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长安纪行(1)--长安印象
04.12.26~05.01.01这一个周的时间,和nugentle一起到重庆长安面试,顺便参观了
长安的汽车工程研究院,颇有一些感受,原意与大家共享。
缘何要去长安
最初对长安的印象是04年初长安老总尹家绪在人大会议期间对汽车自主研发的呼吁
以及他对民族汽车工业强烈的责任感。
接着,我本科同学(力学系的硕士)bruder决定从德国大众在北京的投资公司辞职
到长安去工作。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在白石桥附近的一个餐馆酩酊大醉的那个
场景,毕竟作出这么一个决定是很艰难的。bruder当时的话语我还记得:如果清华汽车
系毕业的还不愿意去搞自己的汽车,那我们自己的汽车的出路在哪里?我愿意在我35岁
之前为国家而工作……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内心里面还是觉得一汽才是我的归宿,毕竟
从进入汽车系的那天开始,我就对一汽充满了充满了好感,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情愫……
进入11月后,在荷塘工会俱乐部和一汽技术中心的一位招聘人员聊了半天,又通过
其他途径作了一些了解,直到长春汽研作的研发有限,要在青岛建的研究所也是和小鬼
子合作的,最初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对一汽失望了……
后来,长安到清华来招聘,对长安就有些好感了。记得当时还和iThinkpad在就业
版讨论了半天。
这就是缘由了。
to be continued
--
修改:goodfly FROM 166.111.51.*
FROM 166.111.141.*
劝你仔细考虑一下。我不是清华的, 但是在读书期间和长安打过不少交道,觉得长安是吹牛皮比较厉害,真实水平不匝地。据我所知,长安的几个项目都是外包给国外的设计公司做的,而且从设计质量上来看,也不是很过关,反正我的同事研究过雷蒙,呵呵,短短的一天内就发现了很多问题,设计上的,制造上的。
而且长安是个老国企,老国企有的那些缺点它都有,对了,如果你真要去那赶快学会重庆话,否则你总是会被当作外人。
如果你有选择,我还是建议你去长春的汽研所,那里学到的东西应该更多。另外听说福特要在南京和长安合作搞个技术中心,这倒是值得考虑的。
【 在 goodfly (good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04.12.26~05.01.01这一个周的时间,和nugentle一起到重庆长安面试,顺便参观了
: 长安的汽车工程研究院,颇有一些感受,原意与大家共享。
: 缘何要去长安
: ...................
--
FROM 12.173.204.*
其实,我们确实发现长安现在的实际水平还不算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她在一点点
进步,她在努力做自己的东西,她有自己独立的发展思路而不用受外部力量(主要是外资)
的干涉。这些比上汽、一汽大众、东风要好得多。尤其是现在吹得比较响的东风,虽然号
称保留了东风的品牌,但是现在连商用车的研发也需要小鬼子点头了,不爽!
任何国产的车,可能现阶段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算是最顶级的车,也会有问题
的。关键是对问题如何看待,能不能保证不戴上有色眼镜。
我去之前最大的担心的确是会不会被当作外人。现在长安里面最多的科研群体可能是
毕业于重庆大学的,其次是北理工和南理工的。清华人很少。会不会被排挤、受压制呢?
我的感觉是不会。当然自己得有一定的实力,不能说技术上没有自己的专长。清华的学生
会很受重视,会有更多的机会。一方面是前面的师兄们给我们铺下的道路(可以参阅系版
bruder《来长安工作100天了》),另一方面是长安的确需要人才,她在真心实意地打造
一个汽车王国。而不是像声称要在中国搞研发的某企业那样“只做产品,不做开发”。
关于长春汽研所,我觉得可能你说的几个问题,除了技术水平/实验设备外,她会更
严重。呵呵。我听过的关于她的负面消息远比长安多。
福特的研发中心,不会比通用的研发中心更好。
【 在 agatehorse (cheetah) 的大作中提到: 】
: 劝你仔细考虑一下。我不是清华的, 但是在读书期间和长安打过不少交道,觉得长安是吹牛皮比较厉害,真实水平不匝地。据我所知,长安的几个项目都是外包给国外的设计公司做的,而且从设计质量上来看,也不是很过关,反正我的同事研究过雷蒙,呵呵,短短的一天内就发现了
: 而且长安是个老国企,老国企有的那些缺点它都有,对了,如果你真要去那赶快学会重庆话,否则你总是会被当作外人。
: 如果你有选择,我还是建议你去长春的汽研所,那里学到的东西应该更多。另外听说福特要在南京和长安合作搞个技术中心,这倒是值得考虑的。
: ...................
--
修改:goodfly FROM 166.111.141.*
FROM 166.111.141.*
这次去长安,恰逢bruder去长春出差,就一起回去了。所以长安印象最初的是由他
灌输的。呵呵。
到了之后,负责博士后工作/博士以及名校硕士招聘的王宓愚老师和周舟博士(力学
系4字班师兄)将我们安排在长安宾馆,随后在晚饭时给我们介绍了长安的一些情况。他
们在介绍时,也是不时地告诉我们,长安是一个很大的国企,带动了重庆市60万人的就业,
这样一个大企业,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官僚风气等。但是,长安又是一个非常注重企业内
部管理的企业,在生产、研发、销售等方面也在向国外的大企业学习。他们的评价就是:
一个大国企,机制学外企(大意)。至少从王老师负责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工作来说,我
觉得他们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僵化,而是非常灵活和务实。
第二天去了周舟师兄的办公室,也就是现在研究院的办公地点。感觉工作井然有序。
人事部就在同一座楼的三层,人很多,可以看到大家都很忙,肯定没有有些人心目中那些
人浮于事,一杯茶、一张报纸混一天的情形。
接下来的面试,我和nugentle是分开,他到底盘所和试验所,我到发动机所(动力传
动系统都归口发动机所)。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在讨论新一款发动机出现的问题,几位主管
副院长都在。我的面试也被一再推迟……接下来就是几位副院长过来面试我,好紧张……
给我的感觉是,企业关心的和我们在学校关心的肯定不一样。一位副院长就给我说,你要
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学校你们是重点解决理论问题,在企业就要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
出产品来给企业挣钱。这可能也是研究生就业的时候需要解决的一种心态。
我自己都觉得很乱了……
接着来。
在重庆的几天中,我感觉到强烈的长安气氛。这个企业对于这个城市来说实在是太重
要了。而且到处都有长安的痕迹。
这样的企业,一方面自己的综合实力很雄厚,另一方面也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
两方面相辅相成,肯定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这也是我看好长安的一个重要原
因。
还有,我们往往对国企有偏见,仿佛国企就是人浮于事、僵化、人际关系复杂、不重
视人才的代名词。其实,长安除了人际关系可能复杂以外,其他几个方面基本上没有(个
人感觉)。而且,要明白并不是所谓的外企、民营企业就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要是与
社会相关的行业,就会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对待,尤其是如何对待名利。
【 在 goodfly (good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们确实发现长安现在的实际水平还不算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她在一点点
: 进步,她在努力做自己的东西,她有自己独立的发展思路而不用受外部力量(主要是外资)
: 的干涉。这些比上汽、一汽大众、东风要好得多。尤其是现在吹得比较响的东风,虽然号
: ...................
--
修改:goodfly FROM 166.111.141.*
FROM 166.111.141.*
这个地方可能是我们最关心的地方。说一些我了解到的情况。
1、职能部门
研究院共有车身所、底盘所、电装所、发动机所、CAE所、试验所、工艺所、?和科
研管理科等九个科所。其中,车身所是他们技术力量比较强的所,也是长安搞自主开发的
起始点。底盘所、电装所是从车身所分出来的,现在的所长还是由车身所的所长兼任,技
术力量相对薄弱。发动机所也是技术力量比较好的所,全程参与了一款全新发动机的开发
过程(和AVL/FEV合作)。CAE所是现在博士最多的所,也是技术比较先进的所,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高。试验所人数最多,经验最丰富,主要负责试验、试制工作,几乎所
有的硬件投资都在这里。
工艺所大家都明白,在奇瑞,这个方面专门成立了规划设计研究院,力量相对较强。
2、实验条件
发动机试验台架比较落后,底盘方面的实验条件很好,近来投资力度也很大。
3、工作环境
05年3月,都要搬到新建的研究院大楼。我去看了一下,非常好。环境、交通、试验
条件与布局都很不错,预留发展用地都有规划。
4、项目
只要想做,都会有事情,会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 在 goodfly (good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次去长安,恰逢bruder去长春出差,就一起回去了。所以长安印象最初的是由他
: 灌输的。呵呵。
: 到了之后,负责博士后工作/博士以及名校硕士招聘的王宓愚老师和周舟博士(力学
: ...................
--
FROM 166.111.141.*
通过几天的了解,我觉得长安的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
1、立足于自主开发。尹家绪老总说,“自主品牌,从今天开始,从我开始”。每年长
安投在研发上的资金非常多,几乎占其总盈利的90%(听来的,没有核实,据说去年盈利10
个亿,研发投入9亿)。这种决心和魄力是相当让我震撼的。我在长安的时候,听说尹总在
年底博士座谈会上说,尽管公司实行“成本风暴”行动,准备在2005年削减开支15%,但是
研发的投入会比04年继续增长。
2、从委托设计到自主设计到自我设计。第一阶段是跟着国外设计公司走流程;第二阶
段是自己主导设计过程,相当于资源整合和协调,做好标准和要求;第三阶段是大部分工
作由自己的研发人员完成。我觉得长安正处在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过程。同时,
技术的积累也为第三阶段作了铺垫,并能作部分工作了。
3、合资和自主开发齐头并进,以合资养自主,以自主为主。这个与一汽和一汽大众
的关系还不一样。据我所知,一汽大众在一汽集团很拽,这个与长安对铃木、福特的控制
力不可同日而语。(有熟悉一汽情况的请批评)
4、拓展产品系列,以长产品线来抵御单一产品的风险。从微型车、家庭轿车到中高级
轿车,还有商用车。如果以后重庆市能够支持长安和红岩进行合并重组,会有一个大的汽
车集团屹立在中国西南的。
5、从具体的产品开发过程来说,是先做车身,接着作发动机,最后去搞底盘。基本上
定位在传统的机械系统,对汽车电子的涉及比较少。
我觉得有一些问题:
1、研发投资的利用效率比较低。虽然大把大把的砸钱,队伍的培养并不快。
2、对委托设计的项目,学习能力不够强,导致被委托方哄抬物价,或者没有给足相
应的技术数据等现象的发生。
3、对汽车技术发展趋势把握不够,或者说关心不够。
4、对奇瑞模式不屑一顾。可能是出于竞争对手的原因,对奇瑞基本上不屑一顾,但
是我觉得奇瑞模式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在 goodfly (good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地方可能是我们最关心的地方。说一些我了解到的情况。
: 1、职能部门
: 研究院共有车身所、底盘所、电装所、发动机所、CAE所、试验所、工艺所、?和科
: ...................
--
FROM 166.111.141.*
重庆人的确不排外,这个城市的包容性真的很强,我在重庆问路从来不会受到白眼,但是在上海和北京就有过不爽的经历。不过如果你决心要在重庆扎根,还是赶快学会重庆话,别人都说重庆话的时候你说普通话感觉怪怪的。其实重庆话很好学的。呵呵,我在离开重庆的时候都已经是一口流利的重庆话了,虽然几年过去了又忘了很多。
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确是在外企和国企都存在。但是老国企在这一点上很突出的,长安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是从我同学,师兄弟等的反应来看不是很好,而且这些东西是要呆上了好几年以后才会有切身感受的。 希望你们去了以后能碰上个好领导。
关于自主研发,这真是个很大的话题。我觉得现在国内的汽车厂家都在说自主研发,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炒作这个概念。外包项目,派人跟着学是条路,但是这条路也不是那么顺利,国外的设计公司强在造型和某一个方面,比如莲花强在底盘的调试,但是在工程和VEHICLE PERFORMANCE INTEGRATION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我觉得这方面的能力还是集中在几个大汽车公司的技术中心那里,毕竟他们有上百个车型开发经验的积累。车子不是光有个好看的外型就卖的好的,也不是用了宝马的发动机,F1的变速等一流的配件就能造出一流的车。
自主研发肯定是个大方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要花掉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物力,而且很有可能在最初的几年里,自主研发项目还很有可能失败,造出来的车卖不好。这时车厂们是否有决心和耐心继续坚持下去?也许这些工程师们在前面几个项目中已经积累大量的经验教训,只需要再给几次机会就能够开发出一款的成功的车型,领导们是否愿意再给一次机会,而不重新走回引进国外成熟车型这一稳妥而又快速的道路上去?
我建议你们去汽研所和南京福特的研究中心主要是从个人的发展角度考虑,汽研所积累多,老工程师多,在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南京福特的研究中心刚刚成立(或是预备成立?我也不是很清楚),机会很多啊,无论是出国培训还是将来的晋升,而且新成立的企业,人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看重的多是能力而不是其他的什么。
【 在 bruder (bru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长安以前是外包很多项目作,但是目前这种局面在改观
: 起码自从我来长安一来,就成功的把一个历来给德国人
: 作的东西自己啃下来了.而且为这个领域给长安留下了
: ...................
--
FROM 61.13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