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HIFI
我原来是干古典的。整天在交响乐团里排练。当时是屌丝。听古典用磁带。
黑胶唱片一年才敢买1-2张。唱机还坏了,转速不均匀。。。音箱大概是几十块
的玩意。。。想搭配个CD+高保真音箱。看到HIFI器材那么贵都傻了。
后来买到了2手货。800块一个的HIFI音箱。 室内乐效果也还行。
看到论坛上无数人对器材着迷烧来烧去的很费解。因为即便是烧到10万,那动静离
现场也差老鼻子。。。直到有一天听了一个朋友二十来万的设备,在他专门修建的
音响屋里,听发烧碟(一般的CD用百万的听也肯定不行),才明白HIFI确实是可以
做到亲临现场的感觉。只不过你得先修个几十平米的音响室。音场弄好。再搬套
至少20来万的东西。 这个钱,每周去听现场听个十几年差不多了。
所以享受一点乐趣,与发烧,是两条不同的路。太执着任何一条路都没必要。
用可投入的资金获得最大的体验,就行。因为钱多,体验就深入,这是条规律。
钱少了,不少体验就没有。
至于车嘛,和HIFI不大一样。对开车乐趣本身的认识,总是一步步深入的。
原来认为亮骚快是乐趣。后来觉着弯道是乐趣,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加速刹车,
合适的转方向盘走合适的路线。现在觉着体验车在不同操作下的不同状态,
以及对状态的控制是乐趣。有水平的人说让车一直处于极限的边缘是乐趣(
学术的说法是让车辆控制处于车辆动力学的非线性区域)。
所以对于我,在条件许可下,先解决亮骚快,再深入体验操控,这个过程很惬意。
当然,对于条件不够的情况,最佳体验路线肯定是从一辆轻型坯子好的便宜车边开边改
最对路。马力不是最重要。越容易到极限的小车乐趣越多的原理,大概就是因为
操控的乐趣是一直让车处于极限边缘的控制感。
但这也不妨碍继续对亮骚快响的追求。只要投入数量和获得体验成正比。
说白了钱多体验选择就多。钱少就从操控开始体验。 比如我一开始就体验过
超跑操控了。知道这种体验的较高端是啥样子,那么接着想做的事肯定是对极限状态
的控制体验。无奈技术是门槛,这个拿钱砸不管用了。。。
【 在 Outback (一壺酒|凹凸貞潔黨)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是,都是走遍了千山万水,才知道何去何从。
: 君不见摄影和单反器材,古典音乐和HIFI,何其相似。
: 但是不折腾,从一开始就明白的,哪会有那么多人。
: ...................
--
FROM 124.20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