(Dow Chemical)(DOW.N: 行情)杀虫剂配方、Valspar(VAL.N: 行情)涂料配方以及福特汽车(F.N: 行情)的汽车设计说明书.
华裔夫妇杜珊珊和秦榆(译音)去年7月被控共谋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GM.N: 行情)窃取混合动力车的商业机密.美国检查官指控秦氏夫妇企图将情资透露给中国奇瑞汽车.杜珊珊被控2005年1月收到通用汽车解聘书的五天之後,将通用汽车的数千份档案复制到外接硬盘.秦式夫妇随後接洽奇瑞,提议与後者成立混合动力车合资企业.奇瑞汽车表示对此并不知情.
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空中巴士,Airbus)(EAD.PA: 行情)于天津成立组装厂後不久,2009年据报阻止了数起商业盗密企图.由于可能引发外交摩擦,空客母公司EADS最近否认特别担心中国觊觎其商业秘密.
中国则坚决否认卷入了雷诺事件."我们注意到有关报导,"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1月11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对于所谓这一案件有中方背景,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中方不能接受."
中国媒体则暗示,西方国家有些人纯粹是无法接受中国在国际经济与政治领域的崛起."中国的成长不是靠间谍而来,"环球时报头版写道,"中国现代化确实有对西方的模仿成份...西方社会为此有些骄傲,媒体偶尔对中国有几句挖苦,大概算不上出格.但如果西方的舆论领袖甚至某些官员带头制造'中国偷盗说',就不能被原谅.西方社会如果试图论证'中国偷盗说'是严肃的,同样是荒唐的."
接受路透采访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表示,这宗丑闻是"雷诺的家事",中国公司有能力自主研发,不需要窃取他人的创意.长安汽车(000625.SZ: 行情)一名人士表示,其研发费用占年营收的4.5%,也已经有好几款电动车开始量产.吉利汽车(0175.HK: 行情)和其他车厂最近几年都推出了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关于这件事,我真的没什麽好说的.我建议(他们)加强内控,避免事件重演,"吉利汽车一名人士表示.
包括化险咨询在内的安全顾问公司表示,证明有国家情报机关牵涉其中是很困难的,不论其手段是长期潜伏、入侵电脑还是发动网络攻击.很多公司面临越来越频繁的网络袭击,发动这些攻击的伺服器(服务器)很多在中国境内.但要想把责任安在北京头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国防企业所受的威胁最大,接着是资源和能源企业,以及软体(软件)公司.一名企业安全顾问表示,他向东非客户建议,中国风险应该与本地政局、反叛团体或者非洲的传统危险相提并论."如果你只能担心一件事,担心中国,"他并警告称,中国同业有办法获取包括被入侵电子邮件在内的本地情报,提供者是与附属于中国大使馆的情报官.
"大多数的估测都认为,超过半数的商业间谍案都有中国关联,"Stratfor分析师Sean Noonan在提到美国企业的案子时表示.Stratfor的公司客户很多,其中不少属于能源业.该谘询机构相信,中国派遣成百上千的特工到世界各地,目的是收集有用情资以及扩大其商业利益.
"中国的情报机构主要专注于商业和技术情报,而不是政治情报,"Stratfor发布的2010年报告中写道."而中国企业对于从事商业间谍活动并不感到内疚,不管其是不是执行政府命令."
**技术和战略**
某些西方企业和国家也没什麽两样.冷战时期,西方的情报单位经常试图偷取苏联机密,也不曾因为窥探盟国而感到不好意思.就算到了今日,中欧国家怀疑英国和美国为了商业目的,有时候会运用强大的信号情资网络获取秘密.
欧洲议会2000年发布的报告指出,英美有一套称为梯队(Echelon)的监测网络,有能力进行商业间谍活动.它提出几宗案子称欧洲的企业发现电话被监听,很有可能是情报单位所为.报告也指出很难判别这个问题有多麽严重--尤其是民间的安全谘询机构出于既得利益考量,会夸大这些威胁.尽管如此,欧洲政府和国防企业人士有时候会避免使用黑苺智慧型手机,因为信息流会通过英国和美国的伺服器.
"只要有这样的技术,政府至少有时候会拿来用在商业目的上,我这麽说应该是公平的,"曾任职于英国外交部主管网络战的Alastair Newton表示,他现任野村资深政治分析师."法国和英国过去曾经互相指责对方侦察它们的国防产业.也许双方都有理."
一名企业安全调查老手表示,出于商业目的,几乎每个国家偶尔都会进行间谍活动,起码在军备国防产业是如此."有时候是搞技术,有时候是刺探对方战略.举例来说,了解法国国防公司出售武器的方式和意大利同业有什麽不同,就是对英国国防企业很有用的情资."
Stratfor等安全谘询机构表示,如果雷诺窃密案真是中国所为,而且目的是获取投资策略而不是技术秘密,这可能代表中国的国家谍报战略发生了转变.Noonan表示,中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的国家情报机关通常对技术感兴趣,而西方企业的商业间谍则通常会搜寻策略秘密和与商业相关的机密,例如成本、管理费用以及销售策略等.
这就让该谘询机构怀疑雷诺案是否是中方所为."尽管如此,这可能代表中国的间谍手法换新...如果中国涉及雷诺案,那麽这个案子意味着中国谍报方式改变,开始针对更高阶层,也愿意花更多钱,"Stratfor称.
**经济战争学院**
法国可能是西方世界中,与情报机构关系最紧密的国家.该国的"经济战争学院"(Economic Warfare School)宣称其与美国模式的商管学院不同.该校坐落于使馆与博物馆密集的巴黎第七区,距离路易十五于1750年设立的军事学校训练中心不远.
经济战争学院创办人之一的Christian Harbulot表示,学习武术十年的经验让他认为,西方企业必须吸收东亚那套更有斗志的策略.
"落後的国家想要赶上来,除了设法得到他人知识,别无他法,"他说."工业上落後除非抄捷径,否则不可能赶上来."
该校成立于1990年代,当时法国情治单位正越来越重视商业情报.法国政府十年前雇用前苏联情报官员Vladimir Vetrov,他透露了苏联政府如何从西方窃取科技情报的细节.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情报研究中心的资料,法国将Vetrov提供的资料与其他西方国家分享,警示它们前苏联的科技间谍活动的规模.怪异的是,CIA网站指出,法国前总统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後来相信Vetrov根本就是CIA安插的眼线,看看法国是否会与美国共享所得情资.
另一个有名的案子发生在1970年代初.西方的飞机制造商普遍相信,商业间谍活动在前苏联Tu-144超音速客机的开发过程中发挥了作用.Tu-144的绰号是"协和斯基"(Konkordski),因为其外形酷似英法共同开发的协和式飞机(Concorde).Tu-144的早期型号于1973年巴黎航空展失事,导致14人死亡.失事原因众说纷纭,包括有瑕庛的设计图是故意泄漏给前苏联,还有的说是因为法国幻象战机为了拍下Tu-144而飞得太近,导致Tu-144坠机等等.
**密切关系**
雷诺前执行长贝瑟(Georges Besse)遇刺後,该公司与法国情治单位的关系在1980年代後期更为巩固.
欧洲安全方面的消息人士表示,法国情报单位很喜欢与大公司维持密切关系,在威胁升高的期间,他们甚至向这些公司提供每周、每天甚至每个小时一次的简报.专家表示,通常由间谍机构人员直接将情资传达给公司.
一名英国前情报人员表示,进入商业间谍领域是实际上情报机构做出的"明智决定".他形容渗透民间企业绝对"相对简单".如果你能打入各国的要害部门,尤其是渗透全力戒备的极权国家,那麽混入一家西方企业,就算不上什麽挑战了,"他说.
"Facebook或其他社交网站的用户如此之多,很容易就能找到目标单位当中的某些人,找出他们的喜好、弱点,并且在一个低风险的环境下展开接触."
**失窃的国家宝藏**
现在的差别在于威胁的程度,除了新兴强权如中国崛起,还因为几乎什麽人都可以将大量资料下载到体积很小的移动储存设备上.在任的和离任的西方官员,以及其他专家表示,盗取企业情资已经变成国家安全威胁.不但可能失去敏感军事科技,而且商业间谍活动也可能危及西方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济成长.
"中国的网络间谍和知识产权战争,可能会改变世界权力均衡,使美国失去霸权地位,"前任白宫网络安全顾问Richard Clarke在其2010年出版的书籍"网络战争"(Cyber War)中写道."我们必须把保护这类信息列为更高优先,我们必须抵抗中国的这些活动...美国的国家宝藏不是政府机密,而是我们的智慧财产."
根据Clark所言,2007到2009年间,储存下一代F-35隐形战机计划资料的信息库多次遭骇客入侵,所下载的资料相当于好几套大英百科全书."如果是冷战时期的间谍要从秘密基地拿走这麽多资料,他会需要小型货车和叉车."
经济战争学院的Harbulot表示,如果中国确实涉及雷诺泄密案,法国本身是无法拿这个案子去警告中国."我认为法国自己不足以对抗中国.如果美国决定借题发挥并间接支持法国,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企业的国别模糊**
在罗德岛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阶军官受训除了思考传统的军事冲突,也要考虑经济风险,包括谍报刺探."我们踏出改变的第一步,"从事国家安全研究的教授Nikolas Gvosdev表示,"我们开始更关心经济层面上的国家安全,但是在美国政府和民间企业之间有点断层."
英国也有类似的问题.英国信号情报机构--政府通信总局(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GCHQ)局长Ian Lobban今年初在一次演讲中形容,情报室里的萤幕显示针对企业和网站的网络攻击几乎是持续不断的,这些攻击的主要目的多为收集资料."显然有非常多的证据显示,收集具有商业价值的情报的活动越来越多,"GCHQ前任局长David Omand表示.合资企业和企业合并已模糊了企业的国别,致使安全问题更加复杂.
Omand相信,国家安全机构应该增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在网络安全、人事审查以及其他议题上提供建议.但由于目前重点放在应对军事攻击,政府不太愿意承担常被视为该由企业担负的责任."问题是谁出钱,"他说,"政府会希望民间出钱保护自己、确保自己在网络安全上用对了专家、并且采取合理的人事审查程序."
资深企业安全调查人士表示,最保险的方式是确保高阶主管开心而且薪资丰厚,降低他们出卖商业秘密或者跳槽的诱因.记录信息访问情况同样重要,尤其维基解密(WikiLeaks)事件让大家看到,一个人在那麽短的时间里就能下载数十万份机密文件.
然而,有时候安全专家就是无法找出资料被窃的证据,让客户感到愤怒.客户无法相信,对手在没有窃取机密的情况下,有能耐生产出类似产品."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他们没有证据.客户通常会吼你、炒掉你然後另请高明,找到能说出他们想听的话的人."(完)
--译文审校 张涛
--
FROM 122.1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