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问:国产的ECU硬件和软件平台,谁家提供?
牛,一句硬件有啥难的足以藐视所有国内已经能自主开发并装车应用层软件但是硬件仍然不得不靠外资或合资厂的一票玩家
至于那几个泰克阿,康佳啥的距离喊一声硬件有啥难的恐怕还早吧,不对,越是不懂,越会这样喊
想起来某自主曾经拥有一些拷贝起家,软硬兼施的泰克,后来在真正有量的车型上采用自主的EMS,结合外购的硬件,貌似做得有声有色
【 在 romaxy (AsRo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拜托,我问你的是你讲的ECU是指什么?泛指电控单元还是发动机管理模块
: 另外,硬件有啥难的?
--
修改:om FROM 94.3.220.*
FROM 94.3.220.*
你真觉得这个啥osek和uds才是难点?费解
硬件要做出来容易,要批量,满足各种环境要求,寿命期内保持低失效率,这些就不是那些个厂家玩得起的
【 在 nimbus (黄金年代)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搞定之后ECU基本上就没啥工程技术难点了,其他都是研究领域的东西了
: 话说你们总线跟诊断都满足OSEK和UDS么
--
FROM 94.3.220.*
这个可能主要是因为开发的层次还不够,还不能从理论上提出和解决问题,还在主要靠经验和标定,或者是所用的硬件平台还不能支撑更多的数学计算
很多人对基于模型的开发的理解就是用matlab或者ascet画model,再自动代码,加点儿啥HIL SIL之类的开发模式。实际上,现在ECU的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并在嵌入式环境实现,标定仍然重要,但计算同样重要
不管是软件硬件,都有数不清的know how在其中。相对而言软件要容易出品,修改也相对方便。但硬件可就不是那么好玩的了。前面有同学提到可靠性,批量成本竞争力等方面,就是习惯了实验室做课题画板子的朋友不太能理解的,顺便提一下,在好多讲软件如何重要的文章里都看到“现在的电子产品中软件已经占了90%的价值”之类的断言或总结,但在汽车ECU领域真实的情况呢?完全相反。
至于有人提到的UDS之类的东西,那纯属对于标准的理解和一般软件开发的能力问题,根本提不上ECU研制难点这个高度来。国内厂商做的东西不过关,也只能说明他们的能力有限,或者缺乏技术积累,不能说明这个东西特别难。
【 在 nuanse (感谢郭嘉感谢房东)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东西个人感觉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公理之类的存在
: 得靠经验和大量的数据实验和实际标定来搞,这个忒麻烦
--
修改:om FROM 94.3.220.*
FROM 94.3.220.*
这帮人的工作方式大体上是由本地的经销商把原车标定读出来(可能也包括程序),发给英美公司,那边在一两个小时之内修改完毕,发回来刷电脑
根据这种模式,那些人应该是通过某种渠道搞到了各种车型所用软件包括各个版本的a2l或者其他形式的标定地址,并早就准备好那几个主要表格的标定值,收到原车标定之后,merge一下,算好checksum,发回来,ok
【 在 TATRA (托托)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这样就能挣6500,我们这些苦哈哈早上还冻得瑟瑟发抖的人心理很不平衡啊。
: 不过这些信息不是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确实很难知道,我觉得他们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另一种形式的know how吧...其实国内刷的人也未必真懂,倒是那个所谓美国大牛可能是真懂的。
--
FROM 9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