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问:国产的ECU硬件和软件平台,谁家提供?
ECU硬件真不难,国内好几家都能做
【 在 romaxy (AsRo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拜托,我问你的是你讲的ECU是指什么?泛指电控单元还是发动机管理模块
: 另外,硬件有啥难的?
--
FROM 117.65.142.*
买一个autosar的基础软件包,改改装上就成了
【 在 nimbus (黄金年代) 的大作中提到: 】
: 何止好几家都能做
: 几乎每家都能做
: 难点在底层的软件,总线跟诊断服务
: ...................
--
FROM 117.65.142.*
如果符合规范,换MCAL层应该可以跨平台,这本身就是autosar之所以会被提出的原因之一
【 在 nimbus (黄金年代)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搞过?这个是跨平台的不
--
FROM 117.65.142.*
采用目前流行的基于模型的开发方式来搞,也不算难了,硬件能做得厂家大把,底层软件舍得花钱的话买符合autosar标准的基础软件,自己写点复杂驱动模块,上层策略软件用Matlab建模自动生成代码,只要熟悉产品需求,花点时间总能建模出来。然后集成起来硬件在环测试跑一跑,发动机、实车验证验证,也就差不多了。
不过要做到产品可靠性高、bug少、出了问题可追溯、可持续改进,可大规模生产应用,量产价格还得能跟德尔福、博世等动辄百万量级产量的巨头pk,就不那么容易了,涉及到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不是写个代码那么简单了。
【 在 nimbus (黄金年代)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这么玄乎
: 真机密的是一些原始数据、数学模型参数跟处理算法
: 硬件平台很容易搭建,软件平台在于底层的基础软件服务,可以买到的
: ...................
--
修改:WFU FROM 117.65.142.*
FROM 117.65.142.*
把基础软件看成一种汽车零部件,而且是标准零部件,就可以理解为啥要卖给别人了
【 在 TATRA (托托)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家自己花钱开发出来的,为啥要给别人呢,卖多少钱合适?
--
FROM 117.65.142.*
我觉得诊断通讯协议什么的,元征、金德之类的厂家吃得还是满透的
【 在 nimbus (黄金年代) 的大作中提到: 】
: sigh
: 反了
: 能做软件实现的人很多
: ...................
--
FROM 117.65.142.*
其实如果对控制需求足够了解,用什么逻辑实现这些控制功能,也不是什么玄而又玄的科技,PID控制大部分情况下都够用了。复杂点的,直接做标定得个经验值放进去查表得了
【 在 TATRA (托托)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应该是如此,核心技术应该是用何等逻辑实现真正的控制功能,硬件和底层接口的程序通用程度应该很高,能搞的人也很多
--
FROM 117.65.142.*
呵呵,没准哪天就推行中国版本的autosar,貌似有个CASA联盟正在推这事呢
【 在 nuanse (感谢郭嘉感谢房东) 的大作中提到: 】
: 。。。
: autosar本身要做的就是要忽略硬件的不同,把软件变成通用接口平台。。。
: 感觉autosar本身还有很多问题,但是这种形式的玩意以后肯定会在汽车电子上应用,但是不一定非得是autosar
: ...................
--
FROM 117.65.142.*
在这之上的基础软件和上层软件都不用动了啊
很多时候芯片厂家为了让你用它的芯片,直接MCAL层代码送给你
可以看看Autosar的规范,原来autosar官网是免费下载的,近两年貌似只对会员开放了
估计百度文库会有,搜搜看
【 在 nimbus (黄金年代) 的大作中提到: 】
: sigh,这不还是要移植么,还是要改底层寄存器层面的驱动
: 回头好好研究研究,话说这方面有什么好的材料推荐没
: 原因之一
: ...................
--
FROM 117.65.142.*
准确的说,是工作量大、耗费资源多。如果没有现成的,只能做试验反复试,得到有效的那个。 如果有经验有数据库支撑,那就可以根据现成的经验和数据库设计一个,然后验证一下或微调一下。要说难,可能不是难在技术上,而是难在下干这个事情的决心上,毕竟要花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而且结果未知。再加上如果这个控制器已经有好几个供应商有现货提供的话,那就更难下这个决心办这个事了。
【 在 TATRA (托托)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觉得这就是难点,没接触过的人,想搞出一套有效的逻辑,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试验
--
FROM 117.6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