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大家对法国中级车怎么看?
安全方面法国车没有偷工减料,虽然那个1600兆帕的钢材强度有虚假宣传之嫌疑(应该是抗拉强度而非屈服强度),但是看用料和事故表现就知道了,比日本车强多了。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1400466&extra=page%3D3%26amp%3Borderby%3Ddateline
这个例子虽然很老了,但是很有参考意义,C5跟508几乎一样,除底盘少了个柔性衬垫。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1425206
安全性你就找那款车的事故就行了
【 在 MYM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动力没啥要求,安全性在平均水平之上就成了
--
FROM 203.192.6.*
过奖啊,俺不是专家,也是外行人,就是论坛逛的多了,搜索引擎用的多了,看的多点屈服强度能到800以上就很强了,福特不太了解,只是PSA敢大方的摆出那种解剖车,让你看到结构和各部分强度分布,还是很坦诚的。其实用料这个东西就看成本以及厂商的良心了,因为钢材强度这个东西绝大部分人不知道也无从检测,外观看不出区别,只能多看看同等情况下的事故表现,某型车经常散架而某型车大都没事……
还有结构设计上的偷工减料一般人也不懂,谁有条件买车前把车拆了看内部,把车升起来看底盘;所以我会看拆车坊,看网上的拆解对比文章,看评测视频,如老陈说车,不一定全信他们的说辞,但是能一目了然。舍得用料的底盘跟讨巧的底盘不懂也能看个大概
【 在 MYM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专家啊,一般抗拉强度高的话屈服强度也应该高么?1600的抗拉强度的屈服强度能到多少?比大众福特的用料如何啊?
--
FROM 203.192.6.*
这个我是外行,但是懂点,明白您说的意思,看过这方面的专业解释;但是我依然可能很主观的认为,A3强度达不到,但是堆材料也堆出了安全,车重而且肉大家都知道,不过满足了消费者安全的要求,某些ri车那是既不舍得用高强度钢,还不愿意堆材料增加截面也就是厚度,因为他要追求省油……
1、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应用的比例很低,因为它很贵,强度越高越贵,成本很高,不舍得花这个钱或者成本超预算的车型,厚道点的厂家会堆材料,不厚道的你懂的……
2、钢材强度有好几个标准,我们有个标准,欧洲有,日本也有,日本的标准是最低的,他们钢铁产业联合会的标准比国标低的多,有时候ri车宣称的高强度钢也就是普通的钢材,根本没资格叫高强度钢材。具体标准和数据请百度
【 在 indp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有个宣传误区,材料强度还要乘上截面积才是结构强度啊。高强度钢应用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同样结构强度下把车身做轻,但本身不能说明这车一定很结实的。
: 比如说奥迪宝马上用的铝车身,材料强度不如钢,但是把截面积增加还是可以达到很好的强度,同时整体重量比钢车身还轻。
: 一个反面例子是奇瑞A3,结实是个卖点吧,但是恐怕用的钢强度不够,不得已只好堆料,于是车身很重。
: ...................
--
修改:jiandanai FROM 203.192.6.*
FROM 203.192.6.*
这是在钓鱼岛事件发酵后,搜狐汽车率先揭露出来的行业潜规则,特指日系,业内都知道但消费者都不知道,甚至看来这个文章也不信的大有人在,如果有耐心看完欢迎批评这个文章的数据和观点
http://auto.sohu.com/20120926/n353849631.shtml
到底硬在哪? 10余家轿高强度钢用量揭秘
里面用到了专业术语,提到了各种标准,也有具体的对比
--
FROM 203.192.6.*
楼主想买508参考一下C5的安全拆解详解,两个是孪生兄弟
http://www.doc88.com/p-402265193908.html
--
FROM 203.192.6.*
媒体背后一定有厂商力量的博弈,汽车媒体的盈利模式也是汽车广告为主,编辑也要捞油水的。那篇文章虽然技术术语可能不准确,但有些事实我觉得还是没问题的
【 在 colorfulben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回复,一堆骂编辑的,基本概念都没搞清就来发文。我也不是专业的,简单度娘了一下,屈服强度也是用拉伸来测量的,只不过记录的是材料发生塑性形变时刻的应力值,而抗拉强度记录的是材料拉断时的应力值。
: 如果度娘解释正确的话,那这编辑水平也真的太次了,整篇文章动机也都值得怀疑。
: 另外你说的拆车坊也是被众多板油诟病的栏目,仔细一分析,倾向性很明显。如果是要打压的车型,则优点有意不提,而夸大缺点。
: ...................
--
FROM 123.11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