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概况】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由原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和校工厂重组构成,下设车辆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交通工程系、机电科学基础部、机电一体化培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科研试制车间、西山车场等教学与科研单位。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324人(教师165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副高级职称人员92人,博士学位教师73人,硕士学位教师61人。学院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鼓励在岗攻读学位,有计划地出国进修,多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
【教学条件】
学院现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1个,部级实验室2个,院专业实验室16个,本科工程训练中心1个,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实验室2个,学生实践创新中心1个。学院实验设备齐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总资产1.2亿元,实验室面积约2.4万m2。目前正在进行的“211工程”二期重点学科建设和“985工程”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学院的科研教学条件。
【学科建设】
学院形成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核心的学科群,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学院设有13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7个本科专业、1个高职专业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为优势学科,也是全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点,“车辆工程”在二级学科中起到龙头的作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是以设计、制造通用技术为特色的支撑性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环境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等是以车辆运用领域研究为特色的交叉拓展性学科。
在“211工程”二期重点学科建设和“985工程”建设中,学院将在车辆总体技术、动力传动技术、虚拟设计与制造技术、先进加工技术、新概念车辆、交通工程等学科方向进行实验条件的建设。
【科学研究】
学院承担了基础研究、工程应用、西部开发及绿色奥运等科研任务。在车辆传动技术、车辆电子技术、车辆悬架技术、新概念车辆技术、大功率柴油机技术、CAD/CAM及集成制造技术、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技术、表面工程技术、先进切削、监控检测及机器人技术等方向国内领先,在车辆传动技术及新概念车辆技术等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院近十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0余项,已经出版专著100余部。
【人才培养】
学院成立以来,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在校学生2499人,其中博士生192人,硕士研究生458人,工程硕士研究生264人,本科生1437人,高职学生148人。
进入21世纪,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人才教育为根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德育首位,特别强调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重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把全面素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学院全面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教学质量监督考核体系、现代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加大教材建设力度。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雷斯顿工业大学、考特布斯大学、Karlho大学及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迈阿密大学、韦恩州立大学、底特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巴斯大学、伦敦南岸大学及俄罗斯包曼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与美国CV公司(CAD/CAM)、PTC公司(参数技术)、Baird公司(故障诊断)及澳大利亚奥比托公司(发动机)等进行较深层次的科研合作,并与美国PTC公司共建培训中心;与美国EDS 公司合作,建立BITEDS数字化协同与创新技术中心。
--
修改:sataco FROM 166.111.141.*
FROM 166.1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