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DAE 讨论区 】
发信人: iThinkPad (待到山花浪漫时,我在树上笑,嘿嘿), 信区: DAE
标 题: 今天大家既然讨论到奇瑞,我来说说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Sep 27 00:05:10 2004), 站内
暑假的时候我随博士班的实践支队去了奇瑞,待了一个星期,通过参观、访谈全方位得了解了奇瑞的各个部门,尤其是技术部门。下面是我的实践总结中关于奇瑞技术开发的部门,贴出来,希望能给大家打开一扇了解奇瑞的窗口。
另外,下面的文字也是我的一家之言,肯定有失偏颇的地方,请大家不要转载。
奇瑞的技术发展策略、整合外部资源以及顶尖人才的引进
在奇瑞参观考察的日子里,我们被奇瑞的技术发展雄心深深震撼着。从奇瑞正式开始
在全国范围内销售汽车的2000年到2003年,不包括对风云轿车的改进,奇瑞已经相继
开发出了旗云,QQ和东方之子三个系列的车型,目前已经形成了由风云、旗云、QQ、
东方之子三个平台四个系列组成的产品谱系。完全由奇瑞自行开发的372汽油发动机
也已经在QQ上装车销售。另据了解,根据奇瑞未来几年的产品规划,整车方面,要行
成7个乘用车平台,产品覆盖从微型轿车到豪华轿车的全系列车型范围;发动机方面
,要开发出包括柴油发动机的近20款机型,排量覆盖0.8L~4.2L的范围;另外,奇瑞
也计划开发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以充实自己在动力总成方
面的实力。如果这个规划真能在短短的未来几年内变成现实,那么毫无疑问,奇瑞产
品谱系的全面程度甚至堪与一些国际汽车巨头如本田现代媲美:奇瑞的汽车工程师们
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庞大的汽车产品帝国!
那么,对于一个成立刚7年,汽车工程研究院仅仅500人规模的奇瑞来说,这个产品帝
国如何能在短短几年内建立呢?奇瑞主要通过如下三种方式来实现:
一、 迅速扩充汽车工程研究院的规模
奇瑞计划将汽车工程研究院的规模从目前的500人左右扩充到2006年的3000人和远期
的5000人。我们在奇瑞的时候,奇瑞新的汽车工程研究院主体建筑已经完工,正在装
修。新的汽车工程研究院具备汽车的设计、分析、试制、试验等功能;另外,奇瑞规
划的试车场的征地工作也已经完成。届时,奇瑞的汽车工程研究院在硬件上将能够满
足现代汽车开发全过程的要求。
二、 整合外部资源,充分利用汽车设计公司和零部件厂商的技术力量
奇瑞是一家自成立之初,就具有很强的整合外部资源思路的企业。当年的风云轿车的
外形和模具设计制作就是由台湾的公司完成的。今天,奇瑞已经跟数家全球领先的汽
车设计公司、工程公司,如奥地利的AVL,意大利的宾法,英国的Lotus等达成了战略
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公司直接受雇于奇瑞,为奇瑞进行产品开发,同时,也对奇瑞年
轻的工程师们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汽车设计的实践机会,目前奇瑞就有数十名年轻
的工程师在海外受训。在零部件方面,奇瑞一方面奉行全球采购的战略,博采众长,
为奇瑞的产品匹配技术先进同时也适合国情的汽车零部件;同时,奇瑞在采购的同时
往往也会向零部件厂商提出联合产品开发,人员培训的要求,以迅速提升奇瑞自身的
产品开发实力。
三、 广纳贤才
奇瑞的快速发展也需要顶尖的人才。对奇瑞来说,只要你对奇瑞有价值,不管你是什
么背景,奇瑞都会想方设法让你为其效力。这些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中国
的其它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尤其是体制僵化、不适宜人才发展的国有企业中出走或者
离退休的人员。例如奇瑞年轻的技术开发团队的主力便来自东风汽车公司;奇瑞规划
院的副院长是一名来自天汽的资深规划专家。奇瑞也会聘请一些已经离退休的、具有
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工程师为奇瑞提供咨询或者现场指导。二是来自海外华人、留学生
。目前奇瑞的汽车工程研究院的院长许敏是早年留学日本,后来在底特率工作多年的
发动机专家;另据了解,一名在本田北美技术部门工作多年的工程师也于最近受聘于
奇瑞的汽车工程研究院。三是外国专家。有不少外籍人士在奇瑞驻厂工作,奇瑞东方
之子的装配线便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日籍生产专家管理,由此也诞生了大名鼎鼎的寺
田真二生产线。除此之外,只要对奇瑞有价值的人才,奇瑞都会去努力纳贤。例如,
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发动机部的部长,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后休学创业
,也算是在汽车行业闯荡数年,后来被奇瑞游说放弃了自己创立的公司,而加盟奇瑞
。
而关于这些人才为奇瑞效力的具体方式,奇瑞却有其自己独特的方式。最主要的效力
方式当然是直接受雇于奇瑞汽车公司,在公司里担任相应的技术或管理的职务。但对
于技术开发这个领域,奇瑞却为这些人才开辟了另外一种途径,那便是由奇瑞出资,
相应的人才以技术入股,成立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为奇瑞提供技术服务,或者开发
新的零部件,为奇瑞配套。例如,为QQ,东方之子的开发立下汗马功劳的佳景技术公
司便是当年由奇瑞出资500万,持股2/3,而剩下的1/3由核心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
佳景的核心技术人员便是从东风汽车公司出走的,原东风汽车公司的轿车开发团队。
在芜湖,以这种方式成立的技术公司或者零部件企业还有不少。这种形式顺应了那些
希望获得一定自主权的技术人员的主观愿望,也能够为他们带来相对较多的收入和更
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很有吸引力,从而也促成了更多的技术人才聚集到芜湖,为奇瑞
效力。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奇瑞的一个创新,而且至少从现在看来,它更好的调动了
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降低了成长期奇瑞的管理难度。
但是,关于奇瑞的技术和人才战略,我们也有我们的一些担忧:
第一, 汽车工程研究院规模的急剧扩大能否带来研发实力和水平的真正提高?我们
知道,汽车设计归根结底还是机械设计,而机械设计是一个对经验要求非常高的职业
。没有多年的经验,要设计出优秀的产品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在目前奇瑞汽车工程
研究院的人才结构中,出去凤毛麟角的中高层,绝大部分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这些人在短短的未来几年内,汽车设计的经验值到底能提高到什么水平,目前还很难
说。而目前中国搞汽车开发的企业也不只是奇瑞一家,无论是自主开发,还是在跨国
公司背景下搞本土开发的企业数目在未来几年内还会有所增加,届时,众企业势必会
拉开汽车工程师的人才争夺战,因此,对奇瑞来说,靠"挖人"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经验
充足的工程师的可能性将很低。
第二, 据我们的观察,虽然奇瑞从国有大型汽车企业和海外雇来了一批顶尖人才,
这些人才思维敏锐,富有经验,技术背景扎实,但他们大多坐到了管理层的位置。也
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参与到技术开发的一线工作中来,他们的技术实力没有直接转化
为企业的技术产品,他们也未能在技术开发的实践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而另
一方面,奇瑞的人才梯队中,中层技术骨干数量偏少,质量良莠不齐,基层的广大技
术人员的素质也差强人意。
第三, 关于奇瑞出资成立独立公司这种运作模式。前面讲了,这种模式对技术人才
有比较强的吸引力,能够更好的促进技术创新,也降低了管理的难度。但这种管理难
度主要是指成长期的奇瑞在行政和人员管理上的;而随着企业的成熟和业务增长趋于
平稳,我们不得不为奇瑞在技术层面的管理而担忧。目前这些企业是仅仅为奇瑞提供
技术服务,但将来他们会不会为奇瑞的竞争对手提供技术呢?这些企业都是技术型企
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档案行成,如果奇瑞与这些企业的人
员在运营思路上产生分歧,很显然,奇瑞实际上不可能像控制自己的汽车工程研究院
一样控制这些独立企业的人员和技术档案。
--
FROM 166.1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