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臂的角度对操控是会有影响. 有一篇国外的文章:
http://audittmk1.blogspot.com/2009/06/tt-suspension-geometry-analysis-how-bad.html
这个主要说的是前悬挂(麦弗逊结构),对后悬挂倾角的影响也类似.
凑合着翻译一部分,不保证100%正确:
悬挂压缩时,车轮外倾角变成更大的负值,也就是从正面看车轮上端呈内“八”字,下端比上端宽,抓的更牢固。转弯过程中尤其需要保持车轮的负外倾角,特别是外侧的轮胎,从而提升在湿滑路面或干燥路面上的抓地水平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AutoService/64416/212761/middle)
悬挂压缩量或者车身降低幅度达到一个临界值,原来已经是负值的车轮外倾角开始有回正趋势,也就是车轮内“八”字逐渐不明显,这与我们需要的操控刚好相反。在弯道中,会严重影响过弯稳定性
摘几幅图: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AutoService/64416/150729/middle)
奥迪TT却得益于其独特的下控制臂设计,外倾角有更好的几何特性。TT的车身可以降低50mm才对外倾角值产生不良影响。红色曲线是一家改装公司提供的运动型控制臂,使外倾角具有更好的几何特性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AutoService/64416/28417/middle)
TT下控制臂设计的独特之处就是转动轴心位置,这个位置上抬大大提高了外倾角的几何特性,同时提高了车辆操控。可以看出,即便是同平台的车辆,设计上的细微差别就能带来不同的几何特性,从而导致操控特性的巨大差异,贵有贵的道理
H2S提供的下控制臂: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AutoService/64416/1779/middle)
上面的数据只是在车轮摆正的状态下的数据,下图是车轮处于不同转向角度时的数据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AutoService/64416/94453/middle)
【 在 diyy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upload=3][/upload]
: [size=4]偶然想到车高设定对下摆臂角度的影响。
: 降低底盘以后,下摆臂已经变成轻微的上反角。在过弯时候,车架对外侧下摆臂的横向力,是否会提高上反角,从而加剧车辆的侧倾?
: ...................
--
修改:leonwucs FROM 155.126.8.*
FROM 155.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