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包含前端,麦克,加速度传感器之类的,不便宜但也没贵到离谱,主要平时不会没事就上,因为固定安装布线什么的很费时间
而且更重要的,设备测数据是客观评价,数据是纯理性纯客观的,但乘客的感受是主观的评价,和数据能表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举例来说,总overall level都是差不多分贝值,一种方案是500hz~700HZ频率范围内数值高,总分贝值稍微高一分贝,另一种方案是800~1000hz数值高,总分贝值却稍微低一分贝,如果按照总分贝值,那么第二种方案更优,但Target组那边过来的要求有可能会希望800~1000hz区间要尽可能做低,因为人耳可能对这个频率范围更敏感。
这种时候可能就需要通过主观评价来做出结论了,到底哪种方案能让乘客“感官上”更舒服,这不单单是音强的问题,还包含音质,和传递路径。
另外主观评价在不同的座位上,例如驾驶座,副驾驶和后排的感受又会各不一样的,前排噪音主要来自发动机舱,后排路噪有可能从后轮wheel house上来,前排理论上震动和噪音都会更大,但前排,尤其是驾驶员,因为在主动驾驶,所以对噪音和震动的敏感度会较低,甚至震动和噪音还能帮助驾驶员了解车辆的当前状况,副驾也类似,他会被前方路况分散掉注意力,所以就算是同样分贝,前排对噪音的忍耐度会较高,而后排的风噪和前排是不一样的,组合起来的音质可能反而会比前排尖锐,而且后排过减速带可能会更抖,所以后排的方案,数据处理上又会有不同的目标,例如我们最近在做测试的一个车型就是明显针对前排优化NVH的,后排简直人间地狱。
总之,以上这些都不是简单的数据能够表达的,需要NVH工程师亲身去体验。
有经验的NVH工程师开车一圈下来,哪里坏了,哪里老化了,是不是积碳了,密封是不是脱胶了,都很清楚。
干NVH时间越长,耳朵会越敏感,开过的车型越多,经验也会越丰富。
这种经验性的东西,是中国NVH最缺少的,当然,抛去整车NVH不说,单独的发动机NVH、变速箱NVH的人才就更少了。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来耳朵也需要经验。不过设备很贵吗?
: 一直开着设备不就结了.
:
--
FROM 86.19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