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问个很弱的关于电池串联后充放电特性的问题
假设一组电动车的车载电池电压300V的话,那么如果使用3.6V的锂电池,
需要大约84节电池串联,使用铅酸电池的话,需要大约150节串联。
根据木桶理论,整个电池组的充放电能力受最弱的那一节电池所制约,
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能保证每一块电池的充放电特性都非常接近吗?
还有,就算出厂时充放电特性基本一样,随着使用时间的累积,差异
应该会越来越大吧?特别是当其中某一节电池突然失效的话怎么办呢?
有点杞人忧天,不过我确实很想知道现在的技术水平到底如何。。
--
FROM 123.112.80.*
电压低
电流大
导线、接口、电动机材料、工艺要求高,不实际。
【 在 twp (寒风中的男孩) 的大作中提到: 】
: 并联
--
FROM 211.94.138.*
逆变升压有损耗。
大功率逆变电路元器件成本太高。
【 在 kawolu (渚) 的大作中提到: 】
: 然后升压
--
FROM 211.94.138.*
: 3. 设置合理的电池均衡系统
在工艺水平改善有限的情况下,是不是更多地依赖3呢?
如果是3的话,每节电池就不能直接串联了,而是要通过
辅助电路,现在的电动汽车就是试用这样的方案吗?
比如说经检测发现某节电池内阻过大,就把它旁路掉,
宁愿损失总体电压不损失整体放电能力?
现在的大电流电子开关,内阻能做到多小呢?
【 在 newmorning (齐鲁布衣)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电池的不一致性是影响其应用的瓶颈之一
: 不一致性无法彻底消除,但是可以减弱,并且控制
: 由于不一致性的存在,电池组的寿命要大大小于电池单体的寿命
: ...................
--
FROM 211.94.138.*
汗……很难相信这样的基础问题还没有得到良好解决的情况下
电动汽车竟然还可以量产。。
那么可否认为在电池工艺尚不能很好地保证一致性的情况下,
均衡系统还是有研究价值的呢?
btw,我指的辅助电路不是指【互相充放电】,而是【谁出问题
就把谁旁路掉】。就是说一旦发现某节电池内阻突然变大了,
那么就让它一旁歇着去,相当于把它从串联电路中切断,
然后把原本由它担当的节点直接连通。这样整体电压会下降,
但是除非电池大面积损坏,应该影响不大。比如说100节锂电池
构成的一个电池组,把其中一节旁路的话,电压只降低了1%,
这样的影响应该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随着放电深度加大,
整体电压本来就是要下降的。
【 在 newmorning (齐鲁布衣) 的大作中提到: 】
: 坦白的说 均衡系统不可靠 并不能根本解决电池的不一致性 而且会导致系统整体能量的下降 因为为了均衡 它必须一直在互相充放电 至于现在 国内还没有靠谱的措施出现 日本人的做法 就是搞好电池
--
修改:coquille FROM 123.112.80.*
FROM 123.1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