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gentle (LG98) 于 (Thu Dec 27 17:20:20 2007) 提到:
一个完整的乘用车/商用车的研发成本和研发周期是多少?比如奇瑞现在要重新做一个B级车的轿车平台,主要的花费有哪些?总的投入有多少?一个平台能用多长时间,或可以发展出多少新车型?
另外合资企业引进新车型,这部分的研发费用是国外合资方承担,还是通过诸如技术转让费的方式由双方共同承担?
☆─────────────────────────────────────☆
gunet (lenny熊) 于 (Thu Dec 27 17:53:30 2007) 提到: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完整的乘用车/商用车的研发成本和研发周期是多少?
正常来讲,应该不超过2年,从立项到投产。
费用可大可小。与车型大小,定价,制造商有必然联系。另外现在很多主机厂,把很多零件都给供应商开发了,自己只做白车身的大部分。另外,如果是车型更新,比如VW的B5更新到B6,要比什么都没有,完全重新开发要省很多,因为很多零件可以借用,或者沿用。
: 比如奇瑞现在要重新做一个B级车的轿车平台,主要的花费有哪些?总的投入有多少?一个平台能用多长时间,或可以发展出多少新车型?
主要包括人员成本,电脑工作站和软件费用,试验设备采购和使用成本,模具成本,生产设备采购和调试,样件成本,试验或者认证费用。
具体是多少,偶没概念,估计知道的也不多,这应该属于公司呒痘堋5羌堑眉改昵坝斜ǖ浪担话阋?~6亿美金
如果是豪华车,产量小,有些地方是不用模具的,而是纯手工或者软工装,成本又不一样了~~
: 另外合资企业引进新车型,这部分的研发费用是国外合资方承担,还是通过诸如技术转让费的方式由双方共同承担?
国内的合资企业,一般都是国外研发,国内照图加工制造。新的工厂设备一般都是国外采购的,这个钱很多的~~另外图纸引进也要付费,我知道hyundai是每个车型1亿美金。
☆─────────────────────────────────────☆
tsonline (玥儿的爸爸现在是个蹩脚的中医师!) 于 (Thu Dec 27 17:57:41 2007) 提到:
现代赶紧倒闭。
【 在 gunet (lenny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常来讲,应该不超过2年,从立项到投产。
: 费用可大可小。与车型大小,定价,制造商有必然联系。另外现在很多主机厂,把很多零件都给供应商开发了,自己只做白车身的大部分。另外,如果是车型更新,比如VW的B5更新到B6,要比什么都没有,完全重新开发要省很多,因为很多零件可以借用,或者沿用。
: 比如奇瑞现在要重新做一个B级车的轿车平台,主要的花费有哪些?总的投入有多少?一个平台能用多长时间,或可以发展出多少新车型?
: ...................
☆─────────────────────────────────────☆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于 (Thu Dec 27 18:27:01 2007) 提到:
你咋不问我呢
我可以用半天的时间,给你开个专场的报告会,presentation+Q&A
不过只限于面对面,一对一,哈哈
以免引起泄密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完整的乘用车/商用车的研发成本和研发周期是多少?比如奇瑞现在要重新做一个B级车的轿车平台,主要的花费有哪些?总的投入有多少?一个平台能用多长时间,或可以发展出多少新车型?
: 另外合资企业引进新车型,这部分的研发费用是国外合资方承担,还是通过诸如技术转让费的方式由双方共同承担?
☆─────────────────────────────────────☆
nugentle (LG98) 于 (Thu Dec 27 18:28:24 2007) 提到:
这么说来开发一个新车型不需要多少银子咯?
总是感觉没这么简单,Toyota06年研发投了1 Billion USD,真搞不清楚都花到哪里去了
另外国内的合资厂的盈利能力也太惊人了,重庆福特1工厂投资也就30亿的样子,06年1年就能赚14个亿,上海通用,投资170亿,06年赚50亿,这还是经过了05年全行业降价后的情况,跟抢钱差不多了。所以我怀疑是不是整车研发费用非常高,而合资厂不承担这笔费用,所以才赚这么多钱?
【 在 gunet (lenny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常来讲,应该不超过2年,从立项到投产。
: 费用可大可小。与车型大小,定价,制造商有必然联系。另外现在很多主机厂,把很多零件都给供应商开发了,自己只做白车身的大部分。另外,如果是车型更新,比如VW的B5更新到B6,要比什么都没有,完全重新开发要省很多,因为很多零件可以借用,或者沿用。
: 主要包括人员成本,电脑工作站和软件费用,试验设备采购和使用成本,模具成本,生产设备采购和调试,样件成本,试验或者认证费用。
: ...................
☆─────────────────────────────────────☆
nugentle (LG98) 于 (Thu Dec 27 18:32:11 2007) 提到:
good,啥时候来北京知会一声,多准备点材料,好好切磋一下
【 在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咋不问我呢
: 我可以用半天的时间,给你开个专场的报告会,presentation+Q&A
: 不过只限于面对面,一对一,哈哈
: ...................
☆─────────────────────────────────────☆
lofuture (蓦然回首) 于 (Thu Dec 27 19:17:36 2007) 提到:
你不要听他胡侃,哈哈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一个完整的汽车平台的研发成本谁知道?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27 18:32:11 2007), 站内
:
: good,啥时候来北京知会一声,多准备点材料,好好切磋一下
: 【 在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咋不问我呢
: : 我可以用半天的时间,给你开个专场的报告会,presentation+Q&A
: : 不过只限于面对面,一对一,哈哈
: :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124.42.39.*]
☆─────────────────────────────────────☆
elep0 (Finally) 于 (Thu Dec 27 21:40:23 2007) 提到:
en
丰田 这样的公司
做一个小项目就要投入n个人,人力成本很大
各项试验
花点钱 挺正常的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说来开发一个新车型不需要多少银子咯?
: 总是感觉没这么简单,Toyota06年研发投了1 Billion USD,真搞不清楚都花到哪里去了
: 另外国内的合资厂的盈利能力也太惊人了,重庆福特1工厂投资也就30亿的样子,06年1年就能赚14个亿,上海通用,投资170亿,06年赚50亿,这还是经过了05年全行业降价后的情况,跟抢钱差不多了。所以我怀疑是不是整车研发费用非常高,而合资厂不承担这笔费用,所以才赚这么
: ...................
☆─────────────────────────────────────☆
rzg (人造革) 于 (Thu Dec 27 22:26:38 2007) 提到:
re
【 在 tsonline (玥儿的爸爸现在是个蹩脚的中医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代赶紧倒闭。
☆─────────────────────────────────────☆
rzg (人造革) 于 (Thu Dec 27 22:27:07 2007) 提到:
有乱码啊
【 在 gunet (lenny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常来讲,应该不超过2年,从立项到投产。
: 费用可大可小。与车型大小,定价,制造商有必然联系。另外现在很多主机厂,把很多零件都给供应商开发了,自己只做白车身的大部分。另外,如果是车型更新,比如VW的B5更新到B6,要比什么都没有,完全重新开发要省很多,因为很多零件可以借用,或者沿用。
: 主要包括人员成本,电脑工作站和软件费用,试验设备采购和使用成本,模具成本,生产设备采购和调试,样件成本,试验或者认证费用。
: ...................
☆─────────────────────────────────────☆
BikeTrialer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于 (Fri Dec 28 08:39:48 2007) 提到:
我个人认为,前面说全新的项目2年,感觉没这么短
Carry over(就是把底盘很多零件都从原有车型照搬过来)较多的项目时间可以很短,尤其是日本公司的项目。现在福特就拼命跟日本公司学流程。
一个车型最先搞的就是发动机,发动机从立项到搞出来需要多长时间,这里有这么多发动机的业内人士,不妨出来说说。里面都有什么重要的时间节点?
【 在 elep0 (Fina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en
: 丰田 这样的公司
: 做一个小项目就要投入n个人,人力成本很大
: ...................
☆─────────────────────────────────────☆
gunet (lenny熊) 于 (Fri Dec 28 11:10:31 2007) 提到:
carryover一般是1年,快点的半年也不是没可能。慢点的搞个1年半就查不多了~~再长了,车型的引进就太落伍了,没什么意义了。
所谓全新的项目,以gm的epsilon II为例,从工程开发到现在的样车,也就刚1年半。还需半年才能投产。工程开发前还有半年的供应商选择。所以从主机厂开始做到投产,2年半的样子。
钱是很多的,比如我知道的,普通工程师研发费用的计算,都是每人250usd~500usd每天。主管要翻番。
所以花1 billion usd是正常的。前面说的3~6亿,那是至少5年前的数据了。
其实我个人觉得大部分钱还是花在车间了,包括设备和模具。一把30NM的Atlas的电动扳手就20k usd,长安福特的生产线,最少有200个吧~~北京现代的生产线就差远了,每个工人拿个特小的充电扳手,连扭矩都不检查~~
另外手工样件也是很贵的~~特别是塑料件,快速成型的成本可能比工装件的价格高出2000倍~~当然现在的技术进步了,但也可能在300倍以上~~而且还只能做出个样子,性能不能完全满足。
【 在 BikeTrialer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认为,前面说全新的项目2年,感觉没这么短
: Carry over(就是把底盘很多零件都从原有车型照搬过来)较多的项目时间可以很短,尤其是日本公司的项目。现在福特就拼命跟日本公司学流程。
: 一个车型最先搞的就是发动机,发动机从立项到搞出来需要多长时间,这里有这么多发动机的业内人士,不妨出来说说。里面都有什么重要的时间节点?
☆─────────────────────────────────────☆
Maranello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于 (Fri Dec 28 13:24:35 2007) 提到:
re,谢谢高人
另外,塑料件快速成型确实很贵,那天问过,量产大概0.5块钱的东西快速成型样件是1000块一件。
【 在 gunet (lenny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carryover一般是1年,快点的半年也不是没可能。慢点的搞个1年半就查不多了~~再长了,车型的引进就太落伍了,没什么意义了。
: 所谓全新的项目,以gm的epsilon II为例,从工程开发到现在的样车,也就刚1年半。还需半年才能投产。工程开发前还有半年的供应商选择。所以从主机厂开始做到投产,2年半的样子。
: 钱是很多的,比如我知道的,普通工程师研发费用的计算,都是每人250usd~500usd每天。主管要翻番。
: ...................
☆─────────────────────────────────────☆
nugentle (LG98) 于 (Fri Dec 28 14:26:31 2007) 提到:
如果这么将来中国如果技术上赶上,自己开发车型的成本要比国外低非常多?人力成本只有日本的1/10-1/6,现在主要的工装模具国内都可以生产了,成本最起码便宜1/3,场地、试验费用更低。按照一个平台开发成本国外1 Billion USD 的研发成本,我们保守点儿算,国内就用5 Billion RMB,按照一个平台50万辆车的话,每辆车可以节省1万,Hoho,如果一百万的话也节省5000,岂不是无敌?
另外车间的工装、模具、设备、厂房等都算固定资产投资,不计入研发费用的,另外扳手之类的东西可以用在不同车型上,均摊到每辆车都不算什么。
一个平台,比如GM的Epsilion II可以支持多少个车型,用多少年,大概多少销量的车,由概念么?
【 在 gunet (lenny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carryover一般是1年,快点的半年也不是没可能。慢点的搞个1年半就查不多了~~再长了,车型的引进就太落伍了,没什么意义了。
: 所谓全新的项目,以gm的epsilon II为例,从工程开发到现在的样车,也就刚1年半。还需半年才能投产。工程开发前还有半年的供应商选择。所以从主机厂开始做到投产,2年半的样子。
: 钱是很多的,比如我知道的,普通工程师研发费用的计算,都是每人250usd~500usd每天。主管要翻番。
: ...................
☆─────────────────────────────────────☆
gunet (lenny熊) 于 (Fri Dec 28 16:14:00 2007) 提到: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这么将来中国如果技术上赶上,自己开发车型的成本要比国外低非常多?人力成本只有日本的1/10-1/6,现在主要的工装模具国内都可以生产了,成本最起码便宜1/3,场地、试验费用更低。按照一个平台开发成本国外1 Billion USD 的研发成本,我们保守点儿算,国内就用5 Billion RMB,按照一个平台50万辆车的话,每辆车可以节省1万,Hoho,如果一百万的话也节省5000,岂不是无敌?
所以你看看奇瑞的风云比捷达便宜多少?当然这其中还跟奇瑞不给模具费用有关系。
另外一个平台在一个工厂能生产50w台车的有多少?如果在2个工厂生产,固定资产这边还是有些重复投入的。
我知道国内某个主机,自主品牌,在上海开了套白车身的冲压模具,费用在2~3亿rmb,这还没拿到韩国去做~~
: 另外车间的工装、模具、设备、厂房等都算固定资产投资,不计入研发费用的,另外扳手之类的东西可以用在不同车型上,均摊到每辆车都不算什么。
相同主机厂的类似车型用的生产线,设备,厂房可以共享。但是使用和折旧费用还是要计算到新产品的。比较黑的做法是,一个生产线可以生产2个车型的产品,但是报价时设备这块会单独按照新的报~~
工装和模具都是(或者绝大部分)要新开的,不管是主机还是供应商的,这部分当然要计入新产品开发费用,还有工装车,那东西看似简单,但是价钱不便宜啊~~
另外即使完全的carryover,新工厂的人员,试验,样件,工装,模具这些钱是省不下的。还有为了提升产能而增加的新设备。
: 一个平台,比如GM的Epsilion II可以支持多少个车型,用多少年,大概多少销量的车,由概念么?
GM的这个平台很特殊,费用我不知道,但是这个平台将包含GM全球旗下所有品牌的所有级别车型,Chevrolet,Buick,Cadilac,Saab,Saturn~~能用几年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她的下一代已经开始询价选点了。销量么,看看GM全球卖多少吧。
: ...................
☆─────────────────────────────────────☆
Maranello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于 (Fri Dec 28 20:48:58 2007) 提到:
中国汽车的成本就是很低啊,所以奇瑞是很有前途的,只要质量提高一点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这么将来中国如果技术上赶上,自己开发车型的成本要比国外低非常多?人力成本只有日本的1/10-1/6,现在主要的工装模具国内都可以生产了,成本最起码便宜1/3,场地、试验费用更低。按照一个平台开发成本国外1 Billion USD 的研发成本,我们保守点儿算,国内就用5 Bil
: 另外车间的工装、模具、设备、厂房等都算固定资产投资,不计入研发费用的,另外扳手之类的东西可以用在不同车型上,均摊到每辆车都不算什么。
: 一个平台,比如GM的Epsilion II可以支持多少个车型,用多少年,大概多少销量的车,由概念么?
: ...................
☆─────────────────────────────────────☆
ywjywj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于 (Fri Dec 28 21:09:31 2007) 提到:
到目前为止,新车型开发效率能超过丰田的公司还没有现身
不过丰田的研发费用有很多是投入到基础研发上,如新材料、新能源等等
这一块的投入就很难统计了
【 在 elep0 (Fina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en
: 丰田 这样的公司
: 做一个小项目就要投入n个人,人力成本很大
: ...................
☆─────────────────────────────────────☆
ywjywj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于 (Fri Dec 28 21:12:51 2007) 提到:
RP件是按克来算的,每克大概在20~30块左右
如果结构不是很复杂的话,可以用ABS铣出来,那样会便宜很多很多
【 在 Maranello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的大作中提到: 】
: re,谢谢高人
: 另外,塑料件快速成型确实很贵,那天问过,量产大概0.5块钱的东西快速成型样件是1000块一件。
☆─────────────────────────────────────☆
ywjywj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于 (Fri Dec 28 21:24:54 2007) 提到:
第一,你说的是一帆风顺的状况,这对于经验不足的公司来说基本上是YY;
第二,需要考虑如果研发失败的情况,会赔的干干净净的,连一片瓦片都不会剩下;
第三,还要考虑时间效应,如果做的没有别人快,那等你做出来的时候也是一堆卖不
出去的废物
第四,你不妨倒着考虑一下,国内人力成本低,那么你请的专家就需要花费几十倍的
代价,国内的模具比国外的便宜,但是国内做不了的模具价格就不是我们说了算了。
用于试验的试装车辆,因为国内还远没有按照专业来分工,所以造价比国外高很多
第五,国内大部分公司的项目组织能力不敢恭维,无用功比丰田一干公司高很多倍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这么将来中国如果技术上赶上,自己开发车型的成本要比国外低非常多?人力成本只有日本的1/10-1/6,现在主要的工装模具国内都可以生产了,成本最起码便宜1/3,场地、试验费用更低。按照一个平台开发成本国外1 Billion USD 的研发成本,我们保守点儿算,国内就用5 Bil
: 另外车间的工装、模具、设备、厂房等都算固定资产投资,不计入研发费用的,另外扳手之类的东西可以用在不同车型上,均摊到每辆车都不算什么。
: 一个平台,比如GM的Epsilion II可以支持多少个车型,用多少年,大概多少销量的车,由概念么?
: ...................
☆─────────────────────────────────────☆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于 (Fri Dec 28 22:09:19 2007) 提到:
我并不觉得SGM赚50亿是抢钱
好歹人家也卖了40万辆车
单车也就1万多吧
跟toyota的盈利率差不多
现在国内有些媒体,就知道瞎炒作,拿美国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做例子,好像汽车企业造车不挣扎在亏损边缘,或者不是一辆车只赚几十刀,就是抢钱。
大家不踮着良心想想,汽车行业投资那么大,风险那么高,卖10块钱的东西,连1块钱都没赚到,还叫抢钱啊?
卖馒头的利润率也不只10%啊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说来开发一个新车型不需要多少银子咯?
: 总是感觉没这么简单,Toyota06年研发投了1 Billion USD,真搞不清楚都花到哪里去了
: 另外国内的合资厂的盈利能力也太惊人了,重庆福特1工厂投资也就30亿的样子,06年1年就能赚14个亿,上海通用,投资170亿,06年赚50亿,这还是经过了05年全行业降价后的情况,跟抢钱差不多了。所以我怀疑是不是整车研发费用非常高,而合资厂不承担这笔费用,所以才赚这么
: ...................
☆─────────────────────────────────────☆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于 (Fri Dec 28 22:10:29 2007) 提到:
板上的牛人好像都是搞后期电控的
没有搞热力学开发的,咔咔
【 在 BikeTrialer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认为,前面说全新的项目2年,感觉没这么短
: Carry over(就是把底盘很多零件都从原有车型照搬过来)较多的项目时间可以很短,尤其是日本公司的项目。现在福特就拼命跟日本公司学流程。
: 一个车型最先搞的就是发动机,发动机从立项到搞出来需要多长时间,这里有这么多发动机的业内人士,不妨出来说说。里面都有什么重要的时间节点?
: ...................
☆─────────────────────────────────────☆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于 (Fri Dec 28 22:15:16 2007) 提到:
你太保守了,咔咔
何止便宜5000-10000?
研发,生产,哪个环节不比人家便宜?
所以人家害怕啊……
真的害怕
对自主品牌而言,最大的挑战不是洋鬼子
最大的挑战,在于能否挑战自己
只要自主品牌在内部管理上赶上来了,假以时日,的确是天下无敌
剩下的,就是品牌建设了,循着现代的老路走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这么将来中国如果技术上赶上,自己开发车型的成本要比国外低非常多?人力成本只有日本的1/10-1/6,现在主要的工装模具国内都可以生产了,成本最起码便宜1/3,场地、试验费用更低。按照一个平台开发成本国外1 Billion USD 的研发成本,我们保守点儿算,国内就用5 Bil
: 另外车间的工装、模具、设备、厂房等都算固定资产投资,不计入研发费用的,另外扳手之类的东西可以用在不同车型上,均摊到每辆车都不算什么。
: 一个平台,比如GM的Epsilion II可以支持多少个车型,用多少年,大概多少销量的车,由概念么?
: ...................
☆─────────────────────────────────────☆
elep0 (Finally) 于 (Fri Dec 28 22:45:41 2007) 提到:
这样算出来的数可能不对吧
奇瑞的 这几款车 还要数千万呢 记不清具体哪款了
逆向做的 东方之子 qq 便宜点
正向做的 A5 肯定要多一些
但是5 million 太少了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这么将来中国如果技术上赶上,自己开发车型的成本要比国外低非常多?人力成本只有日本的1/10-1/6,现在主要的工装模具国内都可以生产了,成本最起码便宜1/3,场地、试验费用更低。按照一个平台开发成本国外1 Billion USD 的研发成本,我们保守点儿算,国内就用5 Bil
: 另外车间的工装、模具、设备、厂房等都算固定资产投资,不计入研发费用的,另外扳手之类的东西可以用在不同车型上,均摊到每辆车都不算什么。
: 一个平台,比如GM的Epsilion II可以支持多少个车型,用多少年,大概多少销量的车,由概念么?
: ...................
☆─────────────────────────────────────☆
Iamsorry (老猫◎毕业 毕业) 于 (Fri Dec 28 22:53:38 2007) 提到:
?不是5B么
【 在 elep0 (Fina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样算出来的数可能不对吧
: 奇瑞的 这几款车 还要数千万呢 记不清具体哪款了
: 逆向做的 东方之子 qq 便宜点
: ...................
☆─────────────────────────────────────☆
elep0 (Finally) 于 (Sat Dec 29 09:41:49 2007) 提到:
ms 不是
【 在 Iamsorry (老猫◎毕业 毕业)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5B么
☆─────────────────────────────────────☆
nugentle (LG98) 于 (Sat Dec 29 18:44:11 2007) 提到:
不能只看利润率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资金的周转
对于整车厂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个帐
投资建个厂子多少钱?长安福特的南京厂16万的产能,投了37亿,相当于2.3万对应1辆车的产能
马2卖多少钱?8万~10万,按照国内的合资厂水平,如果量上去1辆赚6千差不多吧?
同时维持工厂的正常生产需要库存和应收款,大概是车价的20%,就算2万块钱吧
而国内整车厂占用供应商一般是多少钱?回款很少有小于6个月的吧?这相当于每辆车占供应商4-5万,我们保守点儿就算4万
这么算下来,整车厂每生产一辆车需要实际投入是2.3+2-4=0.3万元,赚回来的是多少?0.6万,嘿嘿,这不是抢钱是什么?想想当年大众那钱赚得有多便宜!
投入大、产品卖不出去,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类似的问题,不是汽车行业独有的,看看国内的家电、工程机械企业就知道汽车厂赚钱有多容易了。
当然这是品牌比较好的合资厂,国内自主品牌做到这样还需要时间,主要还是在技术、品牌、质量 和销售渠道上多下功夫。
【 在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并不觉得SGM赚50亿是抢钱
: 好歹人家也卖了40万辆车
: 单车也就1万多吧
: ...................
☆─────────────────────────────────────☆
Iamsorry (老猫◎毕业 毕业) 于 (Sun Dec 30 09:01:21 2007) 提到:
按照这么计算
是说一年产16万
生产线的投资就全部收回了么?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一个完整的汽车平台的研发成本谁知道?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Dec 29 18:44:11 2007), 站内
:
: 不能只看利润率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资金的周转
: 对于整车厂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个帐
: 投资建个厂子多少钱?长安福特的南京厂16万的产能,投了37亿,相当于2.3万对应1辆车的产能
:
: 马2卖多少钱?8万~10万,按照国内的合资厂水平,如果量上去1辆赚6千差不多吧?
: 同时维持工厂的正常生产需要库存和应收款,大概是车价的20%,就算2万块钱吧
: 而国内整车厂占用供应商一般是多少钱?回款很少有小于6个月的吧?这相当于每辆车占供应商4-5万,我们保守点儿就算4万
:
: 这么算下来,整车厂每生产一辆车需要实际投入是2.3+2-4=0.3万元,赚回来的是多少?0.6万,嘿嘿,这不是抢钱是什么?想想当年大众那钱赚得有多便宜!
:
: 投入大、产品卖不出去,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类似的问题,不是汽车行业独有的,看看国内的家电、工程机械企业就知道汽车厂赚钱有多容易了。
:
: 当然这是品牌比较好的合资厂,国内自主品牌做到这样还需要时间,主要还是在技术、品牌、质量 和销售渠道上多下功夫。
: 【 在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并不觉得SGM赚50亿是抢钱
: : 好歹人家也卖了40万辆车
: : 单车也就1万多吧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23.118.173.*]
☆─────────────────────────────────────☆
nugentle (LG98) 于 (Sun Dec 30 12:42:37 2007) 提到:
是收回自己投出去的那部分,供应商的钱是给你白使唤的,不着急还
话说回来,如果国产化作的差、销售作的不好,就没这么理想,比如南飞就是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不过这不能说明这个产业不好,只能说他们水平确实有问题:(
【 在 Iamsorry (老猫◎毕业 毕业)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照这么计算
: 是说一年产16万
: 生产线的投资就全部收回了么?
: ...................
☆─────────────────────────────────────☆
ywjywj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于 (Mon Dec 31 03:46:57 2007) 提到:
生产设备的投资在财务报表上都是照4~5年折旧的
照你的算法,是2.3/4+2-4=-1.5W一台,车还没卖出去,车厂就已经每台车赚1万5了,
嘿嘿,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摇钱树,就是这玩意儿了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能只看利润率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资金的周转
: 对于整车厂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个帐
: 投资建个厂子多少钱?长安福特的南京厂16万的产能,投了37亿,相当于2.3万对应1辆车的产能
: 马2卖多少钱?8万~10万,按照国内的合资厂水平,如果量上去1辆赚6千差不多吧?
: 同时维持工厂的正常生产需要库存和应收款,大概是车价的20%,就算2万块钱吧
: 而国内整车厂占用供应商一般是多少钱?回款很少有小于6个月的吧?这相当于每辆车占供应商4-5万,我们保守点儿就算4万
: 这么算下来,整车厂每生产一辆车需要实际投入是2.3+2-4=0.3万元,赚回来的是多少?0.6万,嘿嘿,这不是抢钱是什么?想想当年大众那钱赚得有多便宜!
: 投入大、产品卖不出去,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类似的问题,不是汽车行业独有的,看看国内的家电、工程机械企业就知道汽车厂赚钱有多容易了。
: 当然这是品牌比较好的合资厂,国内自主品牌做到这样还需要时间,主要还是在技术、品牌、质量 和销售渠道上多下功夫。
☆─────────────────────────────────────☆
gunet (lenny熊) 于 (Mon Dec 31 08:59:53 2007) 提到:
跑题了
人家开始问的是投入多少钱
而不是汇报率有多少~
【 在 ywjywj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生产设备的投资在财务报表上都是照4~5年折旧的
: 照你的算法,是2.3/4+2-4=-1.5W一台,车还没卖出去,车厂就已经每台车赚1万5了,
: 嘿嘿,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摇钱树,就是这玩意儿了
☆─────────────────────────────────────☆
nugentle (LG98) 于 (Mon Dec 31 12:48:36 2007) 提到:
这种设备通常是10年折旧的,而模具一般是按照产量来折的,你的算法不是赢利而是企业的经营现金流,而且实际情况就是如此,企业还没把车卖出去,供应商压下来的钱就基本可以支付其在存货和应收帐款的开支了,而折旧下来的就是净的现金流入
但前提是车能卖出去,赚回来钱,不然供应商也不是傻子,减去的4万都是债务呀,要还的
而且即使是老的生产线,如大众在中国的个别生产线,每年的技术改造投入也不少,最终总的固定资产变化并不是想想中的10年后就都折没了
【 在 ywjywj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生产设备的投资在财务报表上都是照4~5年折旧的
: 照你的算法,是2.3/4+2-4=-1.5W一台,车还没卖出去,车厂就已经每台车赚1万5了,
: 嘿嘿,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摇钱树,就是这玩意儿了
: ...................
☆─────────────────────────────────────☆
boyue (回归石榴井) 于 (Mon Dec 31 13:19:45 2007) 提到:
一般说来,每个企业的发动机由专门的生产基地
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产品开发出来进行更新换代的
一般说来,同时研发的新品种会有几个,确保与新车型同步
现在国内的很多新车型,其实就是再原有车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大体上地盘方面的改动比较少,主要是发动机换换,车身换个新的
剩下就是一些汽车电子方面的更新换代或者说出新吧,所以其实很快
【 在 BikeTrialer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认为,前面说全新的项目2年,感觉没这么短
: Carry over(就是把底盘很多零件都从原有车型照搬过来)较多的项目时间可以很短,尤其是日本公司的项目。现在福特就拼命跟日本公司学流程。
: 一个车型最先搞的就是发动机,发动机从立项到搞出来需要多长时间,这里有这么多发动机的业内人士,不妨出来说说。里面都有什么重要的时间节点?
: ...................
☆─────────────────────────────────────☆
boyue (回归石榴井) 于 (Mon Dec 31 13:24:59 2007) 提到:
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两个车型的挺多的吧
现在很多都采用系列化,只需要对模具进行少许的修改就可以
如果要开发新系列的产品,那么新设备和模具的购买是肯定需要的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扩建扩大规模,一是原有系列的扩产,另外就是新系列的推出
【 在 gunet (lenny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你看看奇瑞的风云比捷达便宜多少?当然这其中还跟奇瑞不给模具费用有关系。
: 另外一个平台在一个工厂能生产50w台车的有多少?如果在2个工厂生产,固定资产这边还是有些重复投入的。
: 我知道国内某个主机,自主品牌,在上海开了套白车身的冲压模具,费用在2~3亿rmb,这还没拿到韩国去做~~
: ...................
☆─────────────────────────────────────☆
Iamsorry (老猫◎毕业 毕业) 于 (Tue Jan 1 21:26:41 2008) 提到:
供应商那4w虽然压着 但是以后还是要给的
算成本的时候
2.3+2是不是不应该减4?
【 在 nugentle (LG98)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一个完整的汽车平台的研发成本谁知道?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Dec 29 18:44:11 2007), 站内
:
: 不能只看利润率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资金的周转
: 对于整车厂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个帐
: 投资建个厂子多少钱?长安福特的南京厂16万的产能,投了37亿,相当于2.3万对应1辆车的产能
:
: 马2卖多少钱?8万~10万,按照国内的合资厂水平,如果量上去1辆赚6千差不多吧?
: 同时维持工厂的正常生产需要库存和应收款,大概是车价的20%,就算2万块钱吧
: 而国内整车厂占用供应商一般是多少钱?回款很少有小于6个月的吧?这相当于每辆车占供应商4-5万,我们保守点儿就算4万
:
: 这么算下来,整车厂每生产一辆车需要实际投入是2.3+2-4=0.3万元,赚回来的是多少?0.6万,嘿嘿,这不是抢钱是什么?想想当年大众那钱赚得有多便宜!
:
: 投入大、产品卖不出去,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类似的问题,不是汽车行业独有的,看看国内的家电、工程机械企业就知道汽车厂赚钱有多容易了。
:
: 当然这是品牌比较好的合资厂,国内自主品牌做到这样还需要时间,主要还是在技术、品牌、质量 和销售渠道上多下功夫。
: 【 在 iThinkPad (整车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并不觉得SGM赚50亿是抢钱
: : 好歹人家也卖了40万辆车
: : 单车也就1万多吧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23.118.173.*]
☆─────────────────────────────────────☆
agatehorse (cheetah) 于 (Sat Jan 5 18:20:18 2008) 提到:
全新平台的开发时间可不只两年半,楼上的说EPSILON II开发时间只有两年半是错的。他大概是供应商那得到的信息,主机厂前期作研究的时间很长,供应商开始介入都是项目前期都做完了。
赞同ywjywj,他说的五点非常对。事实上,我认为国内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开发一个全新的平台。做一个车容易,做一个好车却很难。而平台,是许多车的基础。无论是合资企业的研发中心,还是自主品牌,到能够开发出一个优秀的,全新的平台还任重道远。
FROM 123.11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