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lg (蝈蝈·努力!) 于 (Thu Feb 1 23:09:13 2007) 提到:
F1才2秒多
1.2s的话加速度的多大啊
☆─────────────────────────────────────☆
Iamsorry (老猫◎前途无亮) 于 (Thu Feb 1 23:09:52 2007) 提到:
是地面驱动力么??
喷气发动机??
【 在 lilg (蝈蝈·努力!) 的大作中提到: 】
: F1才2秒多
: 1.2s的话加速度的多大啊
☆─────────────────────────────────────☆
lilg (蝈蝈·努力!) 于 (Thu Feb 1 23:17:34 2007) 提到:
2000 HKS Racing 180SX
地面驱动的
【 在 Iamsorry (老猫◎前途无亮)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地面驱动力么??
: 喷气发动机??
☆─────────────────────────────────────☆
mzsss (不是马甲) 于 (Thu Feb 1 23:20:16 2007) 提到:
呵呵,别说1.2S,估计再少点都有可能
火箭升天有3个g的加速度,还不算重力加速度
4个g只要0,75S就够100了阿
【 在 lilg (蝈蝈·努力!) 的大作中提到: 】
: F1才2秒多
: 1.2s的话加速度的多大啊
☆─────────────────────────────────────☆
mzsss (不是马甲) 于 (Thu Feb 1 23:21:58 2007) 提到:
估计有可能,
只要它马力足够大
最担心的是地面附着系数
F1 能承受5个g的横向加速度,就是说地面附着系数能到5
那应该没问题
【 在 lilg (蝈蝈·努力!) 的大作中提到: 】
: 2000 HKS Racing 180SX
: 地面驱动的
☆─────────────────────────────────────☆
Iamsorry (老猫◎前途无亮) 于 (Thu Feb 1 23:24:04 2007) 提到:
5个g的加速度怎么实现的??
【 在 mzsss (不是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 估计有可能,
: 只要它马力足够大
: 最担心的是地面附着系数
: ...................
☆─────────────────────────────────────☆
LoveCat (大尾巴猫_生命中总是有些是值得你去冒险的) 于 (Thu Feb 1 23:27:13 2007) 提到:
re
【 在 Iamsorry (老猫◎前途无亮) 的大作中提到: 】
: 5个g的加速度怎么实现的??
☆─────────────────────────────────────☆
mzsss (不是马甲) 于 (Thu Feb 1 23:31:17 2007) 提到:
在巴塞罗那这样的赛道上,轮胎所承受的横向重力加速度为4个G(相当于四倍的地心重力加速度),在赛车制动时为4.5个G。这种状态下,车手头部所承受的重量为正常情况下的4倍。
说的夸张了,是4个G
一,轮胎简介
轮胎是负责将引擎动力作用到路面的直接介质,因此如果赛车缺乏性能优越的轮胎,动力再强也无法转化为速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轮胎与底盘、空气动力学和引擎并称为决定赛车性能的四大因素。轮胎的发展早在F1诞生之前,但是在陆地上,没有任何车辆对轮胎性能的要求像F1这样苛刻,F1轮胎科学也因此变得高深莫测。
二,轮胎分类及其学问(含相关技术规则)
1,干地胎
a:尺寸
米其林的干燥赛道一级方程式赛车轮胎的直径为660毫米,宽度为380毫米(前轮355毫米)。按照规则的要求,轮胎胎面上需要有四条纵向的凹槽。这四条凹槽的深度最少为2.5毫米,对称分布在胎面上,凹槽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50毫米。
b:性能
带有凹槽的干地胎性能关键在于其尺寸、配方、构造、赛道情况以及底盘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整个赛季中的19场比赛中,这些因素不断地发生变化。 每个车队可以在星期五的自由练习中使用两套不同配方的轮胎。然后,车手要在这两套轮胎中选择一套在排位赛和正式比赛中使用。修订后的2005赛季比赛规则要求车手在排位赛和正式比赛中使用相同的四条轮胎。因此,对一套F1赛车轮胎的里程寿命的要求是超过300公里(大约185英里)。
c:配方
根据每一个赛道的特点,轮胎的配方可能会比较软或者比较硬。每场比赛所使用的轮胎成分差别很大。而随着赛季的推进,轮胎的制造工艺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轮胎的外框是尼龙和聚酯纤维的复杂编织物。它必须能够提供极大的硬度,才能经受住巨大的空气动力学负荷(在250km/h时超过一吨的下压力)、极大的纵向(5g)和横向(4g)拉力,以及时常发生的赛道边缘的撞击。
d:温度
一条一级方程式赛车轮胎在接近100摄氏度使用温度的时候能达到最佳性能。在理论上,热度应该平均地分布在胎肩、中央和胎面里。而且,分布在底盘前后左右的温度也应该是平均的。如果后部过热,赛车就有可能会对方向盘的动作反映过度。如果前轮过热,赛车对方向盘的动作反应将变得迟缓。
e:规则
在每个比赛周末中,车手只能使用16条轮胎,即四套类型相同的轮胎。
2,雨胎 — 劈开路面的积水
对于米其林来说,跟上湿地胎的发展趋势是很重要的。有时候,车手们不得不依靠一些人工手段—例如使用带有排水管的车辆等方法—才能测试最新开发出来的技术。
a:定义
雨天赛车轮胎必须要能够排开进入到轮胎的接地面和赛道之间的积水。如果雨水太多,轮胎则可能因完全失去抓地力而打滑。在2005赛季中,规则允许车队在每站比赛中使用一种湿地胎和一种“最大湿度”的超湿地胎。只有当赛事总监宣布赛道比赛条件为湿地时,车手们才能够使用湿地胎。只有当赛事总监宣布天气条件明显恶化时,才能够使用“最大湿度”的超湿地胎。
b:规则
在每站比赛之前,车队必须向一级方程式赛事的主管机构国际汽联(FIA)的技术总监提交将要使用的赛车轮胎的全部技术图纸。每位车手在每个比赛周末中只能使用28条雨胎——16条湿地胎和12条“最大湿度”的湿地胎。
c:排水系统
一条雨胎在每秒能排出数十升的积水。因为在潮湿的路面上比赛时,赛道的表面温度较低,所以雨胎的使用温度必须低于在干燥赛道比赛所使用的轮胎—通常是30摄氏度到50摄氏度。为了增加赛车底盘的离地距离,它比干地胎的直径稍宽。
三,与轮胎相关的数据
10公斤
一条前轮轮胎的重量。
12公斤
一条后轮轮胎的重量。
1.2 / 1.3巴
为了提高抓地力,F1轮胎充气气压相对较低,以便让轮胎表面与赛道有最大的接触面积。
150
在制造一条F1轮胎时需要使用150种不同的原料,其中包括橡胶(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苯乙烯丁酸(用于提高抓地力)以及聚丁烯(用于提高耐久性)。除此之外,一条轮胎中还包含例如尼龙或者涤纶等织物纤维、树脂、硫磺、蜡、石油等原料。
100摄氏度
当胎面温度达到90到110摄氏度之间时,干地胎的行驶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30摄氏度
在潮湿的环境中,赛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与干地胎相比,湿地胎需要在较低的温度下运转,通常是30到50摄氏度。
30,000
米其林在2004年制造的F1轮胎数量。
250
我们已经评估过的不同开发方案的数量。
100,000
在一年的试车过程中,米其林测试轮胎的里程数。
150,000
在一站一级方程式大奖赛中,一条轮胎旋转的圈数。在最高时速时可达到每秒50圈。
25吨
到欧洲以外进行比赛时,米其林运输车中所装载的轮胎以及相关设备的总重量。
36升
当赛车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一条前轮湿地胎(宽度为270毫米)将在每一秒钟里排出36升雨水。
45升
当赛车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一条前轮湿地胎(宽度为270毫米)将在每一秒钟里排出45升雨水。
4G
在巴塞罗那这样的赛道上,轮胎所承受的横向重力加速度为4个G(相当于四倍的地心重力加速度),在赛车制动时为4.5个G。这种状态下,车手头部所承受的重量为正常情况下的4倍。
1.2吨
在快速转弯的时候,轮胎能够产生超过1吨的横向拉力,以克服转弯的离心力。
600公斤
根据不同的赛车调校,在赛车本身重量以及空气动力学组件所产生的下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每条轮胎所承受的压力可能会高达600公斤或更高。
300公里
在新的规则下,一条轮胎必须能够确保行驶300公里的里程。
0.002秒
当赛车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飞驰时,橡胶分子每0.02秒会与赛道表面接触0.002秒。
【 在 Iamsorry (老猫◎前途无亮) 的大作中提到: 】
: 5个g的加速度怎么实现的??
☆─────────────────────────────────────☆
Iv1 (Channel V) 于 (Fri Feb 2 08:56:06 2007) 提到:
总而言之: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约为4
【 在 mzsss (不是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巴塞罗那这样的赛道上,轮胎所承受的横向重力加速度为4个G(相当于四倍的地心重力加速度),在赛车制动时为4.5个G。这种状态下,车手头部所承受的重量为正常情况下的4倍。
: 说的夸张了,是4个G
: 一,轮胎简介
: ...................
☆─────────────────────────────────────☆
lilg (蝈蝈·努力!) 于 (Fri Feb 2 09:56:18 2007) 提到:
地面。。。。
-____-
【 在 mzsss (不是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别说1.2S,估计再少点都有可能
: 火箭升天有3个g的加速度,还不算重力加速度
: 4个g只要0,75S就够100了阿
: ...................
☆─────────────────────────────────────☆
lilg (蝈蝈·努力!) 于 (Fri Feb 2 09:57:13 2007) 提到:
广告上看得那个?
【 在 mzsss (不是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 估计有可能,
: 只要它马力足够大
: 最担心的是地面附着系数
: ...................
☆─────────────────────────────────────☆
Iv1 (Channel V) 于 (Fri Feb 2 13:41:54 2007) 提到:
估计说的是减速度。
撞墙的时候应该比这个还要大
【 在 lilg (蝈蝈·努力!) 的大作中提到: 】
: F1才2秒多
: 1.2s的话加速度的多大啊
☆─────────────────────────────────────☆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于 (Fri Feb 2 19:45:12 2007) 提到:
真有这可能?摩擦系数能超过1的?
【 在 Iv1 (Channel V)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而言之: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约为4
☆─────────────────────────────────────☆
lilg (蝈蝈·努力!) 于 (Fri Feb 2 19:47:05 2007) 提到:
超过1的早就有了 靠空气的压力
【 在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有这可能?摩擦系数能超过1的?
☆─────────────────────────────────────☆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于 (Fri Feb 2 19:50:41 2007) 提到:
摩擦系数等于什么?
摩擦系数=摩擦力/接触面的正压力
【 在 lilg (蝈蝈·努力!) 的大作中提到: 】
: 超过1的早就有了 靠空气的压力
☆─────────────────────────────────────☆
lilg (蝈蝈·努力!) 于 (Fri Feb 2 19:57:09 2007) 提到:
你明显没有看懂我的意思
【 在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摩擦系数等于什么?
: 摩擦系数=摩擦力/接触面的正压力
☆─────────────────────────────────────☆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于 (Fri Feb 2 20:09:14 2007) 提到:
我问的就是摩擦系数,而不是车的加速度
靠空气压力,并不能增加摩擦系数
而且我对空气压力能产生4G的加速度表示谨慎的怀疑,呵呵
【 在 lilg (蝈蝈·努力!)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明显没有看懂我的意思
☆─────────────────────────────────────☆
lilg (蝈蝈·努力!) 于 (Fri Feb 2 20:11:12 2007) 提到:
hehe
师兄,这些我都不懂的
正想请教一下你呢。。。
【 在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问的就是摩擦系数,而不是车的加速度
: 靠空气压力,并不能增加摩擦系数
: 而且我对空气压力能产生4G的加速度表示谨慎的怀疑,呵呵
: ...................
☆─────────────────────────────────────☆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于 (Fri Feb 2 20:11:24 2007) 提到:
汗
【 在 lilg (蝈蝈·努力!) 的大作中提到: 】
: hehe
: 师兄,这些我都不懂的
: 正想请教一下你呢。。。
: ...................
☆─────────────────────────────────────☆
mzsss (不是马甲) 于 (Fri Feb 2 21:11:29 2007) 提到:
呵呵,正常汽车上用的一般都在1左右
但是特制的轮胎能超过1
不用说F1,我们在襄樊的试车场看到的爬坡度试验场,有一个60多度的坡,号称东风研制的一个8轮驱动的车子能爬上去。算一下摩擦系数都超过1.732了阿
【 在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有这可能?摩擦系数能超过1的?
☆─────────────────────────────────────☆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于 (Fri Feb 2 21:43:10 2007) 提到:
有点意思,呵呵
【 在 mzsss (不是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正常汽车上用的一般都在1左右
: 但是特制的轮胎能超过1
: 不用说F1,我们在襄樊的试车场看到的爬坡度试验场,有一个60多度的坡,号称东风研制的一个8轮驱动的车子能爬上去。算一下摩擦系数都超过1.732了阿
: ...................
☆─────────────────────────────────────☆
LoveCat (大尾巴猫_生命中总是有些是值得你去冒险的) 于 (Fri Feb 2 22:32:52 2007) 提到:
60度的坡
一般还不好找吧...都快成直的了
还有那个重心....车不会翻过来了吧?
或者看错了,是45度的?
【 在 mzsss (不是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正常汽车上用的一般都在1左右
: 但是特制的轮胎能超过1
: 不用说F1,我们在襄樊的试车场看到的爬坡度试验场,有一个60多度的坡,号称东风研制的一个8轮驱动的车子能爬上去。算一下摩擦系数都超过1.732了阿
: ...................
☆─────────────────────────────────────☆
LoveCat (大尾巴猫_生命中总是有些是值得你去冒险的) 于 (Fri Feb 2 22:33:27 2007) 提到:
只需要空气动力产生的下压力超过车重的三倍即可.....
【 在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问的就是摩擦系数,而不是车的加速度
: 靠空气压力,并不能增加摩擦系数
: 而且我对空气压力能产生4G的加速度表示谨慎的怀疑,呵呵
: ...................
☆─────────────────────────────────────☆
mzsss (不是马甲) 于 (Fri Feb 2 23:33:05 2007) 提到:
没看错啊,在下面看跟个墙差不多阿
60度都不止啊
设计的那个越野车的爬坡度估计肯定能避免这个中心问题啊
【 在 LoveCat (大尾巴猫_生命中总是有些是值得你去冒险的) 的大作中提到: 】
: 60度的坡
: 一般还不好找吧...都快成直的了
: 还有那个重心....车不会翻过来了吧?
: ...................
☆─────────────────────────────────────☆
OldGhost (老鬼) 于 (Sat Feb 3 04:11:59 2007) 提到:
60度的坡?什么指标这么变态?
另外人眼对坡度很容易产生错觉,
看上去很陡的坡,坡度未必很大。
【 在 mzsss (不是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看错啊,在下面看跟个墙差不多阿
: 60度都不止啊
: 设计的那个越野车的爬坡度估计肯定能避免这个中心问题啊
: ...................
☆─────────────────────────────────────☆
LoveCat (大尾巴猫_生命中总是有些是值得你去冒险的) 于 (Sat Feb 3 07:33:59 2007) 提到:
汗
牛啊
60度的坡
人往上爬也不是那么的容易啊
【 在 mzsss (不是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看错啊,在下面看跟个墙差不多阿
: 60度都不止啊
: 设计的那个越野车的爬坡度估计肯定能避免这个中心问题啊
: ...................
☆─────────────────────────────────────☆
what (休息一会) 于 (Sat Feb 3 09:02:23 2007) 提到:
大家知道,汽车上坡试验的60多度和平时说的角度不一样。
当角度为45度时,坡度为100%(即100度),用的该角度的正切值。
【 在 mzsss (不是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正常汽车上用的一般都在1左右
但是特制的轮胎能超过1
不用说F1,我们在襄樊的试车场看到的爬坡度试验场,有一个60多度的坡,号称东风研制的一个8轮驱动的车子能爬上去。算一下摩擦系数都超过1.732了阿
【 在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有这可能?摩擦系数能超过1的?
☆─────────────────────────────────────☆
what (休息一会) 于 (Sat Feb 3 09:05:04 2007) 提到:
在正面看,即使是个坡度为30度坡,你也会觉得非常非常陡,没信心自己能开车上去。
这是视觉偏差。
虽然我没去过襄樊的试车中心,但我也能够肯定那儿不会有60度(角度)的坡。
因为我去过的几个试验场都没有。
【 在 mzsss (不是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没看错啊,在下面看跟个墙差不多阿
60度都不止啊
设计的那个越野车的爬坡度估计肯定能避免这个中心问题啊
【 在 LoveCat (大尾巴猫_生命中总是有些是值得你去冒险的) 的大作中提到: 】
: 60度的坡
: 一般还不好找吧...都快成直的了
: 还有那个重心....车不会翻过来了吧?
: ...................
☆─────────────────────────────────────☆
touba (第二次收到唇膏) 于 (Sat Feb 3 09:27:04 2007) 提到:
襄樊的我去过,我没见到。
但是定远的我也去过,有个很变态的坡……
【 在 what (休息一会)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正面看,即使是个坡度为30度坡,你也会觉得非常非常陡,没信心自己能开车上去。
: 这是视觉偏差。
: 虽然我没去过襄樊的试车中心,但我也能够肯定那儿不会有60度(角度)的坡。
: ...................
☆─────────────────────────────────────☆
what (休息一会) 于 (Sat Feb 3 09:33:08 2007) 提到:
视觉偏差,会让你觉得30%的坡就很陡。尤其是司机,没经验的话会被吓到。
http://pop.pcpop.com/zpt/default.html?MainUrl=http://pop.pcpop.com/041122/1345910.html&referrer=http://www.google.com/search?q=%E8%A5%84%E6%A8%8A%20%E6%B1%BD%E8%BD%A6%20%E8%AF%95%E9%AA%8C&hl=zh-CN&lr=&nxpt=20.874337635751189265826
这一篇是介绍襄樊试车场的文章啊,从介绍上看,最高也才60%坡度,折算成角度是31度。
里面有内容:
下面是
标准坡道:
建有7条坡道,坡度分别为10%、16.6%、20%、30%、40%、50%、60%,用于车辆爬坡性能、手制动住坡性能、坡上起步,离合器研究开发等试验。坡顶建有自卸车倾翻机构耐久性试验装置。
2005-08-25 03:57:54
---kaji【楼主】【汽车族】 | 回复
--------------------------------------------------------------------------------
[37楼]:
定远试验场只有4条坡道
30% 40% 50% 60%
4驱的军用越野卡车,似乎也要牵引才能上60%的坡道
【 在 touba (第二次收到唇膏) 的大作中提到: 】
: 襄樊的我去过,我没见到。
: 但是定远的我也去过,有个很变态的坡……
☆─────────────────────────────────────☆
lilg (蝈蝈·努力!) 于 (Sat Feb 3 11:11:49 2007) 提到:
:)
【 在 LoveCat (大尾巴猫_生命中总是有些是值得你去冒险的)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需要空气动力产生的下压力超过车重的三倍即可.....
☆─────────────────────────────────────☆
mzsss (不是马甲) 于 (Sat Feb 3 12:23:01 2007) 提到:
这是襄樊试车场的人告诉我们的
http://bbs.tiexue.net/post_1604764_1.html
开展了襄樊二汽基地的建设,产能由年产10万辆扩大到20万辆, 建设了一座当时东亚最大的高水平试车场,聘请英国专家设计,建设了能爬45°、60°坡度的两条试车专线,对越野车进行更严格的考验,对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专门组团到美国考察了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在生产线上的应用,引进和建立了总厂计算中心和各分厂的终端机,改进生产管理、产品设计、设备制造,提高自动化、智能化集成能力。先后引进了美国康明斯公司两个系列的柴油发动机制造技术,日本6吨至8吨平头驾驶室和底盘设计制造技术,德国组合机床设计制造技术等,1984年还与美国福特公司探讨了30万辆轻型汽车厂合资建设意向。这不仅使二汽成为较强大的汽车制造厂,并建成了若干专用设备制造厂。
【 在 OldGhost (老鬼) 的大作中提到: 】
: 60度的坡?什么指标这么变态?
: 另外人眼对坡度很容易产生错觉,
: 看上去很陡的坡,坡度未必很大。
☆─────────────────────────────────────☆
mzsss (不是马甲) 于 (Sat Feb 3 12:23:29 2007) 提到:
我两只手加两只脚都爬不上去
【 在 LoveCat (大尾巴猫_生命中总是有些是值得你去冒险的) 的大作中提到: 】
: 汗
: 牛啊
: 60度的坡
: ...................
☆─────────────────────────────────────☆
mzsss (不是马甲) 于 (Sat Feb 3 12:25:11 2007) 提到:
呵呵,70年代中国的越野车就能爬45度,即100%的坡了
【 在 what (休息一会)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家知道,汽车上坡试验的60多度和平时说的角度不一样。
: 当角度为45度时,坡度为100%(即100度),用的该角度的正切值。
: 呵呵,正常汽车上用的一般都在1左右
: ...................
☆─────────────────────────────────────☆
what (休息一会) 于 (Sat Feb 3 12:33:00 2007) 提到:
加个绞盘还能够把车吊起来呢。
宣传材料上说的60°坡,肯定是指60%坡度的坡。
【 在 mzsss (不是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70年代中国的越野车就能爬45度,即100%的坡了
☆─────────────────────────────────────☆
Iv1 (Channel V) 于 (Mon Feb 5 08:41:05 2007) 提到:
橡胶在铝表面的摩擦系数可以到3。6
【 在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有这可能?摩擦系数能超过1的?
☆─────────────────────────────────────☆
missingman (missingman) 于 (Sun Feb 11 23:52:48 2007) 提到:
我发现我给客户忽悠了
有一次我的客户说100公里加速时间他嫌太长
他说应该在2秒以内才可以说得过去
当时他测给我看,那个车车是4秒
他接着就开始抱怨我标定的肯定不好了
我也开始教育他,这个和标定没啥关系
【 在 lilg (蝈蝈·努力!) 的大作中提到: 】
: F1才2秒多
: 1.2s的话加速度的多大啊
☆─────────────────────────────────────☆
mzsss (不是马甲) 于 (Mon Feb 12 17:46:49 2007) 提到:
你给什么车做标定阿?
4秒?
【 在 missingman (missing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发现我给客户忽悠了
: 有一次我的客户说100公里加速时间他嫌太长
: 他说应该在2秒以内才可以说得过去
: ...................
☆─────────────────────────────────────☆
missingman (missingman) 于 (Mon Feb 12 23:17:12 2007) 提到:
it's secret
【 在 mzsss (不是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给什么车做标定阿?
: 4秒?
☆─────────────────────────────────────☆
missingman (missingman) 于 (Tue Feb 13 23:17:33 2007) 提到:
这里做合集的速度太快,说不定很快就又不能re了,再留个名先
百公里加速这个问题
希望有大拿来给我们好好讲讲
【 在 missingman (missing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it's secret
☆─────────────────────────────────────☆
missingman (missingman) 于 (Tue Feb 13 23:25:32 2007) 提到:
奔驰全新722版SLR超级跑车0-200公里加速时间10.2秒
【 在 missingman (missing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做合集的速度太快,说不定很快就又不能re了,再留个名先
: 百公里加速这个问题
: 希望有大拿来给我们好好讲讲
: ...................
☆─────────────────────────────────────☆
missingman (missingman) 于 (Tue Feb 13 23:28:23 2007) 提到:
纠正一下
我觉得4秒是十有八九是测错了
刚查了一下
好多车都勉强10秒以内
客户说2秒也是外行话
【 在 missingman (missing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发现我给客户忽悠了
: 有一次我的客户说100公里加速时间他嫌太长
: 他说应该在2秒以内才可以说得过去
: ...................
☆─────────────────────────────────────☆
cairen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于 (Wed Feb 21 01:15:20 2007) 提到:
f1理论上可以到1秒,不过因为无法马上将发动机力量传到轮胎,所以需要2秒以上
【 在 lilg (蝈蝈·努力!) 的大作中提到: 】
F1才2秒多
1.2s的话加速度的多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