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在王晓麟看来,曾经的合作伙伴仰融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破坏他的造车大计。
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之后,王晓麟和仰融的矛盾在2008年底爆发,并于2009年初
激化,最终在3月份对簿公堂。
事实上,就在仰融高调宣布回国造车大计的同时,王晓麟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在国
内马不停蹄地活动,并和部分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签订了合作协议。两个竞争的团队
都在加速。
仰、王二人的恩怨纠葛,也逐渐浮出水面。
祸起萧墙
6月27日,上海香格里拉饭店,王晓麟率领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联合同济同捷公
司召开了盛大的整车零部件采购配套供应商和超级平台发布与合作意向洽谈会。
与此同时,华晨汽车前掌门人仰融也高调在国内媒体亮相,宣称有意回国投资,并
公布了堪称庞大的新能源汽车投资计划。
看上去,两人都是意气风发,摩拳擦掌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展拳脚。
殊不知,此时远在美国中部的密西西比州地区法院,一场官司正打得如火如荼。原
被告双方正是仰融和他昔日的伙伴王晓麟,并牵涉到20余家第三方团体以及相关公
司。
争议对象正是上述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公司,其英文名为Hybird Kinetic
Automotive Corporation(HKAC)。王晓麟提供的公司注册资料显示,按照最初的约
定,仰融占有这家公司90%的股权,王晓麟则只占10%。
该案件在密西西比联邦法院的诉讼文书显示,2009年3月分,仰融一纸诉状把王晓
麟及其团队成员邓曦、唐轶等告上法院,提出要求收回其对HKAC的控制权,称王晓
麟只是其雇员。并诉请王赔偿数千万美元。
而王晓麟表示,根据双方当初达成的协议,自己与仰融乃是合作者而非雇佣关系,
因此自己对HKAC的股份不仅不可剥夺,反而可以因此把已经“背弃”公司的仰融从
HKAC“赶出去”——退还其所出资金或转让股权。在随后提起的反诉中,他要求仰
融赔偿其损失5亿美元。
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王晓麟对此关系做了进一步解释。当初之所以让仰融
占股比例达到90%,是因为仰曾承诺提供2亿美元的资金用于项目,而自己则凭借其
在美国强大的人脉资源和金融资源获得10%股份。
“实际上就是他出资、我出力来一起做这个事情,而且后来仰融又提出把2亿美元
改为1亿美元加上造车技术。”王晓麟说,仰融所占90%股权中,其实还有10%是预
留给管理层的。
关于仰融和王晓麟二人到底是何种关系乃是本案的焦点。
“仰融一方极力认定我是他的雇员,从而把我赶出去,但是我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我
是合作者,理应享有股权。”王晓麟对记者表示。
在相关法律文书中显示,王晓麟称在最初的项目启动中,仰融确实投入资金160万
美元左右,但是仅此而已,并未提供此前承诺的后续注资。
不过仰融并不这么认为,他在接受本报记者越洋电话采访时表示,自己陆续投入资
金在数百万美元,仅样车一项就花费了近百万美元。他也承认,当初确有上述股权
约定,但是王需拿出真金白银才能享有此股份。
王晓麟说,160万美元对于该项目的推动作用甚小,主要花在了买公司用车上(约
40万美元)、在香港的活动、邀请名人以及差旅费上了。因此他只好通过其他渠道
取得了推动资金。
而在密西西比联邦法院法官Michael P. Mills看来,仰、王双方均存在错误。他认
可了王晓麟团队在推动该新能源汽车项目上的努力,认为仰融未能起到作为公司核
心代表的作用。但他也指出,王晓麟私自把HKAC的股份发行给了自己所控制的
CAPITAL WEALTH HOLDINGS LIMITED(资富控股),此事缺乏法律正当性。其仍接受
来自HYBIRD KINETIC AUTOMOTIVE HOLDING, INC(HK控股)的资金同样是不对的。
“我是为了挽救项目。”王晓麟对此的解释是:Mills法官的意思应该先把股权问
题解决好,而不应私自行动,但他觉得时间上来不及,诉讼过程漫长,而项目进展
不容迟缓。
实际上,王早在2008年11月份就开始了把HKAC的股份转到资富控股名下的行动,王
晓麟称,这是对于仰融后续资金不到位的防备。“项目进展需要资金,而仰融迟迟
不肯注资,令我对他怀疑,失望。”
矛盾激化
导致二人决裂的催化剂是仰融尴尬的身份。
王晓麟在给法庭的文件中陈述, 2008年12月份他在北京被国家安全部门人士叫去
谈话,明确表示对于仰融参与的项目不支持。这令一心想做成此事的王很担忧,随
后即同仰融协商,希望仰融能退居幕后,仅仅出资而不出现在董事会等。仰融对此
大为不满,坚持认为自己要走到前台。
“仰此举恐怕还有政治上的考量,希望通过此项目和中国政府达成妥协,实现自由
身。”王晓麟分析。
而仰融则对王的说法嗤之以鼻。他否认曾和王之间对此有过交谈,并认为不过是王
故意编的故事。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并无所谓担当公司
董事长之类职务,宁愿在幕后指挥。
事实上,在埋下矛盾的同时,仰融也在谋划踢开王晓麟团队。2009年3月,仰融派
出王传涛接任HKAC的CEO一职,被撤职的王晓麟只担任香港上市公司远东金源的
CEO。按照仰融的说法,王晓麟在3月9日完成了HKAC的股权转移,随即给上市公司
发来了辞职函,但不肯交出对HKAC的控制权。
“我其实不想解除他上市公司CEO职务的,但是他态度如此恶劣,我就很快接受了
他的辞职请求。”仰融说。
但据王晓麟透露,仰融2009年1月份就在阿拉巴马州组建了新公司。3月份,仰融派
人到密西西比企图关闭公司,并解雇公司员工。此举遭到公司团队抵制,王晓麟随
即发邮件给HKAC管理人员,表示仰融和公司无关,并非公司董事。
“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王晓麟认为,在他把密西西比这边的政策、土地等
谈好之后,仰融试图独享利益。
吊诡的是,尽管HKAC的归属权未定,王晓麟却以此为平台继续推进工作,并表示已
经在德国请了汽车专业人士负责公司运作。他的解释是,“我有10%股权,怎么作
都不吃亏”。仰融则认为王是在利用公司的惯性,试图去融资圈钱。
对于仰融的高调回归,则被王及其周围的人解读为试图破坏HKAC的项目,并通过忽
悠各地政府空手套白狼。
王晓麟告诉记者,自己在当远东金源CEO期间,发现其旗下几处产业资产都不好。
“可能现在他手上的资金也就1000多万美元,1亿美元是真的拿不出。”
本报了解到,仰融和王晓麟的官司将在2009年10月份正式开庭审理。
同一个梦想——新能源汽车
无论仰融,还是王晓麟,他们做的都是一个新能源汽车梦。两个人因这个梦走到一
起,也因为这个梦而决裂。
在二人的新能源汽车版图中,EB-5(美国国会立法同意发放的一种投资签证)都是一
个很重要的融资工具。善于资本运作的王晓麟更是早就希望能有个实业平台供他发
挥财技。
“2007年我正在北京高尔夫球场打球,仰融一个电话打过来,想跟我聊聊,我当时
比较忙,过了几周才去见,”王晓麟对记者回忆二人牵手过程。
但是这段往事在仰融的记忆中则是另外一个版本,接到电话的王晓麟第二天就跟他
见面,并敲定了加盟计划,担任仰融旗下连年亏损的香港上市公司远东金源的董事
兼行政总裁。
不管各自心思如何,两人可谓一拍即合。仰融需要一个人帮他装进矿产来融资,挽
救自己仅有的上市公司平台,而王晓麟则需要一个实业平台。
对于做新能源汽车这个想法的“发明权”,二者也存在分歧。仰融声称自己筹划两
三年之久,是实现自己重新回归汽车行业的绝好机会。
而王晓麟则告诉记者此想法乃是他提出来的,用来实现他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载体。
“我当时加盟远东金源的条件就是仰融投资两亿美元帮我做这个项目,而我则先帮
他融资。”
一直和HKAC有合作的上海某汽车行业公司董事长告诉记者,这个计划的最初构想者
应是王晓麟,包括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利用EB-5融资的想法。“他在华尔街多年,对
融资非常熟悉。”
“只要仰融能先注资1亿美元,我就能把这个工厂搭建起来,然后再去撬动更多资
金。”王晓麟坦诚自己需要的就是一笔启动资金和平台。
根据港交所公告资料,2008年2月,通过定向增发,王晓麟帮助远东金源融资约
3000万美元,同时花费400万港元买进矿产公司吉林晟世。这一被王晓麟视为功绩
的成果却并未得到仰融的认同,“他找的矿现在还亏着呢”。
完成上述工作,二人的新能源汽车大计开始实施。“我可以说是全心扑到这个事情
上,都搬到密西西比住了,从2008年6月份谈到现在,土地和政策算是谈的差不多
了。”王表示。
按照王晓麟的构想,HKAC计划在2011年投产15万辆,到2015年达产100万辆。产品
将有ABCD四级车,以及越野系列,每个系列4~5个车型,总共20余款。主要在美国
销售。产品价格也比较便宜,从7000美元到48000美元不等。
但是和惯于大手笔的仰融相比,王的规划显然小巫见大巫。按照仰融的方案,和王
晓麟分手后的他将在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马以及另一个州分别设厂,建成之后8年之
内实现300万辆规模。此外还将在中国大陆建厂,届时规模亦达到年产300万辆。他
的“正道”品牌车将有3个家族,10个产品,50个变形车。仰融宣称非高档车不作
,价格向奔驰、宝马看齐。
但是对于仰融的野心勃勃,市场上怀疑的声音不断。对其宣称拥有的第三代内燃机
技术,燃烧率可以达到95%以上。中投顾问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员李胜茂指出第三
代仅处于试验室阶段,离商业化还远得很。“仅有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大约于
2007年在实验室里,采取小型发动机+双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等多种方案,实现了
95%以上的燃烧率,但这完全没考虑到经济成本及商业化因素。”
“我们十年之内盯紧丰田的新能源汽车就可以了,我们都处在密西西比州。”王晓
麟则表示使用二代内燃机技术中的成熟技术,结合良好的商业模式。
仰透露,最迟7月底,他在美国的详细投资计划将通过远东金源公告。而7月底8月
初,由王传涛率领的团队将亲赴内地考察,敲定最终的建厂城市。
争夺移民融资渠道
为了达成此事,仰融和王晓麟可谓费尽心机。他们雇用了两家公关公司,整合方案
集团(ISG)和华盛顿业务集团(TWG),帮助游说建立“EB-5试验计划”。
所谓EB-5(Employment based fifth Preference),是美国移民法中针对海外投资
移民者所设立的移民类别,是申请核准时间最短,资格条件限制最少的一条便捷渠
道,被称为“绿色快车道”。外国移民申请入籍由投资100万或50万美元于美国境
内的一个企业,并创造十个就业机会,即可取得二年期的条件式绿卡。二年届满前
90天,若该项投资行为及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仍存在,则投资人可申请将条件解除,
成为永久居民。
自 1993 年起,在EB-5移民法规中特别设立了一种“区域中心移民方案
(Regional Center PilotProgram)”,移民申请条件可放宽为“直接或间接创造十
个就业机会”。
仰融和王晓麟最终促成背景颇深的海湾投资移民中心(GULF COAST)为HKAC项目成立
了专项汽车投资基金A-1来为密西西比州图尼卡郡的混合动力汽车项目融资。据王
称获得了4万个名额。
简单计算,按照仰融的设想,如果每年能有1万名移民,则可轻松募得资金50亿美
元。他亦表示对象不仅在中国,俄罗斯、韩国都是招揽对象,“因为他们没有外汇
管制”。
不难想象,无论对于王还是仰来说,这笔资金都是很庞大的,且几乎没有任何负担
。企业经营的好,则返还资金,若经营不好,亦不必负责。
王晓麟认为投资移民物有所值,50万美元可供一家移民美国,而他也对新能源汽车
项目前景很有自信,并且还有上市远景。
记者了解到,他已经专门在上海成立了办事处,负责招揽投资,制作移民文件等。
目前已经展开运作。
经过王晓麟运作,该项目获得了密西西比发展局的支持,给予减免税收,财政补贴
,该州图尼卡郡(TUNICA)还免费提供14.2平方公里土地一块,支持建厂。
据仰融透露,HKAC已经获得上述图尼卡郡土地的优先选择权,但须在7月底掏钱行
使,否则作废。但王晓麟表示,这块地只需要郡政府买下即可,州政府将返还费用
,而HKAC则根据建厂需要随时申请,不用自己掏钱,也无时间限制。
此外,为了说好故事,吸引资金,他们还花费200万欧元在德国定制了一台新能源
样车。不过据上述汽车业公司董事长透露,此车乃是按照PASSAT改造的概念车,并
无多少实际价值。
失去对HKAC控制后,仰融成立了HKMI作为新的投资平台。6月30日远东金源曾公告
借款900万美元给该公司。
在把王晓麟告上法庭的同时,意识到官司拖延的时间颇久,当机立断的仰融迅速指
派手下在阿拉巴马找到一个移民中心,“仅花了两天半就买下来了”。据他说,该
移民中心具有制造业移民资格,故可以从事汽车行业。不过根据王的了解,此移民
中心仅具有建造活动房屋资格。
同时,仰融迅速拿下阿拉巴马州5000英亩土地,但具体位置,他同样不肯透露。
此外,据仰融说,密西西比州政府又另外给他找了一块地,具体位置他则不肯透露
,“一讲土地价格就上涨了”。对于图尼卡郡的土地,他也早有规划,“判决下来
我自然会有工厂在那边设立,总的投资额不变”。
--
FROM 119.36.125.*