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于 (Fri Jan 14 14:35:03 2005) 提到:
为什么前驱动的汽车容易转向不足,后驱动的汽车容易转向过度?
驾驶方面的感受
☆─────────────────────────────────────☆
lujx866 (悟) 于 (Fri Jan 14 15:12:28 2005) 提到:
个人觉得
前驱的前悬架刚度大
而后驱的后悬架刚度较大因此导致不足转向和过多转向,具体公式推导汽车理论上有
【 在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前驱动的汽车容易转向不足,后驱动的汽车容易转向过度?
: 驾驶方面的感受
☆─────────────────────────────────────☆
elep0 (大象 加强警戒 防止越狱再次发生) 于 (Fri Jan 14 15:23:04 2005) 提到:
根主从动轮有关系把
【 在 lujx866 (悟)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觉得
: 前驱的前悬架刚度大
: 而后驱的后悬架刚度较大因此导致不足转向和过多转向,具体公式推导汽车理论上有
: ...................
☆─────────────────────────────────────☆
hzl (爱老婆等于爱自己) 于 (Fri Jan 14 15:24:18 2005) 提到:
我也是这么觉得
地盘方面的东西不是很了解
所有lujx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就不清楚了
【 在 elep0 (大象 加强警戒 防止越狱再次发生)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主从动轮有关系把
☆─────────────────────────────────────☆
elep0 (大象 加强警戒 防止越狱再次发生) 于 (Fri Jan 14 15:34:14 2005) 提到:
汽车理论书被借走了
印象中上面有把
【 在 hzl (爱老婆等于爱自己)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是这么觉得
: 地盘方面的东西不是很了解
: 所有lujx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就不清楚了
: ...................
☆─────────────────────────────────────☆
nightkid (nightkid) 于 (Fri Jan 14 17:02:15 2005) 提到:
我觉得主要和质心的位置有关吧。汽车上有一个中性转向点,它距前轴的距离为k2*L/(k1+k2),k1、k2分别为前后轮的侧偏刚度,L是轴距。如果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前的话,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的特性,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后则有过多转向的特性。前驱的车一般质心比较靠前,所以容易不足转向,后驱的车质心比较靠后,容易过多转向。
从感观上理解,前驱的车是拉着走,而后驱的车是推着走,肯定是拉着走更稳定一些。
【 在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前驱动的汽车容易转向不足,后驱动的汽车容易转向过度?
: 驾驶方面的感受
☆─────────────────────────────────────☆
zzzonline (少睡觉,多做事) 于 (Fri Jan 14 17:04:29 2005) 提到:
这个是我mj,不要不认识我啊
【 在 nightkid (nightki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主要和质心的位置有关吧。汽车上有一个中性转向点,它距前轴的距离为k2*L/(k1+k2),k1、k2分别为前后轮的侧偏刚度,L是轴距。如果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前的话,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的特性,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后则有过多转向的特性。前驱的车一般质心比较靠前,所以容易
: 从感观上理解,前驱的车是拉着走,而后驱的车是推着走,肯定是拉着走更稳定一些。
☆─────────────────────────────────────☆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于 (Fri Jan 14 17:42:24 2005) 提到:
这个应该跟附着力椭圆有关吧
前驱的,前轮需要提供驱动力,所以前轮侧向力有时候会不足,因此会转向不足
而后轮驱动的,同样后轮侧向力会不足,后果就是转向过度,临界状况就是甩尾了
【 在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前驱动的汽车容易转向不足,后驱动的汽车容易转向过度?
: 驾驶方面的感受
☆─────────────────────────────────────☆
elep0 (大象 加强警戒 防止越狱再次发生) 于 (Fri Jan 14 17:46:31 2005) 提到:
re
【 在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应该跟附着力椭圆有关吧
: 前驱的,前轮需要提供驱动力,所以前轮侧向力有时候会不足,因此会转向不足
: 而后轮驱动的,同样后轮侧向力会不足,后果就是转向过度,临界状况就是甩尾了
: ...................
☆─────────────────────────────────────☆
zzzonline (少睡觉,多做事) 于 (Fri Jan 14 17:56:22 2005) 提到:
师兄说得有道理!那么像我那样说对不对呢
【 在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应该跟附着力椭圆有关吧
: 前驱的,前轮需要提供驱动力,所以前轮侧向力有时候会不足,因此会转向不足
: 而后轮驱动的,同样后轮侧向力会不足,后果就是转向过度,临界状况就是甩尾了
: ...................
☆─────────────────────────────────────☆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于 (Fri Jan 14 18:02:10 2005) 提到:
呵呵,师弟说的“前驱的车质心一般考前,后驱质心一般靠后”,这个为什么呢?:)
【 在 zzzonline (少睡觉,多做事) 的大作中提到: 】
: 师兄说得有道理!那么像我那样说对不对呢
☆─────────────────────────────────────☆
zzzonline (少睡觉,多做事) 于 (Fri Jan 14 18:11:57 2005) 提到:
因为前驱的车一般是前置前驱的吧,发动机在前面,所以重心比较靠前。后驱车有发动机前置、中置和后置,重心位置都比前置前驱的靠后吧。
【 在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师弟说的“前驱的车质心一般考前,后驱质心一般靠后”,这个为什么呢?:)
☆─────────────────────────────────────☆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于 (Fri Jan 14 18:15:30 2005) 提到:
是说侧向力和驱动力的合力为椭圆么?
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原理还是什么
我想对这个问题了解多一点,哪里有相关资料啊?
谢谢
【 在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应该跟附着力椭圆有关吧
: 前驱的,前轮需要提供驱动力,所以前轮侧向力有时候会不足,因此会转向不足
: 而后轮驱动的,同样后轮侧向力会不足,后果就是转向过度,临界状况就是甩尾了
: ...................
☆─────────────────────────────────────☆
zzzonline (少睡觉,多做事) 于 (Fri Jan 14 18:18:06 2005) 提到:
我们看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理论》,上面有。
【 在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说侧向力和驱动力的合力为椭圆么?
: 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原理还是什么
: 我想对这个问题了解多一点,哪里有相关资料啊?
: ...................
☆─────────────────────────────────────☆
zzzonline (少睡觉,多做事) 于 (Fri Jan 14 18:20:03 2005) 提到:
恩,是的。
【 在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说侧向力和驱动力的合力为椭圆么?
: 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原理还是什么
: 我想对这个问题了解多一点,哪里有相关资料啊?
: ...................
☆─────────────────────────────────────☆
zzzonline (少睡觉,多做事) 于 (Fri Jan 14 18:21:47 2005) 提到:
这应该是轮胎的一种特性吧
【 在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说侧向力和驱动力的合力为椭圆么?
: 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原理还是什么
: 我想对这个问题了解多一点,哪里有相关资料啊?
: ...................
☆─────────────────────────────────────☆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于 (Fri Jan 14 18:37:56 2005) 提到:
好像是
查了一下
6 附着椭圆
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一些试验结果曲线表明,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的关系。当驱动力相当大时,侧偏力显著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很少。作用有制动力时,侧偏力也有相似的变化。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通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一般称为附着椭圆。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但是具体原因还是不知,^_^
【 在 zzzonline (少睡觉,多做事)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应该是轮胎的一种特性吧
☆─────────────────────────────────────☆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于 (Fri Jan 14 18:39:14 2005) 提到:
是不是橡胶在切向力和侧向力作用下的特性?
【 在 zzzonline (少睡觉,多做事)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应该是轮胎的一种特性吧
☆─────────────────────────────────────☆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于 (Fri Jan 14 18:49:51 2005) 提到:
简单来讲,就是力的合成原理呀:)合力是有限的,当然,对于轮胎,与地面在各个方向上面的附着特性是各向异性的
【 在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说侧向力和驱动力的合力为椭圆么?
: 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原理还是什么
: 我想对这个问题了解多一点,哪里有相关资料啊?
: ...................
☆─────────────────────────────────────☆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于 (Fri Jan 14 22:26:46 2005) 提到:
我个人结果
好像是前驱通常前轮负荷大
转向时
载荷转移比较大
因此平均侧偏刚度降低
侧偏角增大
趋于增加不足转向
【 在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的大作中提到: 】
: 简单来讲,就是力的合成原理呀:)合力是有限的,当然,对于轮胎,与地面在各个方向上面的附着特性是各向异性的
☆─────────────────────────────────────☆
zzzonline (少睡觉,多做事) 于 (Fri Jan 14 23:26:58 2005) 提到:
有道理!不过我觉得simulinking说得也有道理!应该是都有道理吧
【 在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结果
: 好像是前驱通常前轮负荷大
: 转向时
: ...................
☆─────────────────────────────────────☆
lujx866 (悟) 于 (Sat Jan 15 01:25:29 2005) 提到:
我和师兄的观点比较接近,觉得是前驱和后驱的悬架的刚度不同从而导致前后轮的测偏刚度不同
【 在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结果
: 好像是前驱通常前轮负荷大
: 转向时
: ...................
☆─────────────────────────────────────☆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于 (Sat Jan 15 01:52:41 2005) 提到:
为何现在不少车型都炫耀前后轴荷分配达到或接近所谓的理想的50:50?
如果不是50:50又怎么样?通过改变胎压不是照样可以调节转向特性么?
【 在 lujx866 (悟)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和师兄的观点比较接近,觉得是前驱和后驱的悬架的刚度不同从而导致前后轮的测偏刚度不同
☆─────────────────────────────────────☆
elep0 (大象 加强警戒 防止越狱再次发生) 于 (Sat Jan 15 01:55:50 2005) 提到:
胎压能做到的改变应该是有限的把
胎压还要涉及到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 在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何现在不少车型都炫耀前后轴荷分配达到或接近所谓的理想的50:50?
: 如果不是50:50又怎么样?通过改变胎压不是照样可以调节转向特性么?
☆─────────────────────────────────────☆
liboqaz (波波·冲击!) 于 (Sat Jan 15 02:24:02 2005) 提到:
俺知道高档的一般都是后轮驱动。。
【 在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前驱动的汽车容易转向不足,后驱动的汽车容易转向过度?
: 驾驶方面的感受
☆─────────────────────────────────────☆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于 (Sat Jan 15 02:25:47 2005) 提到:
【 在 elep0 (大象 加强警戒 防止越狱再次发生) 的大作中提到: 】
: 胎压能做到的改变应该是有限的把
~~~~那倒是,呵呵
: 胎压还要涉及到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于 (Sat Jan 15 09:23:51 2005) 提到:
一般都不是50:50
而且50:50要看成员乘坐情况
其实前后轮载荷在侧偏时都会发生载荷转移
导致平均侧偏刚度下降
具体转向过度还是不足的影响可能还看谁变化更厉害
但是要注意的的是只是前驱容易转向不足
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到,比如悬架设计动力学变化导致的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
影响到转向特性
后非独立悬架就有可能产生导致不足转向的轴转向特性
要看这些因素的综合效果吧
【 在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何现在不少车型都炫耀前后轴荷分配达到或接近所谓的理想的50:50?
: 如果不是50:50又怎么样?通过改变胎压不是照样可以调节转向特性么?
~~~~~~~~~~~~~~~~~~~~
这个好像确实比较有限
☆─────────────────────────────────────☆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于 (Sat Jan 15 10:29:35 2005) 提到:
【 在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接着这个问题讨论
: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Jan 15 09:23:51 2005), 站内
:
: 一般都不是50:50
: 而且50:50要看成员乘坐情况
: 其实前后轮载荷在侧偏时都会发生载荷转移
: 导致平均侧偏刚度下降
: 具体转向过度还是不足的影响可能还看谁变化更厉害
: 但是要注意的的是只是前驱容易转向不足
为何呢?
: 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到,比如悬架设计动力学变化导致的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
: 影响到转向特性
: 后非独立悬架就有可能产生导致不足转向的轴转向特性
非独立悬架后轴吊耳固定端一般是不是都是后面那个?
: 要看这些因素的综合效果吧
: 【 在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为何现在不少车型都炫耀前后轴荷分配达到或接近所谓的理想的50:50?
: : 如果不是50:50又怎么样?通过改变胎压不是照样可以调节转向特性么?
: ~~~~~~~~~~~~~~~~~~~~
: 这个好像确实比较有限
: --
: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日夜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51.*]
☆─────────────────────────────────────☆
ISC (回头) 于 (Sat Jan 15 10:35:12 2005) 提到:
个人感觉因为轮胎有宽度阿
转向时纵向附着力的作用点在驱动轮上会离开驱动轮的中轴面偏向转向的方向
实际上造成了一个回正力矩?
不专业,欢迎拍砖
【 在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何呢?
: 非独立悬架后轴吊耳固定端一般是不是都是后面那个?
☆─────────────────────────────────────☆
buggy (新水前的虫子) 于 (Sat Jan 15 10:43:46 2005) 提到:
为什么后轴转向会导致不足转向?
【 在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都不是50:50
: 而且50:50要看成员乘坐情况
: 其实前后轮载荷在侧偏时都会发生载荷转移
: ...................
☆─────────────────────────────────────☆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于 (Sat Jan 15 10:49:28 2005) 提到:
我觉得前驱转向桥在转弯的时候左右车轮获得的地面驱动力对汽车质心形成了转矩,这个转矩应该是使汽车倾向于过度转向
【 在 ISC (回头)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感觉因为轮胎有宽度阿
: 转向时纵向附着力的作用点在驱动轮上会离开驱动轮的中轴面偏向转向的方向
: 实际上造成了一个回正力矩?
: ...................
☆─────────────────────────────────────☆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于 (Sat Jan 15 11:04:57 2005) 提到:
不是后轴转向
是后轴轴转向
通常是由于运动干涉引起的
比如如果弹性运动建设计的有特点的话
外面的车轮上跳
车轴缩短
内侧轴距被强制升长
轴会转动一个角度
【 在 buggy (新水前的虫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后轴转向会导致不足转向?
☆─────────────────────────────────────☆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于 (Sat Jan 15 11:06:56 2005) 提到:
因为我前面讲的原因
呵呵
【 在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何呢?
: 非独立悬架后轴吊耳固定端一般是不是都是后面那个?
☆─────────────────────────────────────☆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于 (Sat Jan 15 11:08:46 2005) 提到:
反对,哈哈
【 在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我前面讲的原因
: 呵呵
☆─────────────────────────────────────☆
ISC (回头) 于 (Sat Jan 15 11:14:39 2005) 提到:
这个倒是对的
为啥和斑竹的经验结果不一致?
【 在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前驱转向桥在转弯的时候左右车轮获得的地面驱动力对汽车质心形成了转矩,这个转矩应该是使汽车倾向于过度转向
☆─────────────────────────────────────☆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于 (Sat Jan 15 11:30:33 2005) 提到:
没什么反对的
我查了一下
基本是这样的
可能性更大
嘿嘿
【 在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对,哈哈
☆─────────────────────────────────────☆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于 (Sat Jan 15 11:32:27 2005) 提到:
我觉得他说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
两轮的驱动力应该差不多
转向时
这个好像不是主要问题
呵呵
【 在 ISC (回头)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倒是对的
: 为啥和斑竹的经验结果不一致?
☆─────────────────────────────────────☆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于 (Sat Jan 15 11:37:40 2005) 提到:
正是因为左右驱动力一样,你画个图,对质心取矩看看。注意这个时候的驱动力跟车身是有角度的哦,呵呵
【 在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他说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
: 两轮的驱动力应该差不多
: 转向时
: ...................
☆─────────────────────────────────────☆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于 (Sat Jan 15 12:01:34 2005) 提到:
为什么前驱前轮负荷就大呢?
【 在 lfcf (新时代的好男人*双子星)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结果
: 好像是前驱通常前轮负荷大
: 转向时
: ...................
☆─────────────────────────────────────☆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于 (Sat Jan 15 12:06:18 2005) 提到:
其实,关于驱动力对于横摆的控制,也是ESP控制的一个策略之一
【 在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是因为左右驱动力一样,你画个图,对质心取矩看看。注意这个时候的驱动力跟车身是有角度的哦,呵呵
☆─────────────────────────────────────☆
elep0 (大象 越狱屡次发生 木有办法啊) 于 (Sat Jan 15 12:06:27 2005) 提到:
质心考前?
【 在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前驱前轮负荷就大呢?
☆─────────────────────────────────────☆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于 (Sat Jan 15 12:09:37 2005) 提到:
前置的话一般质心考前
而前驱是不是质心考前?少了一根传动轴,后轴少了一个差速器,这倒是可以造成质心考前的,不过不太明显:)
【 在 elep0 (大象 越狱屡次发生 木有办法啊) 的大作中提到: 】
: 质心考前?
☆─────────────────────────────────────☆
ISC (回头) 于 (Sat Jan 15 13:14:04 2005) 提到:
贴篇esp的文献让大家学习一下?
【 在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关于驱动力对于横摆的控制,也是ESP控制的一个策略之一
☆─────────────────────────────────────☆
zzzonline (少睡觉,多做事) 于 (Sat Jan 15 16:56:03 2005) 提到:
有一个问题。前驱的车一般都是发动机前置的,所以质心靠前啊
【 在 simulinking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老婆健康服务100年)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置的话一般质心考前
: 而前驱是不是质心考前?少了一根传动轴,后轴少了一个差速器,这倒是可以造成质心考前的,不过不太明显:)
☆─────────────────────────────────────☆
buggy (新水前的虫子) 于 (Sat Jan 15 17:52:11 2005) 提到:
转向时是不是主要应该是侧向力起作用?如果这样,根据附着椭圆,这时的驱动力对汽车的扭转应该不是太大吧
而且,有个疑问,大家不要鄙视,地球的自转对公转有何影响?
【 在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是因为左右驱动力一样,你画个图,对质心取矩看看。注意这个时候的驱动力跟车身是有角度的哦,呵呵
:
☆─────────────────────────────────────☆
lofuture (在他乡~抵抗寂寞和孤独) 于 (Sat Jan 15 19:14:09 2005) 提到:
在理论上的原因是:
在小侧偏角的情况下,前驱后驱影响不大,
而随着侧向加速度的增加,在驱动轮上,
不只是需要的侧向力增加,
汽车行驶的阻力也会增加,
而汽车行驶的牵引力和侧向力都是由地面的摩擦提供的,
此消彼涨,
就需要侧偏角加大。
而前轮侧偏角加大则有助于不足转向,
后轮侧偏角加大有助于过度转向。
(这是汽车理论里的,
前轮侧偏角-后轮侧偏角
>0 不足转向
<0 过渡转向
)
//btw:simulinking兄的推测我觉得是对的。
【 在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前驱动的汽车容易转向不足,后驱动的汽车容易转向过度?
: 驾驶方面的感受
☆─────────────────────────────────────☆
lofuture (在他乡~抵抗寂寞和孤独) 于 (Sat Jan 15 19:19:28 2005) 提到:
【 在 nonsleeper (今夜无眠)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说侧向力和驱动力的合力为椭圆么?
: 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原理还是什么
德国人称为Krempel Graph,
汽车理论上应该有
: 我想对这个问题了解多一点,哪里有相关资料啊?
: ...................
☆─────────────────────────────────────☆
om (电动达文西认为炝黄瓜是个好东东) 于 (Sat Jan 15 21:58:34 2005) 提到:
这也是影响转向反应的一个因素,但是纵向力与横向力对质心取矩谁的影响更大
还要看具体的底盘参数,主要是轴距和轮距的比例,可以画一个简单的图来
分析.我做过一些直接横摆力偶矩控制的仿真,一般而言,侧向力的影响更大一些
在ESP中,对不同的行驶状况——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控制器会对不同的车轮进行
制动,例如将要发生左急转甩尾的时候,应制动右侧前轮,这样一方面纵向力的
矩产生逆向纠正作用;另一方面纵向力消耗了大部分附着力,使得侧向力减小
加大右前轮侧偏,进一步产生不足转向的效果
总的说来,前轮的纵向力控制使车不足转向,更为稳定,但方向实际上失控;
而后轮的纵向力控制使车容易过度转向.很多仿真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 在 iThinkPad (民族汽车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前驱转向桥在转弯的时候左右车轮获得的地面驱动力对汽车质心形成了转矩,这个转矩应该是使汽车倾向于过度转向
FROM 166.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