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硬和对乘员的保护又不矛盾,只是说溃缩的时机不同,比如也许天籁30码碰撞就吸能了,G5或许需要大于这个数字才溃缩,但不是说G5什么情况下都不溃缩不吸能,事实上那个120码撞墙的G5车头已经完全溃缩了,只是ABC柱没形变。
一般车辆来说便宜的车辆或者同型号的丐版气囊少、高配版气囊多,也是各车企的一贯做法,两辆车价位不同、气囊配备上有差异,碰撞后对人的保护自然是气囊多的胜出。
现在车企都搞个配了N多气囊的型号去送检,自然得分会比抽检的只有主副安全气囊的表现好。
气囊数量不同的情况下比较,似乎不是太能体现车本身的安全性。
【 在 shenlan03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窃以为,安全性不是看碰撞以后的外观谁结实,而是要看对于乘员的保护
: 车辆再硬,里面的人安全带断了,脑袋磕到玻璃上见上帝了,那有啥意义呢
: 车辆的残值倒是高了
--
FROM 2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