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大家说国产车型达到韩国车哪一年的水平了
【 在 mpyu (民工于某) 的大作中提到: 】
: 欧系车普遍都是硬车身,日系车都是软车身.
~~~~~~~~~~~~~~~~~~~~~~~~~~~~~~~~~~~~~~你说的是悬挂的软硬吧?
: 硬有硬的好处,软有软的好处,那都是各有优缺点的事
~~~~~~~~~~~~~~~~~~~~~~~~~~~
不知道软的车身有啥好处?洗耳恭听
: 摆出来这个标准好像越硬越好一样.....
: ...................
--
FROM 110.210.29.*
【 在 smilingboy (漂)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是车身刚性吧,软的车身好处很明显啊--舒适
~~~~~~~~~~~~~~~~~~~~~~~~~~你说的这个就是悬挂的软硬
: 车身软硬和悬挂软硬要统一考虑,才能调校出好效果
~~~~~~~~~~~~~~~~~~~~~~~~~~~~~~
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轮胎的影响占一半,剩下的底盘悬挂系统约占一半。
指望通过车身变形来缓冲过坑和减速带达到舒适,恐怕这车没跑几下钣金就到处开裂了。而且车身钣金的nvh性能是通过避开共振频率实现的,不是靠“软”车身实现的
--
FROM 110.210.25.*
底盘悬挂系统的弹性元件可不仅仅包括那个减震弹簧
还包括控制臂的衬套、横向稳定杆、轮胎、减震器限位块……,甚至轴节拉杆安装点刚
度的影响都远大于车身安装点刚度的影响
当然了这里边轮胎是影响操稳性能最大的单一零部件
【 在 smilingboy (漂)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是车身刚性吧,软的车身好处很明显啊--舒适
: 车身软硬和悬挂软硬要统一考虑,才能调校出好效果
--
FROM 110.210.25.*
吸能要求的软也只是前纵梁前段(大约20cm)的“适当软”,而不是指乘员舱框架软。因
此“吸能”与车身刚度不是一个范畴的两者不矛盾
事实上不论是欧美车还是日系车都有这样纵梁前段适当软的设计。当然对于鬼子车的偷
工减料连乘员舱也一起软,属于没良心的行为,不属于“吸能软”的范畴。
至于吸能设计是不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被动安全性设计出发点
是基于中速下同级别车的对撞工况,因此对于:
1、硬车(指纵梁前端不做吸能设计,软车反之,下同)-硬车碰撞,加速度高双方都受
过载内伤。
2、软车-硬车碰撞,加速度次高,双方可能受过载内伤。至于物理外伤,软车只要乘员
舱刚性足够,也不会导致很大的外创伤;
3、软车-软车碰撞,这是当前轿车被动设计的初衷理念。
4、轿车-大车碰撞、轿车-轿车高速碰撞,虽然直观感觉是硬车好,但这种情况下碰撞烈
度远超出被动安全设计范围,硬车也不见得因为纵梁前段20cm比软车的稍硬就会好很多
。
简而言之当下轿车被动安全设计的出发点是基于同级别车的中速碰撞,要真想在高烈度
碰撞中存活,与其寄希望于那20cm纵梁的稍硬,还不如寄希望于主动安全性能以及文明
驾驶。
【 在 windpsw (风) 的大作中提到: 】
: 软的好处就是“吸能”嘛
: 舍小我成就大我
--
修改:insomniabc FROM 110.210.25.*
FROM 110.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