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概况】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于2002年4月28日成立。在原有汽车工程系、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汽车营销管理学院基础上建立。
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正高职称18人、副高职称16人、中级职称13人。学院设有5个本科生专业方向、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30人,硕士研究生91人,博士研究生31人,在站博士后11人。
【教学条件】
汽车学院现有教学、科研和办公用房面积约2万m2,固定资产约6500万元,包括汽车排放实验室、声学实验室、汽车模型风洞实验室、汽车造型室、电动汽车试验室、同济EDS汽车虚拟设计中心,以及48英寸汽车转鼓试验台、代用燃料发动机试验台、AVL 发动机全自动试验台、Pirburg废气排放分析仪、AVL620燃烧分析仪、IST电液伺服整车道路模拟机、6m×2.5m三坐标测量仪、汽车振动与噪声测试分析仪、ARBIN电池试验设备、dSpace原型系统及电机综合测试仪等先进试验设备。
此外,学院正结合在上海国际汽车城占地100万m2的新校区的建设,开始建设一个2万m2的试验试制基地,设备投资约2.5亿元。预计投资4亿多元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试验室”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学科建设】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学科是同济大学的重点发展学科。该学科于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汽车设计制造专业被定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98年获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该学科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按三年建设规划,上海市将投入1000万元左右。该学科以郭重庆院士、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万钢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支科研实力雄厚、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此外,著名汽车整车动力学专家郭孔辉院士担任本学科大众—同济汽车研究院院长。近5年来,该学科从国外和企业获得学科建设费超过3500万元,具备一流的实验研究条件;出版专业著作25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24项,56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其中3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学研究】
学院发展战略定位于3个主要研究方向:轿车整车集成开发技术,汽车网络化制造及洁净能源汽车。2002年本学科先后完成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项目“燃料电池轿车整车(2002)”、“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研究”、“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车用DC/DC变换器”和上海市科委项目“燃料电池轿车核心技术研究”以及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燃料电池轿车虚拟匹配开发研究”等。
目前学院承担国家863“燃料电池轿车整车”(2003~2004)、“燃料电池轿车用DC/DC 变换器”(2003~2004)、“燃料电池汽车高压氢气加气站和供氢技术研发”、“空气压缩机”和上海市重大项目“四轮驱动燃料电池轿车产业化技术的研究”、“车载信息终端及智能化仪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项目。
--
FROM 166.1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