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eorgeren123.blog.sohu.com/111151330.html 2009年1月对国内紧凑级轿车市场而言是意义重大的一个月,国家购置税新政的出台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国内紧凑级轿车市场的排量分布和销量走势,“1.6升”这道“黄金分割线”也将对未来若干年国内紧凑级轿车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意义。近日专业机构陆续发布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各种相关销量信息,笔者也对紧凑级市场的一些销量信息进行了汇总,并尽可能地将大家关心的车型销量细化至排量,这也将有助于消费者和广大汽车爱好者了解国内紧凑级轿车市场的实际情况。
由于不少国内购车者都喜欢以不同派系作为购车时的划分参考依据,那么笔者也按照“德系、日系、自主品牌、韩系、美系和法系”这一思路进行划分,下面我们就从昨天刚刚发布2018战略的南北大众说起。
从车型的销量变化上看,一汽大众可以说是2009年1月环比增长车型最多的车企之一,除了新宝来2.0车型出现了小幅微跌之外,其他全线紧凑级轿车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甚至是即将退市的四代高尔夫也在产品的最后周期内销售了105辆存货。捷达超过40%的环比增幅也或多或少地受惠于购置税新政,在级凑级轿车市场新车不断的今天,捷达仍能稳稳地把持单品销量前三额位置,这值得所有厂商深思。
购置税新政让速腾1.6和新宝来1.6车型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两款车1.6车型的销量之合已经越来越接近捷达,这一新的销量支撑有效地缓解了一汽大众主打车型销量层次不齐的状况。按照大众的动力总成新战略,预计2010年年底前,速腾和新宝来的2.0升车型都将退市,取而代之的1.4TSI车型也许更符合政策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笔者认为未来几个月内,一汽大众在紧凑级轿车市场的销量将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态势。
相比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则是一个紧凑级轿车市场的新手,但明锐和朗逸在同级车型中的销量也都位居前列,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大众的市场营销能力,但行业统计数据中1月朗逸的销量却和笔者每月初公布的上海大众销量(数据源自上海大众厂商)有较大的出入,这也是笔者和所有读者不愿看到的,为何朗逸在两个报表中会出现超过1500辆的销量差异,笔者认为这只有上海大众心里最清楚了。
和仅有南北大众的德系车军团不同,作为国内紧凑级轿车市场销量主力之一的日系品牌却拥有相当庞大的车型和车企规模,加上东南汽车的话,国内紧凑级轿车市场共有5家日系合资车企,总计7款车型。这其中销量最好的仍旧是一汽丰田卡罗拉,1月11017辆的业绩在整个紧凑级轿车市场中也名列前茅。尽管如此,和去年12月相比,一汽丰田旗下两款车型的销量还是出现了不小的负增长,这也和购置税政策的出台有关,1.6升的分割线让卡罗拉和花冠1.8升车型受到了新政的较大冲击,同时花冠销量的下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紧凑级轿车市场新车效应对老车型的挤压左右,除了捷达等少数“神车”之外,几乎所有的紧凑级老车型都受到了2008年多款紧凑级新车上市的冲击。
去年势头火爆的东风日产在今年1月也出现了销量下滑的趋势,旗下三款紧凑级轿车出现了28%至46%的环比下滑,轩逸甚至面临销量遭腰斩的窘境。尽管如此,“双达”合计过万辆的销量仍然是东风日产1月的绝对主力。相比之下,本田在国内两个合资厂的紧凑级车型销量则要好于预期,借力新思域的发布,东本思域的销量出现小幅微升。
广本锋范尽管算不上真正意义的紧凑级轿车,但笔者认为其销量已经对国内级凑级轿车市场产生了影响,故将其也列入汇总中。笔者此前曾撰文表示锋范的最大对手还是日产“双达”,从1月锋范总计7455辆的销量来看,1.5升车型的增量中肯定有很多是从日产双达的潜在客户中挖掘出的,对此,笔者将继续关注锋范和日产双达的销量走势。
在自主品牌方面,笔者目前主要收录了6家生产紧凑级轿车的自主品牌车企,和德系车日系车不同,自主品牌的销量在一月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即便是同一家车企的不同车型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比如自主品牌中的代表车企奇瑞旗下多款紧凑级轿车销量的变化受购置税政策的影响不大。A3的2.0升车型凭借价格优势依然获得了不错的销量,而A5的2.0升车型不得不面对可能停产的销量。以1.6升以下车型为主的旗云销量也出现了大幅下滑,笔者认为这和捷达等车型税收优惠后对旗云的冲击有关。
荣威550和吉利远景的销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为了确认数据的真实性,笔者也特意电话咨询了为荣威提供零部件的部分供应商,证实近一段时间荣威550的零部件订货量确实出现较大增长。比亚迪F3的销量依旧稳定的出奇,继2008年几乎每月过万的市场表现之后,2009年1月比亚迪F3似乎在继续着去年的“稳定销量”,只是在市场环境波动变化很大的2008年,每月销量如此稳定的比亚迪F3让人觉得多少有些可疑。
海马和华晨的销量都出现了整体的下滑,尤其是中华骏捷的销量已经无法和热销时的数据相比,主力车型的销量已经由三厢骏捷转移至骏捷FRV,而海马的福美来尽管销量出现下滑,但是多年的稳定销量和市场口碑仍让人对海马汽车的前景充满乐观。总体上看,2009年对自主品牌而言仍旧是“挑战大于机遇”,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这也许需要自主品牌车企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彻底调整。
韩系车和大众的情况差不多,在国内仅有现代起亚一家。两个合资车企的相应车型也都出自同一平台,只是销量走势上,北京现代要远好于悦达起亚。2008年北京现代靠着伊兰特悦动“咸鱼翻身”,同时老伊兰特1.6也逐渐找到了捷达的感觉,凭借极低的售价每月保持着万余辆的销量,这也是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的。
悦达起亚却迟迟没有等来新赛拉图去拯救市场,现款赛拉图在售价大幅优惠的情况下,也仅能维持每月五六千台的销量水平,这和现代起亚集团在华的目标相差甚远。不过随着新赛拉图已经进入上市倒计时阶段,以及起亚SOUL在国内的路试曝光,相信未来丰富了产品线之后,如果价格政策合理,笔者认为起亚未来在中国的市场空间仍旧乐观。
美系车在国内的市场地位已经大不如前,近一年多来北美底特律三熊的负面报道始终充斥着国内各大媒体,从电视新闻到报纸评论,所有人都在谈论着通用破产和福特卖品牌的故事。这一持续性的负面消息也在默默地影响着上海通用和长安福特的市场表现,上海通用凯越的销量已经逐渐被整合为1.6升一款。和1.6升三厢凯越14558辆的销量相比,凯越其四种他车型不足300辆的销量足够达到停产水平。
长安福特也在今年1月遇到了新的麻烦,那就是旗下主力车型福克斯没有1.8升车型,尽管从1月的销量数据上看,福克斯的销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但这一状态能够持续多久?这就要看福克斯在紧凑级轿车市场上的人气有多高了,笔者认为福克斯的真正考验还要看后三个月的销量,如果真是好产品,那么对消费者而言,多交五六千税费又何妨?
307在1月的销量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尤其是三厢车型方面,而世嘉的销量则一直没有能再进一步增长,2009年对标致雪铁龙而言,市场的压力也许不仅仅来自竞争对手。中法两国关系的起起伏伏也将对PSA在国内的市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国,爱国情绪和政治因素很容易影响到汽车消费市场,尤其是对于本来市场影响力就比较小的法系车,2009年更需要小心谨慎。
济仁小评:紧凑级市场意味着销量,中级车市场意味着利润。随着国内轿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预计未来紧凑级轿车市场和中级车市场的竞争将更激烈,中国特殊的消费需求决定了在未来5年内,A0级小型车和A00级微型车很难在销量上超过紧凑级,同时相比小型车和微型车,紧凑级轿车的利润空间也相对合理,这也是各大厂商一致看好紧凑级轿车市场的原因所在。对消费者而言,未来可供选择的紧凑级轿车车型、配置都将越来越丰富,而价格却只会越来越合理甚至廉价。
作者:童济仁
--
FROM 61.1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